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四届安仁论坛期间,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名单发布,凤凰古城、霞浦县、安仁古镇、阿拉善巴彦浩特美学小镇、龙脊小镇、甘坑客家小镇、拈花湾禅意小镇、大理古城、莫沟村、禾木村等10个小镇、乡村案例上榜。
其中,华侨城集团参与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成都安仁古镇、深圳甘坑客家小镇和云南大理古城上榜,占据三席!
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富有美学气息的乡村、小镇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表现。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青年艺术家美育联盟等联合发起。中华文化促进会等联合各专业院校的美学专家、国际美学机构和国家级媒体共同遴选、推介小镇、乡村中的美学榜样,意在逐步建立“小镇美学”的考评体系,推动乡村、小镇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发布典礼现场
活动自2019年7月启动,历经近两个月,共有50余个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案例报名参与。经评委们对各参与案例进行的综合考评,最终入选的10个“小镇美学榜样”来自中国大江南北10个不同省、市、自治区,代表了地域和民族多样性的美学与文化特征,展现出多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而美”的乡村发展样本。
用美学为代表的内生文化力量推动乡村振兴,这也是“小镇美学榜样”征集发布活动期待展现的一个新思路,新角度和新态度。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排名不分先后)
湖南·凤凰古城
福建·霞浦县
四川·安仁古镇
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浩特美学小镇
广西·龙脊小镇
广东·甘坑客家小镇
江苏·拈花湾禅意小镇
云南·大理古城
河南·莫沟村
新疆·禾木村
▲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张玉文
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国家一级导演 田歌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评委会代表 刘悦笛
发布本届征集评选情况
文学边城的土风湘情
凤凰古城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凤凰古城
一颗镶嵌在湘西山水间的明珠
是沈从文乡土记忆里的《边城》
是黄永玉未曾忘怀的“画乡”
凤凰古城的美,在青石板,古城墙
吊脚楼头,潺潺沱江水间
凤凰古城的美,在拙朴的蜡染
纸扎里的苗银歌舞
和醇厚佳酿的土家糍粑中
三月三,木叶和歌
七月半,燃烛奉老
凤凰古城,如同清澈的流水
传承着非遗的醇厚
呈现出一幅延绵不断的绚丽画卷
▲讲述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本届评委 马菁汝
▲小镇代表:凤凰县常委、宣传部长 龙金明
▲华侨城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 姚军
颁授凤凰之杯
▲歌曲《情醉凤凰》
港湾滩涂的朝花夕拾
霞浦县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海滨古城霞浦,地处福建东北
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
霞浦物产丰盛,海洋优势突出
是“海带之乡”,“紫菜之乡”
浅海滩涂,景色秀美,物种繁多
沙江剑蛏、牙城七都蟳
盐田花蛤,饮誉全国
霞浦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文创浅海
艺术滩涂,文产交融
已经成为摄影者的拍摄圣地
并且深刻改变着当地村民的生产与生活
霞浦的朝花夕拾
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更是一个循环有序的乡村振兴样板
▲讲述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本届评委 赵军
▲小镇代表:福建省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局长 陈言足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郭杰
颁授霞浦之杯
公园城市的“诗与远方”
安仁古镇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川西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文化明珠与
“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
千年盛景珠辉玉映
它既是中国博物馆厚重历史的沉淀
也是成都公园城市的小镇表达
让“引马江头来晚时
好风无限满轻衣”的
诗意有了崭新解读
生态为根,产业为擎
安仁古镇以博物馆文化内核
驱动生态与产业嫁接
催生林盘与建筑、老街与艺术
公馆与演艺等碰撞融合的奇妙
寻找小镇美学DNA的独特排列
构筑公园城市诗与远方的无限想象
公园城市的“诗与远方”
——安仁古镇
▲讲述人: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经理、
媒体融合发展事业中心主任、安仁智库秘书长、
专家委员会委员、本届评委 张栋
▲小镇代表:大邑县委副书记、县长 连华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王石
颁授安仁之杯
▲演艺《今时今日安仁》
戈壁大漠的创新明珠
阿拉善巴彦浩特美学小镇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巴彦浩特,位于祖国北疆
多民族聚居,丝路文化璀璨
环境丰饶宜居。既有戈壁之苍茫
又有沙漠之壮阔,更有贺兰之雄浑
地方政府与专业院校创新合作
遵循美学原则,推动艺术介入城市规划
塑造“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发展模式
艺术与城市的互动、融合
让“苍天圣地、丝路驼乡”的
品牌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巴彦浩特——“戈壁大漠的创新明珠”
▲讲述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团副主席 海德才
▲小镇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人民政府副旗长 巴音都仁
▲小镇代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 武定宇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
ZAG建筑设计创始人 克里斯蒂亚诺·比安奇
颁授巴彦浩特之杯
▲歌曲《苍天般的阿拉善》
千年梯田的天下龙脊
龙脊小镇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有世界梯田之冠美称的龙脊梯田
始建于元朝,最高海拔880米
最低海拔380米,盘绕
绵延数十里,如链似带
春来:水满田畴,像层层银带
夏至:佳禾吐翠,似道道绿波
金秋:稻穗沉甸,若金蛇狂舞
隆冬:群龙戏水,如环环白玉直上云端
小山如螺,大山似塔
绿树丛里的“干栏”木楼群点缀其中
讲述着壮瑶人民的幸福生活
▲讲述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教授、本届评委 卢禹君
▲小镇代表:广西省桂林市龙胜县龙脊镇副镇长 蒙昌东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文明
颁授龙脊之杯
客家文韵的童趣家园
甘坑客家小镇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甘坑客家小镇与小凉帽一起乘着
凉帽魔法的风向你飞来
甘坑客家小镇坐落于
深圳市龙岗区甘坑社区
是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通过对广东省非遗物质文化
“甘坑凉帽”的深度挖掘
甘坑打造出富有本土客家
特色文化内涵的IP形象——“小凉帽”
首创“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下的
“IP town”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在浓郁客家风情的古村落中
通过文化创意等导入
动漫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等途径
打造小凉帽国际绘本馆
小凉帽农场、小凉帽之家酒店
绘本花园、V谷乐园
小凉帽之家衍生品店等IP主题化亲子度假空间
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再造
推进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讲述人: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本届评委 成朝晖
▲小镇代表: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深圳华侨城文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逸民
▲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三局原局长
中国前驻也门大使 刘登林
颁授甘坑之杯
有生于无的禅意栖居
拈花湾禅意小镇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灵山会上,佛祖拈花一笑,禅意飒然
禅,作为拈花湾的核心元素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门一窗、一杯一盏都是
匠心和禅意的表达
缘起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
融入江南小镇的特有水系
凸显和风淡雅的建筑风格
拈花湾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禅意生活意境
表达出对身、心、灵独特的人文关怀
拈花湾,有生于无
慢下脚步,好好生活
▲讲述人: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本届评委 眭谦
▲小镇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陆频
▲新日本健康产业研究院主席研究员 干力行
颁授拈花湾之杯
西南古都的苍山洱海
大理古城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彩云之南,苍山之翼
洱海之滨,历经六朝的大理古城
六百余年来雄踞祖国的西南边陲
大理古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石木结构的明清老建筑
讲述着古城的历史文化
“九街十八巷”的棋盘式布局
演绎着古城的洪武风范
大理古城,以原生态
原住民为核心元素
依托苍山洱海的自然胜景
南诏王城的人文底蕴
正在书写新时代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讲述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社会建设教研室主任、教授、
本届评委 马福云
▲小镇代表: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
产业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东林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云南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秦桂珍
颁授大理之杯
古窑保护的共富生态
莫沟村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莫沟村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水
三面环沟
集中展现了南太行窑洞文化
进村不见村
全因豫西的地坑窑洞挖于地下
依坡就势,坑口或方或圆
各不相同,独具风姿
乡村振兴进程中
昔日人去房空的古窑洞已变了风貌
窑洞村部、老苗书馆、三棵树院
席家布坊、进村牌楼、村淘店和
莫龙湖水等顺应乡村生态
而形成的特色人文环境
正在重现莫沟村“老家”的温馨
正在走向共同的富裕
▲讲述人:深圳文交所副总经理 王晓锐
▲小镇代表: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副镇长 苗小忠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咨询委员、
中央电视台原常务副台长 于广华
颁授莫沟之杯
喀纳斯湖畔的原始味道
禾木村
首届中国“小镇美学榜样”
禾木村,隐于幽静空谷
保护着悠远避世的民族聚落
喀纳斯湖畔,图瓦人的时间在这里化成
穿林扬鞭的牧马人、炊烟缥缈的清晨
高大林木榫卯而成的家园以及
漫山遍野醉人的秋色
在这里,人与村落自然生长
奔驰中的雪橇和安静流淌的禾木河
将禾木村原始在地生活美学
从古早传承至今天
如诗般的美丽景致
让这个浓墨重彩的
小村庄书写着神话般的传说
▲讲述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本届评委 孙蛮
▲小镇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
学术部主任 郭泾杉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副理事长、研究员 乔润令
颁授禾木之杯
责任编辑丨聂晶
本期编辑丨朱春艳 吴婉莹
内容来源丨安仁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