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爸妈精读(ID:bmnfrc)
前一阵,继跟李佳琪比拼卖口红之后,马云又乐此不疲地与蛋糕行业的专业人员比起了夹蛋糕,并且又一次光荣地输掉了比赛。
然而,再来看看这边……
左手面团,右手擀面杖,两手舞动之间,一个个大小相同的包子皮儿飞了出来。
3秒一个皮,一上午就能擀出500张,这不是什么职业技能大赛现场,而是西安7岁男孩赵泽华的日常生活。
据男孩爸爸赵兴民介绍说,从小长在自家包子店的孩子心疼父母的不易,到了5岁,主动学着擀包子皮,想替父母分担一二。
爸爸虽然很心疼孩子,但还是决定让他参与劳动。
赵兴民说,这是因为曾在大儿子的教育上走了不少弯路。
老大小时候是爷爷奶奶看大的,不爱劳动,直到长大在社会上碰壁后,才学会了勤劳。所以对于老二,要从小引导他,一个人不仅要有文化,还要能吃苦,甜从苦中来。
有了爸爸的放手,赵泽华格外独立懂事,他能一个人上下辅导班不要父母操心,功课成绩门门优异,连搏击和钢琴都练得很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网红励志小哥”。
都说,父母越放手,孩子越独立。
拥有自由翱翔机会的孩子,才能成为搏击长空的苍鹰。
有远见的父母,舍得放手,擅于放手。
01
懂放手的父母,孩子独立坚强
前段时间,一部4岁哥哥带领2岁弟弟远行的短片,湿润了很多人的眼睛。
孩子们应妈妈要求,独自乘坐2个小时的公交车为去世的父亲买花。
尽管路途遥远,2岁的弟弟不哭不闹,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追随哥哥;
尽管没有妈妈在旁,4岁的哥哥却像“父亲”一样照料弟弟,并熟练地买好了东西。
完成任务后,心思细腻的哥哥为了让妈妈开心,特意挑选了一束扎着漂亮蝴蝶结的黄色百合花。
爱孩子,就让他独立。
这位母亲运用的正是风靡日本的育儿法则,“狐狸法则”。
人类可以像狐狸父母一样,从小教给孩子各种生存技能,尽早将他们推离身边。
很多路,需要孩子一个人走;许多苦,需要孩子一个人尝。
勇敢放手,让孩子在漫漫人生路的每个节点,锻炼体验,初尝成长滋味;
信任克制,让孩子在跌跌撞撞的世间,独立探索,走出属于自己的明天。
02
不懂放手的父母,自己和孩子都受苦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单亲妈妈宋倩和女儿乔英子这对“相爱相杀”的共生母女,格外刺痛大众的神经。
妈妈宋倩,精明强势,说一不二,她摒弃自己的喜怒哀乐,将人生与孩子未来牢牢捆绑,事无巨细地操控着女儿的一切。
女儿乔英子,乖巧聪慧,学霸一枚,她理解妈妈独自养育自己的艰辛,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时常委屈自己,迎合妈妈。
然而,畸形的共生关系,就像海市蜃楼,筑不起牢固的爱的桥梁。
乔英子不堪重负,撒谎逃课躲进父亲的“秘密基地”。
上门兴师问罪的宋倩,看到女儿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燕窝,送给父亲的女朋友,一时崩溃。
她满腹委屈,哭着质问,自己压力不大吗?白天上课,晚上备课,365天起早贪黑拉扯女儿,视孩子为人生全部,可到头来,孩子非但不理解,还和投其所好的甩手老爸亲近,联手欺瞒她。
面对母亲连环炮似的追问,乔英子哀求母亲别再逼她做不喜欢的事,可一腔怒火的宋倩哪里听得进只言片语。
在步步紧逼的犀利言辞后,母女两人落得互相伤害,令人嘘唏。
从小心翼翼迎合妈妈,一争吵就说是自己的错,到正面对抗,冲着妈妈喊出“我讨厌你!”这样戳心窝子的话,是乔英子变坏了吗?
不,是密不透风的爱,无处不在的控制,压垮了孩子,更重伤了父母。
有人说,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并非随意摆布的玩偶,再爱孩子,也要给他们呼吸的空间。
松开握紧的手,静侯孩子独自扬帆远行,才是中国式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03
父母如何正确放手?
海蓝博士说,做一个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个心上插把刀看着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智慧父母,愿意为孩子放手,并懂得如何做到最好。
1、 拒绝做“除草机”式父母
育儿专家大J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纽约高温,穿着夏装的女儿小D非要带一顶冬天的绒线帽出门。
大J担心热到孩子反复劝说,可小D用一句“我喜欢”坚定回绝。
无奈的大J同意孩子出门,但一路不停说服提醒,哪怕她说得口干舌燥,孩子也不为所动。
然而没多久,孩子自己觉得热,自然而然就把帽子摘了下来。
这时大J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错误充当着“除草机”的角色。
太多父母们就像除草机,时刻轰鸣着替孩子把前路杂草清理,用自己毕生经验规划孩子航向,竭尽所能阻止孩子走弯路。
然而,替孩子撑伞的手终有一天会老去,为孩子开天辟地的同时,也磨灭了他们的潜在力。
即使再不舍,也要果断放开牵着孩子的手,扯断阻碍孩子飞翔的线。
唯有放手,才能让他们从容应对弱肉强食的世界;唯有放手,当自己不在身边时,孩子也能过得不差。
2、在玩乐中放手更有效
3岁起,就跟着做纪录片导演的爸爸周游世界。
短短几年时间就纵贯南北极的牛娃小辛巴,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和父亲撑着皮划艇,在湖面遨游。
爸爸老极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和他玩起了潜水游戏。
只见爸爸倒数321,屏着呼吸立于船头的辛巴,一个猛子扎入湖中。
然而,跳水过程中发生了点小意外,辛巴的手指不小心戳破鼻孔,大量的鼻血涌了出来。
爸爸很担心,但他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伤痛。
他努力将心疼藏起,淡然地宽慰孩子,并在辛巴情绪稳定后,不失时机地露出满是伤痕的胳膊,告诉孩子不要紧,男人有伤疤是坚强,是勋章。
放手很重要,选择在何种环境中放手更重要。
在严肃的环境中放手,太过冰冷,会引发孩子排斥和不适;在玩乐的时候放手,寓教于乐,轻松自在,既迎合了孩子兴趣又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
3、“脚手架”式放手更合适
在美国,有一种教育技巧Scaffolding(支架式教学),颇受父母们欣赏,它可以简单理解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是为他们搭建并撤去“脚手架”的过程。
它分成三个步骤,I do(我做你看),We do(我们一起做),You do(你做我看)。
这正应对了个人的发展历程,初生时懵懂无知,父母示范给孩子看;
成长过程中,父母为孩子搭建的脚手架,适时起到攀登、支援作用;
等到孩子站稳脚跟后,再慢慢撤掉脚手架,由孩子独立发挥。
心理学家大卫·伍德说,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脚手架”,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让孩子自已动脑筋,自已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把握分寸,适时放手,才能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
放手,不是撒手不管,任由孩子跌跤碰壁,而应建立在已经为孩子构建了稳固脚手架的前提上。
父母们只有在前期为孩子打下坚实地基,给足安全感,才能保证在撤去脚手架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坍塌现象。
04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陪着孩子成长,而不是帮着孩子成长。
《小欢喜》中童文洁开导宋倩的一段话,说得很有道理: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能代替他们,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
克制与放手,是为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待到孩子学会真正主宰自己命运,不人云亦云,过着精彩纷呈的人生时,就是对这段勇敢放手的最佳注解。
而那些有充足空间的孩子,被允许做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表达想法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人生赢家。
作者简介:南风,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设计师里最会写作的,85后职场辣妈,一手带娃一手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