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周六:盛和塾读书内容
阅读量:3669821
2019-10-22
周一读书内容
正确思考的威力
稻盛先生的青少年时代充满挫折甚至苦难。大学毕业后好不容易入职的企业却连续十年赤字,连工资也不能如期发放。为此,稻盛先生曾经怨天尤人。但当身为技术员的稻盛先生正确思考一个优秀的技术员应该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并全身心投入时,奇迹出现了。
稻盛绊着松香容器、差点摔倒的一瞬间,他发明了新型陶瓷中划时代的新材料镁橄榄石;当他看到高温炉中板状陶瓷零件像鱿鱼般翘曲时,突然产生用手从上面压住的冲动,从而获得灵感,干脆利落地解决了重大的技术难题......
稻盛27岁创业,因为不知如何正确经营企业而苦恼时,他又获得灵感,确立了在经营中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作为人,何谓正确。
京瓷初创时的28名员工中,20余名是初中生,稻盛自己也只是一家地方大学的毕业生。为了回答“能力平凡的人怎样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稻盛想出了上述精彩的人生方程式。
京瓷发展壮大,稻盛先生忙得不可开交时,他又从孙悟空拔毛吹出分身的故事中获得灵感,创造了“阿米巴经营”模式,实现了真正的全员经营,奠定了京瓷、KDDI稳步而又快速发展的基础。
孙正义创建的“软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孙正义曾是稻盛创办的“盛和塾”的塾生。最近在拜访稻盛先生时,孙正义说:“如果没有稻盛先生敬天爱人的思想和阿米巴经营,就没有软银的今天。”
“盛和塾”现在已有7000名企业家塾生,他们学习并实践稻盛先生正确的经营思想,大部分企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近百家企业已经成功上市。
神的智慧
稻盛先生2010年2月1日正式出任日航董事长,而在此前的1月19日,日航公开宣告破产重建。这一天稻盛按预定日程乘日航的飞机参加夏威夷盛和塾的开塾仪式。在大阪关西机场,稻盛对前来送行的日航关西分店长山口先生说:“我是为了日航的员工才到日航来的。”又说:“日航的干部要一天24小时思考日航的经营问题。”这两句话深深地刻入了山口先生的心中。
稻盛先生强调:“在高尚的思想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为什么呢?
思考是人的显意识在发挥作用。但如果你怀抱善念,针对某一难题,朝思暮想、左思右想、前思后想、苦思冥想,一天24小时思考,反复地、深入地、强烈地思考,这样,你的愿望会渗入潜意识。在不经意间,潜意识会突然给你灵感,让你心中一亮,立即抓住事物的核心,问题顷刻间迎刃而解。
稻盛先生把这种灵感称为“神的智慧”。回顾发明镁橄榄石的过程,稻盛先生说:“当时在我头脑里闪过的这种灵感,并非出于我个人的实力,在我偶然绊上松香树脂容器的一刹那,是神给了我启示,让我产生思想的闪光。是神看到我日日夜夜、呕心沥血、苦苦钻研的样子,心有不忍,可怜我,故意让我绊了一跤,赐予了我最高的灵感。”
稻盛先生说:“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说明为什么能力平平,缺乏知识、技术、经验、设备的我,竟然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发明创造。”
宇宙之心
根据宇宙物理学最权威的“大爆炸”理论,广袤浩瀚的宇宙原本只是一小撮高温高压的基本粒子的团块。经“大爆炸”产生的质子、中子、介子组成原子核,再与电子结合构成原子,原子结合形成分子,分子组成高分子,从中产生DNA从而孕育出生命体,生命从低级进化到高级,最终出现人类。宇宙为什么在演化过程中一刻也不肯停顿呢?这绝非偶然。不妨设想存在着“宇宙的意志”,或叫“宇宙之心”,它促使森罗万象一切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稻盛先生强调,如果我们的想法与“宇宙的意志”同调,我们的事业一定繁荣昌盛,反之,即使一时成功,最终必然衰落乃至灭亡。个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如此,整个人类亦如此。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经典讲演系列”是稻盛先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思考和实践的产物,是正确做人做事的最高智慧,其中妙语如珠,格言箴言接二连三。其中每一篇都足以引发我们深思,如果它溶入我们的血液,我们的事业一定繁盛不衰,我们的人生一定幸福美满。
周二读书内容
我是刚才承蒙介绍的稻盛。青岛市人民政府和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举办“2010稻盛和夫经营哲学青岛国际论坛”
有这么多中国企业家和日本盛和塾的塾生参加,对此,请允许我表示深切的感谢。
在讲演之前,请允许我向筹备这次论坛做出辛勤努力的青岛市人民政府、武铁军市长助理以及有关各位,表示由衷的谢意。
在各位的大力支持协助下举办的这个盛会,现在只剩下我的讲话了。
两天来,听了几位中日企业家的经营体验发表和讲演,听了专题讨论会诸位的发言,我非常感动。同时,这么多中日企业家在百忙中抽空汇聚一堂,为把企业经营得更好,认真地互相学习。这样的场景也让我深为感叹。
在座各位企业家如此认真地经营企业、直面人生,我应该给大家讲些什么话才好呢?我感到很烦恼。
在2010年6月召开的“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上,我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为题,谈到“企业经营哲学不可或缺,为此经营者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
人们一般并不认为哲学以及人生观有多么重要。但不是别的,正是哲学决定了经营和事业的成败。想把自己的公司搞好,让员工幸福,先决条件是经营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这是我上次讲演的主旨。
通过上次的讲演,我想大家已经理解了哲学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今天我想论述指导企业成长发展的具体的经营要诀。
我把迄今为止在京瓷和KDDI的经营实践中切身体悟的经营原理原则归纳为12项,称之为“经营十二条”今天,我一项一项来解释这个“经营十二条”
一提起经营,人们常常望而生畏,许多复杂因素交叉叠加,似乎难上加难。或许因为出身理工科的缘故吧,我想只要着眼事物的本质,经营企业可以说相当单纯。
比如,世上有各种各样的现象,如能将驱动这些复杂现象的原理总结出来,那么一切其实都是单纯明快的。复杂现象复杂理解,事情反而难办。
在研究开发领域,必须具备将复杂现象简单化的能力。企业经营也一样,只要领会了其中的要诀,也就是原理原则,经营企业就决不是什么难事。
我所思考和归纳的经营要诀,在福布斯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经营中,由我亲身实践并证明了它的有效性。现在,在日本代表性企业“日本航空公司的破产重建中,为了让企业干部理解并实践这些原则,我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作解释。
另外,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经营的要诀、经营的原理原则都一样,不会因为国家地区不同而不同。下面要讲的“经营十二条”,立足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最基本的观点之上,所以我认为它超越国境、超越民族、超越语言差别,普遍适用。
我开展的“盛和塾”的活动,旨在向年轻企业家传授正确的经营思想。这个活动不仅在日本,现在已经发展到中国、巴西和美国。我讲授的内容中,被这些海外企业家塾生奉为圭臬之一的,就是这个“经营十二条”。
现实中,有一位巴西的塾生信奉“经营十二条”,忠实地贯彻实行,结果他在巴西被称作“香蕉大王”经营着一个巨大的香蕉产业。
“经营十二条”的每一个项目,绝没有什么复杂难懂的内容。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经营十二条”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已为事实所证明。它就是经营的要诀。希望大家务必相信它的力量,深刻理解、认真实践“经营十二条”。
下面就逐条讲解“经营十二条”。
周三读书内容
第1条:明确事业的目的意义—树立光明正大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事业目的。
为什么要办这个事业?这个企业存在的理由到底在哪里?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自己创办事业的目的及意义,必须明确地表示出来。有人为了赚钱,有人为了养家,这些并不错。但仅靠这目的,要凝聚众多员工,齐心协力办企业,是不够的。事业的目的和意义还是尽可能以高层次、高水准为好,换句话说,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经营目的。要让全体员工拼命工作,缺乏“大义名分”,事实上行不通。“原来我的工作有如此崇高的意义”这样的“大义名分”,如果一点儿都没有的话,人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
我在创办“京瓷”时,就遭遇了“事业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重大考验。当时的我,还不懂这一条经营大原则。“活用自己的制陶技术,开发新品,借以问世”就是我当时对事业的定位。
那时的日本世风,轻视技术,尊重学历乃至学阀,对人的实力并不予以恰当评价。为此,我对自己初次就职的公司大失所望。因此,新公司“理直气壮、让稻盛和夫的新颖精密制陶技术问世”就自然成为经营目的。
一名技术员,一个研究者,有了自己的公司,终于可以将潜心钻研的技术成果发扬光大,当初的喜悦心情,难以言喻。
但想不到,创业后第三年,竟招致青年员工们的反叛。公司设立第二年,招进了十多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成生力军。突然他们持联名状,向我集体交涉。状书上写明每年最低工资增幅、最低奖金,而且要连续增长到将来等等。要求我予以承诺并做出保证。
当初招聘面试时我曾明言:“公司究竟能成何事,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必定奋力拼搏,力争办成一流企业。你们愿意到这样的公司来试试吗?”他们明白我的话,明白我事先并无承诺,但仅过一年,就来联名状,并威胁不答应条件就集体辞职。
新公司正缺人,他们已成战斗力,如果走了,公司必遭损失。但如果他们无论如何都固执己见的话,那也没办法,就算公司从头再来吧。我不肯妥协,明确答复:“不接受你们的条件。”
公司创办不足三年,我自己对公司前途仍无确切把握,对将来的描绘,只能是“全身心投入,总会有所成就吧”这样的程度。为了挽留他们,要做出缺乏自信的、违心的承诺,我做不到。谈判从公司谈到我家,僵持了三天三夜,我这样对他们说:“作为经营者,我绝不只为自己,我倾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这话是真是假,我无法向你们证实,你们姑且抱着‘就算上当也试试’的心情怎么样,我拼上命也要把事业做成,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这样熬了三天三夜,推心置腹,他们总算相信了我,撤回了条件,不但留下,而且倍加努力,埋头工作。
当时的这些造反派,陆续都成了“京瓷”的骨干,这是后话。但这一事件深深刺痛了我,让我意识到了企业经营的根本意义,成了我转变经营目的的契机。此前的企业目的是“技术问世”,对公司前景的展望,不过停留在“只要废寝忘食地干,饭总能吃饱吧”这种水平之上。
我在七兄妹中排行第二,乡下亲兄弟尚且照顾不及,又怎能保证进厂不久的所有员工,包括他们的亲属的终生幸福呢?可是员工们却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次艰难的交涉,让我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员工的愿望。我开始意识到企业经营应有的真正目的。这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腹”,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
这次纠纷教育了我,让我明白了经营的真义: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必须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取他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投入经营。
此后,我将“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京瓷”的经营理念。因为企业作为社会一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以这后一句也必不可少。
企业创建不久,就转变并明确了事业的目的和意义,明确了公司的经营理念,这真是幸事。尔后40年企业的一切发展,都不过是贯彻这一正确经营理念的必然结果。
周四读书内容
第2条:设立具体的目标—所设目标随时与员工共有。
比如企业今年的年销售额是1亿日元,明年要达到2亿日元。用具体的数字明确地表述目标。不光是销售额,包括利润,都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用数字具体地表示。而且这种目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必须明确。
所谓空间上明确,即目标不是全公司的一个抽象数字,而是分解到各个部门的详细资料,现场最小的组织单位也必须有明确的数字目标。再进一步,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有明确的指针和具体的目标。
所谓时间上明确,即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月度目标明确了,每个人就能看出自己每一天的目标。员工们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
每位员工努力完成任务,各个部门就能达成目标公司整体目标也自然达成;每天的目标达成,积累起来,月度、年度的经营目标也自然达成了。另外目标明确,目标就可与员工共有。如果目标不明,即经营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进方向,员工就会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行动方向混乱,结果力量分散,组织的合力就无从发挥。
但是,我并不主张制订长期的经营计划。在经营这个领域,不少人主张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战略,制订5年甚至10年的中长期计划。但是我从不制订长期计划。因为长期计划即使制订,要达成几乎不可能。其间必有超出预想的市场变动,甚至不测事态发生,计划本身失去意义,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弃,这类事司空见惯。不严肃、无把握兑现的所谓计划,还是不制订为好。员工见多了这样的计划,会产生“反正完不成也没关系”的想法,甚至漠视计划。一旦经营者再次制定经营目标,员工反倒失去向高目标挑战的热情。更坏的是,销售目标没达成,费用和人员倒按计划增加了,即销售减,费用增,经营吃紧,日子变得难过。
因此“京瓷”从创立起,一向只制订年度经营计划。3年5年后的事,谁都无法正确预测。1年的话,基本还能看清楚。然后将年度计划细分,变为每一天的目标,千方百计,不达到不罢休。
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完成今天的任务,就能看清明天;以本月一月的勤奋,完成本月的任务,就能看清下月;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完成今年的任务,就能看清明年。日复一日,切切实实达成每一天的目标,至关重要。重要的是目标是不是明确。经营顾问们瞧不起这一套,“这岂能成大事!”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但是,我只设定每年短时段的具体目标,付诸实行,完成。接着设定下个短时段的明确目标,再实行,再完成。周而复始,贯通始终,就这样,事业年年岁岁增长发展不停。
周五读书内容
第3条:胸中怀有强烈的愿望—要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我相信境由心造,心中蓝图能成为现实。换句话说,“无论如何也要达成目标”这一愿望的强烈程度,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为经营课题所困扰,苦闷彷徨,是经营者的家常便饭。聚精会神于悬案,日日夜夜,废寝忘食,持续将思维聚焦于一点,直至突破。能否做到这些,是事业胜负的分水岭。
从这个意义上,我把“心怀强烈的愿望”作为经营第三要诀列出,同时将副标题定为“要怀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因为一旦驱动潜意识,就更能有效扩展经营。
什么叫潜意识?人的意识,有显意识和潜意识之分。比如现在我正在用显意识跟大家讲话,大家也正用显意识听我讲话。显意识是正觉醒着的意识,可随意运用的意识。潜意识通常则沉潜于显意识之下,不会显露出来,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意识。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潜意识所持的容量,比显意识不知要大多少倍。据说我们人从生到死,全过程中的一切体验、见闻、感触,都蓄积于这潜意识之中。
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驱使潜意识的实例。比如学开汽车(日本),“右手握方向盘,左手控制排挡,右脚踩油门或刹车”,这套操作要点,我们先用头脑理解,即运用显意识,将它集中于“驾车”这一行为。
但熟练以后,即使不去意识操作要点,而是思考别的事,照样可以开得平稳自如。那是因为运用显意识反复驾驶汽车的过程中,显意识渗透到潜意识,结果潜意识在无意识中发挥作用,帮了我们的忙。
据说有两种办法,可以运用潜意识
一种办法是接受强烈的冲击性刺激。受到沉重打击时刻骨铭心的体验,会进入潜意识,并不断返回显意识。
据说人于临死之前,过去的事情,犹如走马灯在脑中浮现。零点几的一瞬间,一生经历,像电影似的,一一在脑海中闪现。
就是说,储存于潜意识中的记忆,在直面“死”这一重大事件时,就与显意识连结,而显现出来。但是人们都不想死,不希望获取这样的经验。
第二种办法是让经验反复,反反复复的经验,使运用潜意识成为可能。
比如“销售额要多少”、“利润要多少”这样的目标,从早到晚,夜以继日,反复思考,这种强烈的、持续的愿望,可以进入潜意识。
经营者一到公司总很繁忙,不可能24小时只考虑种目标,但因“销售额要多少”这目标已进了潜意识,即使你思考别的问题,必要时它也会跑出来,给你达成目标的启示。
比如在座有人想开拓新事业,手下又缺乏有这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但如果抱有“无论如何非做不
可”的强烈愿望,天天反复,在头脑中模拟演练,这愿望便能渗透到潜意识。
某日,我在酒店小酌,忽然听到邻桌陌生人说话,所言极像我思考的新事业的专门人才。于是立即起身请教:“对不起,听您刚才的话…”不知不觉就攀谈、热络起来,再后,此人便进了本公司,新事业以此为契机启动并一举展开。这类事我经历过多次。
事实上,1983年夏季,我在为参与通信事业(这个事业发展为今天的KDDI)反复推敲、构思方案时,参加某经济团体的聚会,与前来讲演的通信领域的技术专家偶然相遇,就以此为契机,新事业的计划迅速推进。
这种场合,原不过隔桌饮酒,萍水相逢。然而,强烈的愿望既已浸透潜意识,即使不经意之间,也能将偶然邂逅变作良机,促使事业成功。这是潜意识的功劳。
但在进入这境界之前,必须反复继续,必须有一个全身心投入、不断驱动显意识的过程。如果对要做的事不肯深思,甚至朝秦暮楚,或不过淡然处之,那它决不会进到潜意识。只有持续火一样燃烧着的炽热愿望,才可能驱动潜意识为您效劳。
50年前白手创建“京瓷”时,面对仅有的28名员工,我总是重复这样的话:“让我们拼命干吧,我们要创造一个卓越的公司,镇上第一的公司,不,京都第一的公司,日本第一的公司。”
每晚加班到深夜,厂门口总有叫卖面条的小贩应时而来,我和员工们总是边吃夜宵,边说未来的梦想,那情景至今仍栩栩如生。
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什么都缺的状况之下,我却一味热衷于对员工们讲述将来之梦。以员工的立场冷静直面现状,我的理想简直荒唐无稽,不过是经营者的戏言而已。
其实诉说梦想的经营者,即我自己,也不免半信半疑,“这真的行吗?”我晓得我的话并无足够的说服力。但是,朝也说晚也说,一遍又一遍,反复倡导间,员工们,我自己,不知何时起,竟信了。而且朝着那目标,众志成城,不惜一切努力去实现。
目标愈高,为实现它,就必须持续心怀强烈的愿望。期待在座各位经营者,揭示各自的高目标,并怀抱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强烈而持久的愿望,把目标变成现实。
周六读书内容
第4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做好具体的工作。
我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京瓷”仅用40年,就成长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除“努力”之外,可说别无他因。但是,京瓷的“努力”不是普通的努力,而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亚于任何人”这几个字,才是最关键的。不做这种程度的努力,决无企业今日的繁荣。
“京瓷”创业之初,既无足够的资金和设备,又无经营的经验和实绩,唯一的资本,只有无尽的努力,真可谓夜以继日,昼夜不分,努力工作,濒临极限。每天忙得连何时回家,何时睡觉都不知道。不久大家就筋疲力尽,“照这样拼命,身体能吃得消吗?”员工中传出这样的声音。我的生活也毫无规律,睡眠极少,不能按时吃饭。有时想,长此以往,恐怕真的难以为继。我召集干部开会,说:“我虽不太懂企业经营是怎么回事,但可比作马拉松,是长距离、长时间竞赛。我们是初次参赛的非专业团队,而且起步已迟。包括大企业在内的先头团队已跑完了全程的一半。反正是无经验、无技术的新手,出发又晚,不如一上场就全力疾驰。”
大家会说,“这样蛮干,身体会垮”。说得没错。“要用百米赛跑的速度,一口气跑完42.195公里马拉松全程,当然不可能。但新手迟发又慢跑,就毫无胜算。我们至少得尽力急起直追。”
我就这样说服了员工,自创业以来,始终“全力疾驰”,结果京瓷一刻不停,发展再发展。至今难忘创业后第12年,1971年公司股票上市当日的情景,全体员工聚集在工厂空地上,我禁不住感动的泪水,哽咽着说的一段话,记忆之清晰,犹如昨日:
“以百米赛跑的速度跑马拉松,或许中途倒下,或许跑不动了落伍。大家这么讲过,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与其参加没有胜算的比赛,不如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坚持不长,也要挑战一下。幸运的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居然适应了高速度,用这高速一直跑到了今天。
“跑着跑着,发现前面的人速度不快,于是再加速,超越他们,现在已超过了第二集团,领先者已进入视野,再加油,按这种阵势就可以追上那先头团队!”
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样的努力才配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问诸位经营者:“你们努力吗?”大家会答“我们尽了自己的努力”。但是企业经营就是竞争,当竞争对手比我们更努力时,我们的努力就不奏效,我们就难免失败和衰退。
仅仅是“尽了自己的努力”这样的程度,公司不可能发展。要在“血雨腥风”般残酷而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获胜,获得成长发展,就必须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必须每天不断地持续。千万不可忘记,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步、踏实努力积累的结果。
“京瓷”靠生产日本某大电器公司电视机显像管所用精密陶瓷部件开始创业。因为这种产品加工非常困难,当时日本只有“京瓷”能做。尽管如此,每个的单价极便宜,一个只卖9日元,客户订货批量却以几万个、几十万个为单位。精密陶瓷部件所用材料虽然先进,但同陶瓷器皿的烧制一样,生产过程很普通。将原料粉末成型凝固后,放进炉里高温烧制。这样的作业周而复始,不断重复,不断生产。
当时常想,只卖9日元的廉价产品,只是大公司的下级工厂,只是一味地努力生产,怎么可能变为大企业呢?
但是揭开迄今为止大企业的成长发展史,就会明白,它们都从小事业开始,点滴积累,不断创新,踏实努力,坚持不懈,才有后来的辉煌。一开始就想抓大商机,或想靠偶然碰巧的生意发财,都靠不住,都长不了。企业发展的要诀一点不难:认真做实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如此而已。
希望在座各位经营者理解:只要一年365日,不间断地保持“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诸位的公司定能成为自己想象不到的伟大企业,诸位的人生也会更充实、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