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看见另一种可能|国际象棋与经济学

看见另一种可能|国际象棋与经济学

阅读量:3617884 2019-10-20


You will get more than chess
此前几天,我已经用了几篇文章论述了国际象棋与语言、历史、宗教、乃至艺术的关系。今天我们来换一个工具——经济学。
鉴于我本人非经济学专业,充其量算是爱好者,所以就权当抛砖引玉,力图用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辅助我们对国际象棋的理解。
今天我们用到的工具是“边际”的概念。我们知道这是奥地利学派的发现,现在已经成为了经济学的基础工具——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商品带来的效用,这就是生产或消费的边际。这里面奥地利学派鼻祖门格尔用的词是“满足的意义”,其实是一码事,不必太多矫正。
我们都知道,随着新增的投入不断增加,总产量是有可能上升的,但是边际上的收益会呈现递减。这也就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然,这个是在其他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

这个很好理解,假如你很饿,第一个馒头所带来的效用肯定比第二个馒头要大。那这个规律在国际象棋上面适用吗?我们来看看。

我们学习国际象棋的时候有一个理论:“两翼有兵,象比马好”。这个局面双方只有王翼有兵,虽然马价值能更大发挥,但是几乎是均等的局面。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后翼新增小兵呢?我们依然根据这个两翼有兵的理论来看。

这局面每在后翼新增一个小兵,就越接近“两翼有兵,象比马好的理论”。虽然当下这个局面双方都没什么弱点,想搓死对方的难度非常非常大。但不管怎么说,新增之后的效用是会发生变化的。因为国际象棋是零和博弈,所以只要在一个方向上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说近似满足了经济学对生活中的认识。可是这个联系又太过牵强,能不能再举一个例子呢?

这个局面,白方白多一个通路兵,胜势,大概在+2.0的样子。
可如果我在后翼方向给双方新增小兵,看看会出现什么趋势。

白方依然多一个小兵,但是明显优势会减小一些。因为白方需要去冲出通路兵,化简局面。这个是不是完美满足了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
我们把问题极端化,这个例子很贴近小棋手的实战:当在物质上比对手多取得子力之后,不知道如何进行兑换使得局面转化。有时候兑换过多,不足以获胜,有时候兑换过少,取胜难度依然很大。
我们在上面这个局面的基础上,兑换(交易)不同子力,看看效用上会发生什么后果。

我们在已经冲出通路兵的局面中,兑换掉“马和象”。发生的后果是,白方取胜变得更困难了,因为车兵残局的不确定性更大。这个局面白方的优势在+1.0。
如果白方没能冲出通路兵呢?

我们感觉这个局面,白方反而更好赢一些。
为什么同样一个局面,新增所带来的后果是不一样的?难道边际学说失灵了?并不是这样的。在这个例子中,也是我生活中长犯的一个错误,是我们把每个自己“价值相等”的棋子兑换,理解为了效用相等。
我试着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一些。大家知道,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边际成本曲线等于供给曲线。此前先补充一点知识,我们知道因为规模经济的原因,边际成本会先递减,然后逐步进入规模不经济,边际成本会上升。生活中的例子:一个东西原来成本8毛,售卖1元,我们肯定会卖,因为有2毛的利润。随着边际成本的增加,现在变成9毛,我还是会生产,因为依然有利润。但是边际成本到了1元的时候,我就应该停止了。这也就是我的供给曲线。

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理解寻求兑换的一方是交易的”供给方“,这个时候最难的是判断新增兑换的边际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同样兑换一个小兵,其实带来的边际收益是完全不同的,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所以说,下不好国际象棋,有可能是没学懂经济学。

Frédéric Bastiat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巴斯夏说:“好的经济学家,既要看见看得见的成本,也要尝试去看见看不见的成本。” 下棋也是一样,在简化的过程中,不能只看“账面”价值的变化,棋盘简化后对于双方效用的提升可能不是等价的。
讨论问题:大家还能想起什么国际象棋的经典对局可以对应此理论吗?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