我的自行车情结 文/鲁聪香
当今社会人们的代步工具已被各种各类的汽车,各色各样的电动车所代替。不再是两轮的自行车了,即使有也是可以提档变速山地车或旅行车。但我对普通的自行车还是有深厚情感的。记得,小伙伴们已经开始在学校外的土操场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只有看的份,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因为我们家唯一的一辆加重飞鸽牌自行车,被爸爸骑到距家几十公里的单位了。爸爸周末才回家一次,要是赶上收粮的季节好几个星期才回来一次。即使爸爸回来了,车子也轮不到我学骑,因为我还有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而且姐姐的体格也比我好许多,我又瘦又小。所以学骑自行车也只能等姐姐学累了休息时,或姐姐忙其他事的时候偷偷地学。因为是偷学,当然也没有人帮我扶车,我只能一边推车一边脚蹬脚踏往前慢慢地溜,因为没有“助手”,所谓的“溜车”只不过是推车子在学校的土操场走了几圈而已,但第一次“学车”也让我激动不已。
第一次真正的学骑自行车,是在我堂哥的指导下学会的。记得那天家里没人,我偷偷的推起自行车来到土操场,推车转圈。我堂哥刚好从土操场路过,我央求堂哥教我学骑自行车。堂哥抵挡不住我的哀求就当起了我的自行车教练。开始,堂哥教我学溜车,先给我示范动作。只见他两手紧握车把,一只脚用力一蹬,身子斜靠车梁,自行车平稳地向前驶去。我迫不急待地从堂哥手里接过自行车,踩住脚蹬。天哪,我怎么这么紧张!心砰砰的跳,握车把的手心都出汗了,车子也不听我的话,推起来都要倒了似的。我鼓起勇气学着堂哥的样子,用左脚踩住脚蹬,两只手紧紧地把着车把,用右脚使劲一蹬地,车轮便轻轻滚动起来。才刚溜了一会儿,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块石头,我心情一紧张,摔倒了,车子压在我的身上,疼得我直叫唤。我一连摔了几十跤,最后终于学会了溜车。当我溜得又快又稳的时候,我放大胆子,想骑上去,因为我的个子小,又没有掌握跨自行车的方法,脚一下子被车座挡住了,心里一紧张,又从车上摔了下来,这次摔得更疼。堂哥耐心地说:“骑自行车一定要有胆量,要目视前方,紧握车把,还要掌握好平衡”。接着他给我做了上车子的示范动作。经过细心观察,我学骑自行车的信心更足了。我按照堂哥的指导,好不容易跨上自行车。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我越骑越快,扶车的堂哥都跟不上我的速度了,便悄悄放了手。我突然觉得自己重心不稳,直接摔倒在地上,脚也擦伤了,疼得要命。车子的脚蹬也摔坏了,只能一瘸一拐地推车狼狈回家,悄悄地把车子放回原位置。后来爸爸要去上班,发现车子坏了,狠狠的收拾了我一顿。虽然挨了打,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我还能骑车溜一圈。就这样偷学偷练,有时用爸爸车子,有时用同伴车子,终于赶初中毕业,能在乡村的土路上骑行。上了三年师范,自行车的技艺搁置了三年。
毕业了,分配到城里上班。在学校吃住,也用不到自行车。结婚后,家住的地方与学校有二公里的距离。每天上下班都是老公用自行车接送。实在太麻烦了,我要求自己骑车上班。老公给我买了一辆大弯梁的深红色的女式26型自行车。第一次自己骑车上班是在老公的带领、监护下进行的。二公里路程能骑骑停停几十回。一辆自行迎面骑过来,怕的不行,赶紧下车,推着车子往前走;对面驶来一辆汽车,更是老远老远我就下了车走;过十字路口更是紧张的不行。就这样颤颤巍巍、战战兢兢、停停骑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骑到了学校。慢慢地.....慢慢地......怕着,战战兢兢着,坚持着,直至能够一个人正常骑自行车上下班。这辆陪伴了我整整12个春秋的自行车,因校园基建人员纷杂而丢失了。现在尤清楚记得那个下午,我和女儿一起从水管端来一盆又一盆清水,用抹布把车子擦洗的呈明发亮。等我去水管洗抹布归来时,自行车不翼而飞。起初,我以为住校的同事开玩笑将车子藏起来,等我找遍学校所有能藏匿车子的地方后,才确认车子已经丢失,情急之中我狠狠地打了年仅10岁的女儿,怨她没看好车子。时至今日女儿委屈的样子还在眼前闪现。后来又买了同一款紫色的车子。这辆自行车功劳最大但也让我深怀愧疚。说它功劳大,是因为那么小的一个26女式车自行车要承担三个人的上学任务,整整一年。那时候大女儿上六年级,小女儿上学前班。瘦弱的我每天后车座架上要挤坐两个女儿,风雨无阻。说它让我深怀愧疚是因为,有一次,大女儿自己步行去上学。我只带着小女儿,骑至西关十字附近,我只觉得车子踩起来有些费劲,还隐隐听到孩子喊声,我以为要上一个小坡便用力踩了几下,孩子大声地哭着喊疼,我才从车上下来。原来孩子的右脚加进车圈里了,此时鲜血已模糊了孩子的右脚跟。我吓坏了,将车子扔在一边抱着孩子去附近的诊所,医生看后说太严重了,处理不了。我又抱着孩子奔向人民医院三楼。幸好三楼的医生刚好是一个熟人,先给孩子处理伤势。缝合伤口的时候,孩子在手术室里哭,我在手术室外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如今,城市公交车成了我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那辆紫色大弯梁的26女式自行车也正式宣布退休。多少次回收破旧自行车的“行动”都被我固执的阻止了。它会像宝贝一样保存在我家的地下室,成为“文物”更是我永久不忘的记忆。
关于作者:鲁聪香,兴平市东城西关小学教师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文责自负,和本平台无关
文章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协 办:咸阳市秦都区作家协会
法律顾问:兴平市148法律服务所 吴敏超
技术支持:兴平戴尔电脑专卖店(新中医医院西邻)
友情支持:兴平铁炼农资 陕西马栏山酒业 兴平宏源肉联厂 新亚草坪兴平基地 兴平摩卡造型(体乐北巷) 兴平市众善公益协会
? 欢迎分享到 朋友圈 或点击右下角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