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南的水
大河南因河而得名。可是,在世代大河南人的称呼中大河就是大河,或者说得白一点,就叫大河漕。因为大河的发源地叫“柏连(林)涧”,古人也有叫它“柏连涧河”的。后来,大约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吧,地图上将这条河标注为“大河南河”,这个名字其实很牵强。不过——既然地图上都叫大河南河了,那么,我也就叫它大河南河吧。
大河南河是拒马河的支流,发源于杨家湖村以北小五台山南台的柏林涧。沿途收纳岔道河东沟、卧阳台沟、天津沟、大令湖沟、小令湖沟、文物儿沟、沙涧沟、道水沟(台峪)的众多支流,向东南,过上辛庄,进入涞水县。沿途经过杨家湖、陈家台、岔道河、瓦子蓬、三里棚、天津沟、金石片、下寺儿、大河南口子等村。几条支流中以天津沟汇入的这条为主要支流,流量最大。
过去,雨水多,大河南河经常发大水。到了夏天,哩哩拉拉下起了连阴雨,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不晴。我们所说的连阴天,书上叫“锋面雨”,在南方叫“梅雨”。一到这个时节,雨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几天下来,泥墙都挺不住了,“哗拉拉”这家的厕所倒了,“哗拉拉”那家的猪圈塌了。到最后,来一气儿急雨,山洪就会“轰轰隆隆”地奔腾而下,如果是在晚上,声音就像闷雷一样,惊天动地。
老人们经常念叨民国六年,就是1917年那场大水。那年的雨断断续续下了40多天,山洪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他们说,从来没有发过那么大的大水,炮楼子就是那年冲坏的。后来,就是1958年,洪水也特别大。
我记事以后,河里也老发大水。大水一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到河边去看。只见洪水夹杂着断树、木头、瓜果汹涌而下,时而翻起高高的巨浪。到了早上,洪水上会腾起一层雾气,形成一种别样的意境。洪水会持续好几天,之后,水会慢慢地、慢慢地清下来、小下来。
洪水冲走人的事也时有发生。听我妈说,四几年,有个上级派下来的干部,会双手写字,那年发大水过河,就眼睁睁地淹死了。还有东头的张某,仗着自己有点水性,下河去捞冲下来的木头,被大水卷走了。
发了大水,大河南村就与“世不隔绝”了。1978年以前,村北边没有建石拱桥,只有村东一座土桥,洪水一来就冲走了。等水退了以后再建起来,村里才重新与世界相通。
这条河给一代一代的大河南人都留下过美好回忆。过去,这条河是充满生机的,河里有逮不绝的鱼,捞不完的虾,还有蛤蟆、王八。野鸭子很常见。我还亲眼见过一只老鱼鹳呢!还听老人们说,龙三台的河底下有一个很深的洞,里边有龙。所以这里才叫“龙三台”。龙是不是有,无从考证,但王八是确确实实有的。
到了夏天,荆子花开了以后,孩子们就开始到河里打澡。孩子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是牛荆湾儿,湾里的水有两、三米深。胆大的孩子,就从靠河的大石头上往下跳,激起很大的浪花。胆小又不会水的就在河边水浅的地方瞎扑腾。也发生过悲剧,那年,就有我的一个表哥淹死在这儿。当时我就在跟前,可我有什么办法呢?那时我才几岁呀。
冬天,大河冻了冰,孩子们就会去滑冰。冰面上有滑滑冰车的,有坐石头的,也有直接打滑儿的。也有不小心掉进冰窟窿的,但一般不会出危险。冰面上有时会出淹水,就是从冰下边溢的水。一旦出了淹水,就滑不了冰了。
大令湖、小令湖的水都是长年不断的,但因为水温过低,水里不生鱼虾。文物沟的水很小,早就枯了。石羊的水曾经是哗哗的,后来也干了。李门德家旁边那股泉也没水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南石羊和北石羊分叉的山崖下那一小汪泉水,清清泠泠的,里边竟然有不少的小虾米,他们在这样清静的水湾里,没人关注也没人打扰,也算是在世外桃源了吧?遗憾的是,这汪泉水也早就没了。
近20多年来,雨水一年比一年少,好像已经没有雨季了。大河发大水的事都快成为记忆了。这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大河南人吃的水,我记的,最早是从小水峪引下来的。西头有一眼井,大店外有两眼并排的井。后来渐渐地小了,不来了,人们就都去西头挑水。每天早上井上就有很多人。再后来,水量继续减少,有时候还要到西坡根上去挑水。再往后小水峪的水供不上吃了。村里只得另扣了一道管子,从大河漕引水,在盐店角儿甃了一眼井。到1984年,村里修了自来水。1999年又将小令湖的水引入自来水管道,确保了饮水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