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介绍点中国武术现状

介绍点中国武术现状

阅读量:3671585 2019-10-22


  近年兴起一股风气:综合搏斗虐传统武术。搏击爱好者徐晓东,叫战了太极雷雷、咏春余昌华、少林寺武僧释延觉,一大波“传统武术大师”,一个个虐了个遍,舆论哗然。前几天吃饭,有佛山的老同学谈起中国武术,都是摇摇头。问我的看法,我是个文弱书生,不是专业人士,对武术也仅仅略知一二,在这里介绍一些我所知道的信息,老道士下山,正本清源,小道士下山,能把事情讲明白也不错。
  所谓“横扫武林的格斗狂人”徐晓东何许人也?如果你常去健身房撸铁,见过撸铁人士,哈哈哈,就大概能猜出来,他长这样,算是业余拳手/搏击教练吧,从小就一刺头:

那么,被他狂虐的“传统武术大师,太极N代传人”的雷雷又是什么人?是个50多岁爱吹牛皮的老头:

                          太极雷雷VS徐晓东
  被暴打后,太极协会急忙出来说:“太极雷雷他打的不是太极,他练的是太极操!”接着徐晓东又盯上少林的释延觉,又开始约战,吃瓜的不怕事大,大家又开始起哄大师又要挨打了,这时候传言被打后有精神病的太极雷公清醒了:
“徐晓东有打老人的嫌疑!”(原谅我不厚道的笑……喷了)
虽然笑了,但是他说的也是事实,不管什么大师不大师,50多岁去跟个精壮拳手打,即便这个拳手再业余,老头多半是要被追着打的,也就徐晓东这种虎逼会去找老头约架。
   
   徐晓东连打几个传统武术老头,自小爱闯祸的他自信心暴涨,又去招惹大东翔俱乐部的人,例如说新K1轻量级冠军魏锐“实力普普通通”(当然新K1跟老K1确实没法比,但是人家好歹也是挂着K1冠军的名号啊),而且还真去“切磋”,大东翔旗下除了魏锐,还有邱建良等职业选手,可不是啥省油的灯,所以徐晓东“切磋”完满头是血的被误伤回来了:

 
 
然后咏春传人余昌华(余自谓叶问弟子黄淳梁的长子黄匡中的徒弟,丁浩的师父)被独臂拳手熊呈呈一顿暴打……这就尴尬了。
依稀仿佛我又记起50年代在澳门,太极传人陈公仪(没记错的话)和白鹤拳拳手陈克夫约架的那几分钟鸡飞狗跳的视频。 
回到“年轻的大师”,昨天在江门被散打阿虎几十秒KO的咏春丁浩是什么人?是余昌华的徒弟,江西某体育大学体校毕业生,并非专业拳手,而散打阿虎来头挺大,他师父是中国散打队集训队长姜春鹏的徒弟,是个职业选手,这个比赛不用浪费门票去看都能猜出结果。
  所以说,这些人超级会折腾,会炒作。
说完本文背景,舆论有“传统武术是垃圾”的言论也就可以理解了,本人不是业内人士,尽量客观的给些中国武术的现状,诸君自行思考。
   大前提:讲中国武术,请不要自行脑补些登萍度水、截穴取命的武侠情节,中国人口众多,有些身轻如燕、膂力惊人、点穴治病的绝学是完全可能的,但现代技击擂台我没见过谁用上点穴这么厉害的功夫,所以我们当它不存在。有一次我在健身房遇到个胖子,绕着沙包走圈圈,一边绕呀绕,一边用掌拍沙包。我觉得很奇怪,问他来头,他说是八极拳。我问这个上了擂台好使不?他想了想,说:“非常难,我们走八卦主要是练步法,套路要在擂台上使用……反正我自己还没遇到过。”武术技击不是演武侠电影,它是一拳一脚一板一眼的打斗,气喘如牛才是现实。
   我们看武术比赛,宣传方动不动就是XX王者,XX金腰带终极赛,让人怀疑王者都是工厂批量生产出来的,让你产生一种“他代表了某某流派某某比赛的最高水平”的错觉。我说句彻底的话:事实是,中国并不流行民间武术搏斗,更多的是切磋,切磋就很讲究了,跟今天我们眼中的打的气喘如牛搂在一起的擂台格斗是有很大区别的。而真正高水平的民间技击比赛,建国至今,多少场是几个手能数的过来的。上推到民国都没几场,民国时候那2场国术比赛算是最官方、最高水平的全国性赛事了,当时传统套路完全没法打,反而是一些练查拳、摔跤、少林拳等外家功夫的名次很高;内家拳只有个形意拳上得了国术比赛台面:但是当年内家形意拳的俩兄弟之所以能上排名--他们也喜欢玩拳击也许是原因。
      共和国民间擂台比武是禁止的,但谁都知道在神州大地上流行的武术套路、花式表演……它离实战技击实在太远了,远得就像把扭秧歌当成国家高雅艺术,各种稀奇古怪的大师、各种神乎其神的传言改变不了一上擂台就挨打的事实。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传说中的体育总局终于试点了一些擂台方案:运动员穿着厚重的护具,在一片8米见方的擂台里(没有护栏),禁止肘、膝、关节技,禁止打后脑勺、颈、裆部。按击中点数来定输赢,也就是后来的散打(散手)。
     散打是站立格斗规则,戴护具、戴不分指的拳击手套。我们现代常见的擂台技击赛事,大致分拳击(BOXING)、踢击(KICKBOXING)、MMA(MIXED MARTIAL ART, 综合搏击)三种。
拳击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只准用拳。踢击比赛的历史大约也就4,50年,70年代的踢击有WKA,而我们现在比较有名、有影响力的国际踢击赛事是日本的K-1,真正意义上的MMA的历史比踢击还要更晚些,顶级的赛事是UFC(也叫终极格斗冠军赛,或叫笼斗)。
   踢击是站立格斗,倒地不允许攻击,具体规则也随赛事有所调整,例如K-1,在初创时期(1993年)是允许摔法的,后来我国曾经派几波散打运动员去打K-1,频繁使用摔法,到2003年左右K-1取消了摔法的使用。最早征战K-1的有滕军、安虎、王三侦、郑裕篙、鲍辉、徐琰、魏守雷、张加泼等散打名将。这些早期征战K1的选手,有4,5个是中国武协派去的,算是官方,也有自发去参加的,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打得也是可圈可点,并没有吃瓜群众说的很弱,而且考虑到靠点数获胜的散打规则下的运动员要去参与另一种规则下的比赛,谁都知道会很难适应。所以在我看来,其实这个时期的中国技击选手,去打相应公斤级的世界级擂台还是不落下风的。其中滕军、郑裕篙,王三侦第一次去打以前没打过的比赛,甚至可以说打得让观众很惊喜。当然,后来据说中国武协不满K-1裁判的明显倾斜,不再允许运动员代表国家去打K-1,所以后来很多名将如柳海龙、宝力高等并没有参加过K1。K-1有个选手播求,曾经2003年几个回合便KO了散打孙涛,记得教练抛了白毛巾。中国的搏击运动员,尤其是禁止肘、膝的散打运动员,在面对泰拳强大的肘、膝攻击面前其实是非常弱势的,何况播求可不是普通搏击选手,人家是K-1沙场老将和王者。但在我看来也仅仅是规则引导下的训练问题。
     

                     鲍辉VS 大野崇
视频限制,看王三贞打K-1的老视频请点击:
https://cache.tv.qq.com/win/play.html?cid=&vid=h0330zxzp01
    而UFC规则最为开放,除了限制一些扣眼、打裆等极危险动作之外,其余不作限制,竞技者在笼子里打得你死我活,MMA是一种格斗规则,在该规则下产生了UFC、WEC、俄罗斯笼斗等不同的赛事,就好像篮球规则下产生了NBA,CBA这样。我国对外参与这类开放性赛事的选手不多,张铁泉参加过WEC,刘金文参加过俄罗斯笼斗。然后国内像武林风之类这种,只能说是百姓擂台了。

                     刘金文在俄罗斯笼斗
      很多网友在讨论放开规则下的武术比赛,上面这个刘金文的视频大致就是你们想象中的样子了:放开规则,大部分打斗其实是在地上进行的。这个奥秘被格雷西家族所领悟,创立了地面格斗的体系:巴西柔术。这种格斗技术时不时主动躺地上等人进攻,然后像蟒蛇一样用一系列关节技制服对手。巴西柔术曾在UFC独领风骚,但这是个信息社会,你的独家秘技别人也可以很快掌握,固守一种打法是没有前途的。
     在现代的武术格斗里,固守某一种流派的套路和打法已经行不通了,你吸收了巴西柔术、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一系列武术理念,然后来“挑战”中国某个传统套路流派,这不是拿着现代印刷术去跟毛笔比抄书么?不如用综合搏击去对战“传统跆拳道”,“传统柔道”,“传统摔跤”,我想也是没啥悬念的。所以说用“综合搏击”去虐某某传统流派,其实是没意义的。而所谓“传统武术”也不应再固守套路,而应该挖掘本门派打法的精髓,吸收各种现代技击的优点,才是出路。另外,无论是武术还是其它,都要尊重专业性,这是一种常识。职业格斗选手每天跑步练功,而一个每天喝茶吹牛大腹便便的大师以为自己能轻易在擂台打败对方,这是非常缺乏常识、对专业性非常缺乏敬畏的表现。
    至于网友从“传统武术”被虐,感到中国人不再能打了,这也是没道理的,没有不能打的门派,只有不能打的传人,其实我们是很能打的,只是从文化思想到官方引导,我们都是内敛有余而侵略性不足,而且也缺乏更为开放的竞技态度。例如一场比赛,如果有外国人,台下全是揍他,打死他的呼声,无论对方打得多精彩,一个喝彩都没有--大兄弟,爱国热情谁都有,但首先这是一场竞技。另一方面,国家以和谐为上,其实对搏击并没有太大抱负和动力。6,7年前熊朝忠拿了WBC冠军,国家体育总局竟然一个电话过去质问:谁允许你们出去打比赛的?
   体型差异是一方面,近几年在轻量级,中国搏击选手表现出的战斗力非常不错,但是搏击本身以重量级为主流。商业的引领也很重要,有商业市场才会有各种俱乐部,才会有各种赛事,像K1,UFC这种大规模的赛事,说到底就是钱填出来的,他们的规则也是为商业服务的,规模和号召力是钱决定的,中国有钱,但也许要举办世界性的、开放性的综合搏击,不仅有官方条条框框的束缚,在观众的文化心态上,也不是很适合,其实大部分国人并不喜欢血腥暴力的比赛,反而更喜欢“好看”的比赛,毕竟我们没有斗牛基因。
   
   但绝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能打。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