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庸2018年10月3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从此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
少年时,
总能看到捧一本金庸小说的男孩女孩
在午后的阳光里沉醉。
侠客道义,恩怨情仇,
江湖是什么样子的?
没有人见过。
但我想,
它应该是金庸笔下的那样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他留给时代最好的礼物。他赋予每一部武侠生命,颠覆传统武侠的走向,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了传奇,也让我们看到了刀光剑影的江湖和21世纪如出一辙,看到了武侠里也有时代变迁的影子。世人爱金庸的小说,自然也会更进一步去研究,这其中就有陈墨。他是大陆金学第一人,研究金庸小说最久,最深入,有其独到的见解。

2019年10月16日,北师大北海附中《万汇讲坛》如期开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刘思成老师一起去看看陈墨究竟如何评金庸,一起走进金庸的武侠世界!

主讲人:刘思成,正高级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省级优秀教师,出版专著《文成于思》,获“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奖励,获省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陈墨简介
陈墨,1960年生于安徽省望江县,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学硕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方向:中国电影史。
走近金庸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老爷子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这位一生用情至深的文学大师,离我们而去,寻他自己的江湖去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对于几代国人来讲,金庸去世预示着一个武侠时代的结束。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些书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就像一道道闪电划过夜空,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奇丽壮观的新世界,金庸创作的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曾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无论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还是“笑傲江湖载酒行”,都成为植根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底色。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是家族第二十二代孙。海宁查家是个“以文为业,书香传家”的家族,明清时期前后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更是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查家因科举功名太盛,查家的经商才能反而不为人知,其实查家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据估计,整个海宁查氏宗族鼎盛时的年收入很有可能超过10万两白银,而整个海宁的税收收入才8万多两。
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主人公陈家洛的眼光,详细描写了皇帝对海宁大家族的恩宠。这种皇帝题匾、题诗,在金庸旧居中随处可见,正是査氏家族曾亲身享受过的荣耀。
到了近现代,查氏家族依然文星璀璨。翻译家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他还有一位表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不过金庸似乎对徐志摩的风流倜傥颇为不满,武侠小说中出现的诸如表哥慕容复等形象都比较负面。此外,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
不管是乔峰还是郭靖,金庸笔下的大侠都是“为国为民”,而他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香港回归之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经过香港时曾邀请金庸到港督府会见,希望金庸支持英国人,不要归还香港,但被金庸拒绝。
2013年6月,89岁的金庸被曝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在金庸眼里,在任何时候学习都不算晚。永远保持谦卑的态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负,骄傲而不自满,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必须修炼的一部武功秘籍。
金庸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射雕英雄传》
剧情介绍

南宋时期,惨遭灭门横祸的郭靖、杨康分别在江南七怪与全真教道士丘处机的教养下成人。18年后,郭靖奉师命南下。杨康却贪恋富贵,认贼作父。郭靖与黄蓉一见如故,彼此倾心,但因华筝之婚约在先,以及江南七怪的反对等多种因素,两人情感可谓一波三折。五位师父被害于桃花岛,郭靖愤而离开黄蓉。这一对两情相悦的青年,经历了坎坷磨难,才修成正果。恶言恶行的杨康,也难逃惨死在嘉兴铁枪庙中的命运。郭靖随黄蓉故国万里行,遍识天下武林高人,武功日见提升,终于得以报杀父深仇,消师门积怨,夺《武穆遗书》,率大军西征,承亡母之教,上华山论剑,救襄阳国难。这位原本纯朴憨厚、木讷愚钝的射雕英雄,变成一个为国为民、悲天悯人的侠之大者。
春秋之义

在这部书中,所谓的“射雕英雄”,显然并不主要是指成吉思汗,而多半是指小说的真正的主人公汉人英雄郭靖。成吉思汗当然无疑是一等一的射雕英雄,且在书中也确实有射雕之举;但在第五回《弯弓射雕》中,小英雄郭靖(他是蒙古神箭手哲别的徒弟)也射了雕,且还是独一无二的一箭双雕。《射雕英雄传》这部书中写到了成吉思汗的故事,也写到了郭靖的故事,并且将成吉思汗这种英雄与郭靖这种英雄无形之中作了比较。
谁是真正的大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英雄?正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思想主题。这部小说的结尾处,在成吉思汗临终之前,郭靖应邀前往蒙古看望这位于他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前辈英雄,且为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而展开过一场小小的争论,两人的价值观念显然大不一致,以至于成吉思汗临终之际,口中还在念叨“英雄,英雄……”这当看成是作者的“点题”之笔。
也就是说,《射雕英雄传》这个书名,实际上也是一箭双雕”,既写成吉思汗这位射雕英雄,也写郭靖这位射雕英雄,让读者、后人去作思考和评说。要说,《大漠英雄传》这个书名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大漠英雄传》的书名对郭靖而言就有些题不对文。这原因就是,郭靖不仅是一位中原汉人,而且他的故事也是从中原开始,且是由他回到中原之后才渐入佳境(进入正题)。
更重要的则是,这是一部武侠小说,而在武林之中,公认的绝顶高手是由华山论剑而产生。在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乾坤五绝之中,没有一位是来自蒙古的大漠英雄。后来郭靖加入华山论剑的行列,成为新一代的绝世高手的代表人物,但他的际遇都是在中原生活中获得,他的武功与人格也都是由中原文化所塑造。直白地说,大漠英雄与华山英雄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含义。大漠英雄的“武功”与华山英雄的“武功”显然不同,且此时蒙古大漠的英雄观念,与中原内地的英雄观念,更有巨大的差异。中原文化的侠义英雄,主要不是指其人的武功有多高,而是要由此人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行动目标和精神境界来判定。
也就是说,大漠英雄与中原侠义不完全是一回事。郭靖其人,从总体来说,是蒙古大漠生活塑造了他的基本品格,而中原生活则重塑了他的精神理念;蒙古生活是郭靖人格精神的头,而中原文化则是他的人格精神的归宿。由此,不能简单地称他为“大漠英雄。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一个民族立场问题。这又可以分作两个层次说。第一个层次是,郭靖是一位中原汉人,他的身上流的是汉人的血;而他最后之所以彻底离开养育了他的蒙古大漠而回归中原,是因为他不能够对蒙古人将要入侵中原而坐视不管,更不愿成为蒙古入侵他的中原父母之邦的帮凶。
推根究源,却还是因为成吉思汗产生了入侵中原之心-----因为成吉思汗既怕郭靖南归泄漏了他们的秘密,更怕已学会岳飞兵法的郭靖成为抗击蒙古人的先锋,这才要逮捕郭靖之母李萍以要挟、逼迫郭靖留在大漠,最后导致李萍自杀的悲剧发生。而郭靖,最终却成了抗击蒙古侵略者的中原英雄-----准确地说,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第二个层次是,作者此时的思想立场,也同样是以汉民族为其本位。其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以对汉民族有利、有害为基本线索来进行善恶、是非的判断和描写的。
简单地说,这是一部以汉民族为本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小说。它所写的,不是普通的仗义江湖、济困扶危的江湖侠客,而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如果说少年郭靖尚可称大漠英雄,那么,青年或成年的郭靖则只能称为中原大侠。郭靖一生最大的功绩,正是他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中跻身于当世绝顶高手之林,而紧接着,就立即投身于襄阳抗击蒙古侵略军的战斗之中。为了挽救襄阳的危局,郭靖甚至已经准备“大义灭亲”,前去刺杀他的结义兄弟、蒙古军队的最高统帅拖雷。仅仅是因为成吉思汗使者的到来,告知拖雷成吉思汗病重的消息,拖雷不得不奉命罢兵北返才使得郭靖大义灭亲没有成为事实。此时的郭靖,已是抗击蒙古军队的汉人大侠。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华山论剑,不仅是一件牵连整个武林且牵连郭靖人生故事甚多甚深的武林盛事,而且还是一个精心构建的文化寓言。当郭靖与丘处机一道来到华山之际,书中写道“古人以五岳比喻五经,说华山如同“春秋,主威严肃杀,天下名山之中,最是奇险无比。”作者这几句看上去似乎漫不经心的话,实际上透露了创作此书的不少玄机。华山既有《春秋》之喻而《春秋》乃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进而成为“历史”的别名,那么,华山论剑,自然就有“历史评定”之寓意。武林中的第一次华山论剑,似乎仅仅是为了争夺一部至高无上的武学秘籍《九阴真经》,且似乎仅仅是凭各人的武功分高下,实际上,最终由全真教主王重阳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却不仅是因为他的武功确实无人能敌,而是因为他的精神境界也显然高出参与论剑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筹(主要是因为他曾领导抗金)。
而到了第二次华山论剑之期,情况就更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此,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曾有一番说话:“黄药师行为乖僻,虽然出自愤世嫉俗,心中实有难言之痛,但自行其是,从来不为旁人着想,我所不取。欧阳锋作恶多端,那是不必说了。段皇爷慈和宽厚,若是君临一方,原可造福百姓,可是他为了一已小小恩怨,就此遁世隐居,亦算不得是大仁大勇之人。只有洪七公洪帮主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我对他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华山二次论剑之期转瞬即至,即令有人在武功上胜过洪帮主,可是天下豪杰之士,必奉洪帮主为当今武林中的第一人。”丘处上面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相信是代作者言。所以,在第二次华山论剑中,虽然看上去是那个逆练九阴直经的西毒欧阳锋打败了黄药师和洪七公,从而成为武功方面的“天下第一”但没有任何人认为欧阳锋是华山论剑的真正的胜利者,没有人会承认他是“天下第一人”。
相反,郭靖虽然仅仅是与黄药师、洪七公各打了三百招而未败,以他此时的武功尚不能真正地打败黄、洪两位武学宗师,但以人品、境界及最终的作为(指他走向了抗击蒙古入侵的第一线)而论,郭靖无疑已是真正的当世武林天下第一人!而这部《射雕英雄传》,不正是要写这么一位从大漠而来的傻乎乎的少年如何成为武功、人品方面的当世第一人的艰难而又光荣的经历,和在通往这一武林最高峰的历程之中的激动人心的故事吗?
总之,无非是说,一切都逃不过天下英雄豪杰之士的悠悠之口,更逃不过庄严肃杀的历史定评。这,才是华山论剑的真义所在。此外,另有一点,这部《射雕英雄传》的奇妙之处,正在于它一方面是在为蒙古大漠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等作传奇。
另一方面则又是在为虚构的华山论剑的江湖英雄作历史”。把历史写成传奇,而把传奇写成历史,当然就相得益彰,并且更加真假难分。按照华山之喻,即春秋之义,那就是要把江山与江湖、写实与传奇及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全都置于一个大的“历史”的写作与评价体系之中,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怎样的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业绩。
武学之秘

《射雕英雄传》一书的主人公郭靖,由一个贫苦的孤儿成长为一代大侠,由一个生性迟钝愚笨的傻孩子成为一代武学宗师,感动过无数的读者,也势必会激励许许多多并非天生聪明伶俐的人们向着崇高的人生理想目标努力奋进。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读者对此并不当真,以为这不过是一部传奇小说而已,主人公的故事不过是离奇的巧合,郭靖成为第一流的武功高手,只不过是作者编造的神话。小说中主人公的各种奇遇和机缘,当然只有在传奇故事书中才能出现。
不过,金庸的小说有些与众不同。虽说在本质上,郭靖练武的经历只不过是一个美妙的传奇故事,只不过是作者想象与编造的产物,但金庸在对郭靖学艺的想象与设计中,却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哲理玄机。很多人都可能认为,郭靖这样一个傻孩子,小时候连话都说不清楚,学习时举三而不能反一,谁都知道他是一个蠢牛木马般的傻瓜,这样的人能够学会一流的武学、练成惊人的功夫、成为天下少有的高手,岂不荒天下之大唐、滑天下之大稽?实际上,郭靖练武成才的过程,却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教育学”及“人才学”的深刻道理。
在小说中,郭靖练武学艺,可以分成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跟随江南六怪学艺,相当于一般的小学阶段。此时的郭靖十分蒙昧,难以启蒙,成绩很差。
第二个阶段是随全真教掌门人马钰学习内功心法,相当于一般的中学阶段。郭靖有了明显的进步,成绩上升。
第三个阶段是随洪七公学习更加高明的武功降龙十八掌,相当于一般的大学阶段。郭靖开始脱胎换骨,开始创造学艺成才的奇迹,大家有目共睹。
第四阶段是随老顽童学习空明拳、双手互搏、九阴真经,并在东邪、西毒、北丐三大绝世高手的比武中观摩学习,又与裘千仞对掌,观摩了一灯大师的一阳指神功,继而接受一灯大师关于九阴真经总纲部分的指导。此时的郭靖,相当于攻读研究生阶段,一直到“博士后流动站”。
在这四种不同的阶段,有着四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或教育理念,其教育的效果当然也就大不相同。
简单地说,江南六怪都是聪明精怪之人,但他们的武功不算高,见识也显然不够。对郭靖实行的是填鸭似的教育方法,只会满堂灌,却不会使用真正的启发式教育。更可怕的是,此时课程又多,六位师父每人路数不同,各教一套,难成系统,且又心急火燎,自然是欲速则不达。与其说是因为郭靖这个学生太笨。更不如说是因为这六位老师都不够高明,更重要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这六位老师想要郭靖限期通过比武考核-----他们是在搞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
进而,郭靖到了马钰的手中,为什么会有所变化呢?恐怕在于马钰对郭靖施用了“游戏学习法”,即他不是要教郭靖“武功”,而是教他如何坐卧行走、如何呼气吸气。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首先是有趣,能够吸引郭靖主动地练习,其次是没有考试的压力,使得郭靖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马钰的武功、见识无疑比江南六怪要高明得多,而他的教育方法则更见高明。
郭靖到了洪七公门下,才算是高徒得遇真正的名师。洪七公这位名师,不仅因为他有名,更因为他是真正的高明。他的高明之处,不仅是他的武功,更主要的还是他的眼光、见识、教育方法。
虽然洪七公也曾大骂郭靖蠢笨,但只要看上一眼,就知道郭靖是一块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学习什么样的功夫,因而毫不犹豫地教他学习简单实在、易学难精的“降龙十八掌”这套功夫。不仅“教材”好,更重要的是适合郭靖的性格和他的实际水平。洪七公的教学方法正是孔子所主张的“因材施教”。在洪七公门下深造之后,此时的郭靖已非当年大漠中的傻儿,他的学识修养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机缘凑巧,得遇东邪、西毒、南僧、北丐、老顽童、裘千仞等当世六位绝顶高手,另加一套《九阴真经》这样千载难逢的经典教材,这样,郭靖不成一流高手,岂非怪哉?此时的郭靖,已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观摩和分析;不再是一味地学习,而是经常有“实习”与“实验”的机会;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而是不断增加研究的成分了;不再是仅仅学习武功套路,而是在不断研究武学的方法、方法论及其创造性思路。
总结郭靖成才的特征和经验,总是少不了以下几点:一是他具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不是为了比武,而是为了报仇);二是他具有在游戏中掌握锻炼内在心法与技能的心智基础(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傻);三是他具有常人难及的坚韧毅力和刻苦用功的品质(人家练一朝,我练十日);四是他遇到了真正的“明”师,能够对他因材施教;五是他机缘凑巧,能够不断在“尖端实验室”学习、实习、研究。此外,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郭靖的灵性虽没有黄蓉那样突出,但实际上却绝非一般人以为的那样不堪造就。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的灵性的显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并非生来聪颖,而是在很长的人生历程中才找到并掘开其自身灵性的源泉。
金庸小说的武功描写,主要的秘诀,还在于作者为书中不同的人物设计出不同的武功,而各种不同的武功,又成为不同人物性格的重要说明和最佳写照。以下看一些典型的例子。
前文中说到洪七公教授郭靖“降龙十八掌”的功夫,是洪七公因材施教的典型例证。实际上,这一套武功不仅符合郭靖的心智水准、武功路子,更符合他的道德人品、个性气质。这套功夫看似简单实际上威力极大,是天下至阳至刚的功夫,也正是简练、朴实、厚道、正大、坚毅、阳刚、豪迈的象征。这一套功夫,当然是专为郭靖而创。
有趣的是,黄蓉虽是东邪黄药师的独生爱女,但却做了北丐洪七公的传人,她与郭靖同时拜在洪七公的门下,但洪七公却从未教她降龙十八掌,而是先教她一套极其美妙复杂的“逍遥游”,后教她天下至巧的“打狗棒法”这说明洪七公真正是因材施教,让不同资质与性格的徒弟学不同的武功同时,这“逍遥游“与“打狗棒正是黄蓉机灵聪颖、活泼多变的性格的最好的写照。
洪七公本人呢?则是身兼降龙十八掌的阳刚朴厚与道遥游打狗棒法的灵巧多变,既说明他作为武学宗师的渊博,同时又说明他的性格决非黄蓉那样的机变,郭靖那样的简单。他糊涂其表,精明其里:洒脱其外,执着其中;既想遥(早年),又能降龙(晚年)。
东邪黄药师的突出武功是玉箫吹奏《碧海潮生曲》、落英神剑掌、旋风扫叶腿。最厉害的、具有代表性的武功当然还是他的弹指神通,把一种暗中伤人功夫练得呼啸有声,可见此人的博学多才、潇洒出群、我行我素。
西毒欧阳锋的突出武功是他的蛤蟆功,又丑又毒,自然而然地教人想到癞蛤蟆的隐喻。而最能说明他的性格与人品的,当然还是他后来的“逆练九阴真经”,倒行逆施。也就是说,这种邪门武功,正是他的心性品质的直接反映。
这只能说明,怎样的人喜欢怎样的功夫,怎样的人使用怎样的功夫。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老顽童,他虽是全真教主王重阳的师弟(实际上是他的徒弟),但却很少使用全真派的功夫,而是自己独创一格。只有老顽童这样的人才能创造出游戏似的双手互搏之术,用以自己与自己打架: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创造出一套空明拳,毫无心机,空而后明。若没有这样的“独门”武功,老顽童也就不成其为老顽童了。

生命这条长河,
流淌在你的血液里,
顺着你的筋和骨,
镌刻在你身上。
古往今来,
多少英雄好汉在这人间大闹一场,
最后悄然离去。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苍狗白云,
有人的地方依旧有江湖,
亦复如斯。

北师大北海附中《万汇讲坛》下期继续与您相约!文字整理:黄岚
图片:蒋晓璐
编辑:张海梅
审核:办公室信息资源中心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