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你为什么支持曼联

你为什么支持曼联

阅读量:3624043 2019-10-21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 曼联营销学 」
1
轻轨到站,往左手边直走大约1英里,路的尽头便是众人心目中的圣地。只是,通过圣地的小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沿途的建筑色调是灰暗的,即便在阳光下也弥漫着一种破旧;路两旁净是些招牌歪斜的破旧小店和餐厅;路上偶尔还会遇到几个在彩票店输得底朝天的倒霉蛋,随地吐痰——直到你看到一座巨型体育场的顶尖,突兀地插入灰色的天空中——那就是老特拉福德球场。
许多人不敢相信,老特拉福德竟然坐落在如此不起眼的旮旯,其中就包括梅西。梅西回忆说,第一次随巴萨乘坐大巴前往老特拉福德时,身边的队友开始大声假哭:妈妈,我被骗了,我要回家!
是的,这就是曼联队的大本营,这里年久失修且常年阴雨。几个小时后,英格兰足球界最著名的西北德比——双红会(曼联对阵利物浦),就将在此打响。超过211个国家和地区会对这场比赛进行直播,唯有欧洲杯和世界杯能与之相提并论。
但与盛况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全球大约有3亿自诩为曼联球迷的拥趸,压根不清楚曼彻斯特是一座英格兰城市。即便是那些地理知识过关的球迷,也大多会被曼彻斯特这座中等城市的规模所震惊。但这并不妨碍曼联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体育品牌之一,最新市值26亿美元。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在影响力上,曼联俱乐部远大于曼彻斯特这座城市。

2
研究曼联这支俱乐部的历史,你会发现大部分时候根本谈不上辉煌。1878年至1955年间,球队只获得过3座奖杯。第一次让曼联与众不同的时刻发生于1958年2月6日,那天一架双引擎的英欧航空飞机在第三次起飞失败后,坠毁在慕尼黑机场结冰的跑道上。飞机上坐着的,就是曼联全队,其中就有"巴斯比男孩们"。
这是一群苏格兰教练马特·巴斯比手下,极具进攻才华的年轻人。8名球员,包括21岁的邓肯·爱德华兹(鲍比·查尔顿形容他有能力成为一代球王)不幸在这场空难中身亡,整个国家为之潸然泪下。对那些试图靠曼联赚钱的商人而言,"慕尼黑空难"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营销故事。
巴斯比最终康复,并依靠从其他俱乐部购置而来的新球员,于当年五月便杀入足总杯决赛。一支新曼联以鲍比·查尔顿(当年20岁,而且也在飞机上)、丹尼斯·劳和乔治·贝斯特为核心构建而成,打的是激动人心的华丽进攻足球。1968年欧冠决赛,"巴斯比二期"以4比1的悬殊比分横扫本菲卡,称霸欧洲。不得不说,"悲剧"和"重生"的概念赋予了曼联队一个独一无二的励志故事。
你以为曼联从此开始登上豪门殿堂?错了,球队沉寂了之后的25年。1986年当弗格森来到老特拉福德,并和俱乐部上下所有人亲切握手致意(从俱乐部传奇到擦玻璃窗的清洁工)时,他被球队神经质般的分裂气质所震惊:一边是自以为是的夜郎自大,另一边则是满目疮痍的平庸现状。
但好在弗格森足够聪明,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俱乐部的品牌传统:1. 曼联必须进攻 2. 整个世界都在对抗曼联 3. 曼联是一番伟大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家足球俱乐部。于是他巧妙地将自己融入到了曼联的品牌中:"我就像一座寺庙的看门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这番事业即便没有他,也会有其他人推动。

上世纪90年早期,随着弗格森的曼联队开始斩获奖杯,一位名叫爱德华·弗里德曼的营销天才在曼联这个品牌身上,发现了点石成金的机会。即便你通读曼联官方传记,并知晓有关曼联球员的大部分八卦,你可能依然没有听说过弗里德曼这个名字。可事实上,他对曼联在90年代中后期的强势崛起有着足以比拟弗格森的作用。
3
作为一名伦敦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弗里德曼就已经在托特纳姆热刺身上预见到了体育品牌营销的价值。之后,弗里德曼主动转投曼联,只因为他在这支球队身上看到了更大的商业前景,而曼联竟然没有从中获利。
弗里德曼1991年来到老特拉福德时,球迷们能通过官方渠道买到的只有曼联围巾和球衣。小贩光明正大地在球场外售卖价格更低廉但质量相差无几的冒牌球衣,俱乐部对此无能为力且分文未取。弗里德曼坚信曼联的全球品牌价值应该在耐克之上,毕竟耐克需要花钱赞助曼联,而曼联不需要花钱赞助耐克。

弗里德曼(右)
不久之后,全英格兰第一家大型俱乐部官方商店在老特拉福德开张。与此同时,其他运动商品店也开始售卖印有曼联Logo的商品,弗里德曼亲自开发了超过1000项曼联产品。1992年,曼联的商业收入为120万镑。1997年,弗里德曼离开曼联时,这个数字已高达2800万镑,其他俱乐部开始争相拷贝曼联模式——从场外而非场内寻求独特的品牌历史。老实说,曼联在竞技层面的表现还不如他们今晚的对手利物浦,或者阿贾克斯。
90年代中期,弗格森的曼联王朝开始迎来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一群俱乐部自己培养的年轻人,贝克汉姆、斯科尔斯、吉格斯以及内维尔兄弟开始崭露头角,并带来了全新的商业资本。1993年至2003年间,曼联总共斩获8座联赛锦标,比之前历史上所有加起来还多。与此同时,1999年的欧冠决赛赋予了曼联第二段神奇故事。
贝克汉姆和坎通纳成为了足以比肩俱乐部的个人偶像,和前辈乔治·贝斯特一样,他们是身穿球衣的流行明星。阿森纳和利物浦同样产出过许多伟大球星,但从没有这种级别的流行偶像。

偶像包袱也为弗格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烦恼:2003年,老头将一支球鞋踢向了贝克汉姆那张为球队带来亿万金钱的英俊脸蛋,此时的曼联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体育俱乐部。当然,这其中也有科技的功劳,从90年代开始,"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带来了有线电视和互联网。
和穆里尼奥一样,曼联被更多人喜爱的同时,也会遭更多人厌恶。弗格森时代的曼联,你经常能在场边听到球迷们整齐划一的歌声:如果你讨厌曼联,站起来!当然,这部分因为曼联几乎赢得了所有冠军,部分因为曼联在全球范围内超强的吸金能力——是的,仇富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共性。
俱乐部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那些以公司名义进行无情敛财的外国商人。格雷泽家族利用金融杠杆收购曼联后,将俱乐部变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可最终为提款机填充的还是球迷。
4
随着曼联球票水涨船高,这份贪婪激怒了曼联球迷。在老特拉福德外,我听到过一段悲伤的自白是这么说的:我认为是一名曼联球迷,但我已经负担不起球票。
但这并不妨碍有新球迷为球票买单,毕竟曼联已经是全球品牌。林子大了,什么样的曼联球迷都有:有年近半百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本土死忠,也有6岁的上海女孩。有人习惯在他们身上贴标签,并认为曼联球迷并不懂球,只是被市场营销忽悠的消费者。"你们压根不是曼彻斯特人!"是敌对球迷经常用来取笑曼联拥趸的歌词。这话听起来毒舌,却揭露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红魔球迷遍布全球,但只有极小部分人亲眼见过老特拉福德。
就在这场双红会前,在我长期潜伏的一个中国曼联球迷群里,意外地看见群主正带领大家愤怒刷频:我们都恨Scousers(利物浦人),Scousers去死!尽管,这些人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一个Scouser。
事实上,支持曼联与其说是表达一种足球品位,不如说是彰显一种国际化的优越感认同。社交网络上,我曾见过有人这么介绍自己:来自雅加达的默罕默德,100%曼联球迷。在有限的自我介绍一栏,他竟然没有提及自己的国籍、宗教、工作或者家庭,反而请来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曼联,来帮忙定义自我。不得不说,曼联就是利用这股神奇的互联网风潮,在本土和全球开枝散叶。

5
批判家早就预测,一旦曼联成绩下滑,那些跳梁小丑般的伪球迷会因审美疲劳而抛弃曼联,从而导致红魔的影响力下滑。英国《金融时报》前不久还为此撰写了一篇严肃的财务分析,表明曼联的收入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滑,而与此同时,利物浦的商业收入却达到了历史新高。结论是,球队在场上的竞技表现终究还是会左右俱乐部的财务状况。
这些自命不凡的财经记者们,显然低估了新兴市场的强大消费力。因为大批来自中国、印度、印尼和美国的消费者,仍会把曼联当成一件新鲜的时髦玩意。去年,我在北京的一家足球酒吧里,遇到了一名身穿曼联球衣的美国球迷。他说自己看足球已经有4年时间,而在此之前身边从没有朋友向他介绍过这项世界第一运动。从那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曼联球迷,还加入了曼联萨克拉门托球迷会,每个月缴纳上百美元,只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唯一一个看足球的另类。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经典英剧《是的,首相》中的一个幽默桥段:首相吉姆·哈克听闻英国的南亚殖民地正在遭受军事攻击,但手下的公务员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插科打诨。在秘书的点拨下,首相决定召见一名驻英大使,后者建议他联络空军,在南亚弹丸之地进行一次"友好访问"。自以为是的哈克感慨道:"为什么我之前没有想到?"大使淡淡地回复说:"因为我们刚刚认识。"
为什么你会支持曼联?因为雪佛兰、阿迪达斯每年投这么多钱,就是希望你能用"购买"这一简单直白的行为,为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消费品。你支持曼联还因为电视转播方花费几十亿购买英超版权。为了把这些投入赚回本,他们也会用一个个故事告诉你:曼联比你身边那些同胞踢球好看多了。
当然,也总有一小撮怀旧主义者对全世界这么多人支持曼联而深感烦恼:哎,原来那支小小的纽顿希斯(曼联前身)失去了自己的灵魂。相信我,他们这么说,多半也只是在表达自己所谓的根正苗红的优越感而已。

文 / 朱渊
Keys to Football足球教育合伙人
“有马体育”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
合作请联系:cathyqian@youmatiyu.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