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一首青年的赞歌
“回顾昨日,愧勉有加;瞻望明天,壮心不已。”
——《青春万岁》
大时代下站出了一批批的年轻人,她们高喊着:“青春万岁!”
最近在读王蒙的《青春万岁》,王蒙以一种青春激扬的语调写了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中学生在团总支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心胸狭隘”的李春,对团总支无限热爱的郑波,被天主教毒害的呼玛丽,被旧家庭耽误的苏宁。笔下的人物形象各异,不幸的青年各有各的不幸,在这批新青年中,青春以其热血的特性迈向时代的潮流,不管路上有多坎坷,甚至是失去亲人的痛苦,都不能阻挡她们前进的步伐,我不禁想:现如今我们的大学生,没有了诸多艰苦的条件,为什么真正意义上践行“大学之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为什么意志远没有那样坚定,生活得越来越浑浑噩噩了?
书中,张世群在写给杨蔷云的信里表示到,“我建议在新的一年里,除了学好功课外,还应该学会一种乐器,学会写生画,同时一年至少要读五十部小说。体育方面也可以学学燕式跳水和花样滑冰——不要只是丧家犬似的傻跑。”甚至还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很好,只是有两点不满意:第一功课还不够难;第二是睡眠时间太长。晚上睡不着,只好躺在被窝里算算题,背诵诗歌。”这样的生活是张世群眼中应有的大学生活,亦可以作为一条指引我们的出路,张世群这样践行着,而现在的我们却踽踽独行,望而却步,实数不该。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一,责任感的缺失?张世群身上的“铁肩担道义”思想尤为明显,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所鼓舞的青年有着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头一批的冲锋陷阵型代表,有着义不容辞与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在的中国也有着“强国梦”“复兴梦”,但是现在大多青年却无法清醒地认知自己与国家之间的深刻联系,总觉得中国梦离我太遥远,那是国家的事情,我只需做好自己即可。在信仰缺失,位置错摆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陷入陷阱中去;二,理想的丢弃?张世群的理想是改变积贫积弱的大环境,建起更多的高楼。咱们对于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规划吗?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呢?清晰清楚吗?没有目标,所以浑浑噩噩。
但也不排除“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情况,道理知道了,好,就放在那里吧,不去管它了,这样能行吗?这样称之为懒散,不付诸行动的责任与理想就不能称之为清楚明白,前方的旅途究竟怎样,还需靠自己徐徐图之,坚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