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论近代中国的版图形成”之旅。在前面三篇正文中,我们的讲述以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夏天爆发的乌兰布统之战为止。乌兰布统战后,清军对噶尔丹穷追不舍,经过两次大战最终迫使噶尔丹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服毒自尽。但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前文曾经提到的、曾在噶尔丹背后捅刀的策妄阿拉布坦依然保存着较大实力,这次,准噶尔汗国决心将扩张方向从蒙古变为青藏,双方围绕雪域高原斗法就此展开。
说到雪域高原,自然“自古以来也是我中国领土”,但咱们还是那句话,“古”到什么时候没个准数:毕竟唐代的时候吐蕃帝国还是唐帝国争夺中亚陆权与西域走廊的最强大对手,到明末漠西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南下青藏,建立起政治体制非常特殊的和硕特汗国(在卫藏地区维持着政教二元化体制,蒙古贵族掌握武装力量,行政权与关键性的宗教权由藏人高层掌握;而康巴/安多地区则分封给和硕特汗诸子)。清帝国在雨养农业线内确立统治后,和硕特汗国开始向清帝国称臣纳贡,并名义上尊奉清帝的“天子”地位,而清帝国则出于对蒙古各部控制力的考虑(当时漠南蒙古各部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格鲁派),获得了名义上册封藏传佛教达赖与班禅的权力。双方暂时这样相安无事中,直到准噶尔汗国再度打破了平衡。
准格尔入侵西藏之前的各方形势示意图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硕特汗国发生内乱,其最高行政与武装力量领导人拉萨汗与达赖系统的“第巴”(即总管)桑结嘉措内讧,结果桑结嘉措被杀。第巴被杀后拉萨汗还觉得不解气,致书康熙皇帝称五世达赖所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整天在外面喝酒撩妹写情诗,没一点出家人的样子,请求废黜。康熙皇帝犯了大错,轻率地下旨废黜仓央嘉措的达赖封号,还要求将其押送北京受审。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这下出了大乱子,被准噶尔汗国瞅准了机会,经过多年准备,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季,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派出名将大策凌敦多布,率领六千精兵翻越高耸入云的喀喇昆仑山,穿越杳无人烟的阿里无人区,突然出现在拉萨城下。拉萨汗毫无准备,加之藏人关键时刻全部反水,结果被准噶尔军彻底击败,本人兵败身死,和硕特汗国灭亡,青藏全境就此全部落入了准噶尔汗国的手里。
准噶尔汗国拿下青藏后,一方面可以直接威胁川西高原与关中谷地的安全,另一方面更是控制住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权。康熙皇帝闻讯十分震惊,立即调集兵力进军雪域高原。但是,大策凌敦多布确实战力强悍,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夏季的喀喇乌苏之战中大败侍卫色楞、总督额伦特统辖清军。康熙认识到青藏的准噶尔军实力同样不俗,决心派个猛人——皇十四子胤禵出征,挂抚远大将军印。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胤禵挂帅出征的镜头
这回调集兵力约10万人,还采取了“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两手抓”的策略,一边对准噶尔汗国在青藏的军事力量实施打击,一边护送清帝国册封的达赖喇嘛回藏,终于在康熙五十九年,大策凌敦多布被清军平逆将军爱新觉罗.延信击败,不得不逃离青藏。随后清军进驻拉萨,标志着清帝国控制青藏迈出了第一步。
胤禵晚年的画像。他对把西藏纳入中国版图有重大历史贡献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在北京去世,皇十四子胤禵回京奔丧,将西藏事务转交延信总管。但没想到的是,新上台的皇四子胤禛(著名的雍正皇帝)将胤禵与延信全部圈禁,清军在青藏地区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这下给了和硕特汗国前亲王罗卜藏丹津以机会,雍正元年(1723年)8月,罗卜藏丹津在青海起兵叛乱,叛军裹挟大量群众僧人,大肆围攻西宁城,清帝国首都北京与拉萨联系顿时断绝,青海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罗卜藏丹津叛乱形势图
雍正皇帝在试图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未果后,于10月派遣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率兵平叛。罗卜藏丹津拼凑起来的军队显然不是清军正规军的对手,短短一个月就被打得全军崩溃,雍正二年(1724年),叛乱被彻底平定,罗卜藏丹津化装成女人逃脱了清军的追捕,投奔了准噶尔汗国。青海乱平后,雍正皇帝决心改革青海地区的政制,他将游牧在青海的和硕特部仿照漠南蒙古划分为29个旗,设立西宁办事大臣总领青海地区民政事务,同时将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仿照内地行政机关建立办事机构。自此,以罗卜藏丹津叛乱为契机,清帝国意外地将青海正式纳入了帝国的版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挂帅出征
平定青海叛乱的镜头
青海的局势基本落停了,但西藏的政局依然不稳,藏人农奴主高层内部依然倾轧不断。当时清帝国在拉萨施行的是五噶伦制度,由五位农奴主头人总领卫藏政务。雍正四年(1724年)6月,五噶伦之一的阿尔布巴发动政变,杀死了同为噶伦的政敌康济鼐,并发动乱兵准备独霸卫藏。这次叛乱被清廷很快镇压了下去,但也标志着“五噶伦”制度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不利于清帝国控制西藏。
清朝平定青海之后的政区划分示意图
为此雍正帝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设立驻藏大臣。但驻藏大臣设立之初,其主要任务还是停留在统辖驻藏清军,调和五噶伦之间的关系上,当时卫藏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还是“首席噶伦”颇罗鼐,人称“藏王”。清帝国对卫藏地区这种不伦不类的管理模式就这么一直延续了好几十年,要不是喜马拉雅山脉的另一边有个小国半路跳出来做大死,没准这种二元管理模式能这么一路延续下去到清末。
位于西藏拉萨的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廓尔喀王国(今尼泊尔)倚仗其剽悍好斗的廓尔喀山民,不宣而战,大举入侵西藏。西藏地方政府为了息事宁人,瞒着中央政府跟廓尔喀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以巨额赔款换取廓尔喀退兵。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人以“索取赔款”为由,再度举兵入侵西藏。这次,西藏的农奴主头人们终于瞒不住了,乾隆皇帝闻讯大怒,派出福康安任大将军统帅大军反击廓尔喀的入侵,小国廓尔喀无论如何也不是清帝国的对手,很快被击败,于是福康安又创造了古代中国战争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带兵翻过喜马拉雅山,攻入廓尔喀王国境内,迫使廓尔喀国王向清帝国屈膝求和,称臣纳贡。就这样,廓尔喀王国想对着清帝国身上揩油不成,反倒让清廷又白捡了个便宜孙子。
清人所绘反击廓尔喀纪功图
廓尔喀之乱彻底平定后,乾隆皇帝对百余年来清廷治藏的得失进行了彻底反思,乾隆皇帝认为,所谓“藏人治藏”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能够彻底贯彻中央的意志,且总领全局的人物,各噶伦之间矛盾重重,而作为教权派代表人物的达赖又经常搅和政务,把卫藏政局搞得一片混乱。因此,乾隆皇帝决心对西藏政制进行彻底的改革,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章程》的重要内容,一是设立驻藏大臣,并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时,务必与达赖、班禅平等”,自“噶伦以下首脑及办事人员务必服从驻藏大臣统辖”,这就把中央派去的官员地位提升到了与达赖、班禅相等的最高首脑的层级上;
乾隆五十八年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拥有对西藏的主权的最强有力的法理依据
二是“达赖喇嘛及班禅额尔德尼年度收入开支均由驻藏大臣审核”、“诸藏军代本(团)、如本(营)主官均由驻藏大臣挑选”,这就又把财权和军权抓在了中央手里;最后第三点则是杀伤力最大的一条:“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需用满、汉、藏文写于签牌上,放入大皇帝所赐金瓶内,由呼图克图与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佛像前正式掣签认定”。把藏传佛教的教权牢牢地抓在了中央手里。这样,西藏地方的政权、军权、财权、对外事务、边境防务等终于全部由清帝国中央直辖,西藏地区经过了千年的时光,自此终于正式、彻底地被纳入帝国版图。乾隆皇帝订立的这份《章程》,里面所规定的“金瓶掣签”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同时还成为了对付境外藏独分裂组织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大型历史画《金瓶掣签》,
表现了1995年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监督下
通过金瓶掣签选出第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场面
随着蒙古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逐步实控,近代中国版图的形成只剩下了最后一块拼图,这也是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之间最后的战争。继承了康熙、雍正皇帝事业的乾隆皇帝,将要派兵奔向遥远的西域,完成自唐帝国退出西域之后未竟的事业。
荡平外寇收复失地稳定边疆,靠的自然是清朝三代帝王的雄才大略。时光转换,在《率土之滨》的三国战场上,也有这样一方诸侯,在遭遇强敌进犯接连失地的情况下,选择避实击虚,诱敌深入腹地,待敌主力回防之际再全线反击一举收复失地。近三千多真实玩家凭借谋略共同上演了一场史诗级战争!了解并体验这场大战的更多细节,
下方视频&阅读原文哦!率土之滨史诗级大战
▼▼▼点击阅读原文征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