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刘可维《丝路的最东端:从倭国到日本国》出版

刘可维《丝路的最东端:从倭国到日本国》出版

阅读量:3672913 2019-10-22


刘可维著《丝路的最东端——从倭国到日本国》一书出版南师文博 今天
 

作者简介
刘可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后赴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间历史与考古学研究。
 
前言西汉建元至元狩年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建立起中华文明与西域间的稳定联系,这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作“凿空”,张骞的两次出使也被视作丝绸之路开通的标志。然而,作为连接东西方古代文明的丝绸之路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建立在东亚、中亚、西亚、欧洲等区域,以及其内部诸文明间长期往来的基础上。丝路东部的起点最初形成于汉帝国的中心地区。随着汉帝国与周边诸国家、地区间关系的强化,代表汉文明的文化、制度、技术等广泛传播至东亚世界。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积极地参与到由中国王朝构建的东亚秩序之中,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丝绸之路不断向东方扩展的过程中,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间的固有联系发挥着极为关键的纽带作用。这种纽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甚至可以追溯至文明起源前的史前时代。在地质时代第四纪(约250万年以来)形成的多次冰河期中,由于海平面的显著下降,日本列岛曾数度与东亚大陆连接在一起,早期人类通过陆桥从东亚大陆迁徙至日本列岛内。尽管当冰河期结束之际,日本列岛再次孤悬海中,但列岛内的人类仍继续跨越海洋与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等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进行着石料交换与石器加工技术上的交流。特别是其中由朝鲜海峡(位于日本九州北部与朝鲜南部之间)构成的海上通道奠定了日后丝绸之路东洋航线的雏形。
 随着海上交通线的确立,日本列岛与东亚大陆紧密地维系在一起,由此展开的日本列岛与中国、朝鲜半岛间的交往深刻地影响了列岛内文明的演进历程。中国王朝最早将生活于日本列岛内的族群称为倭人,在从汉代至唐代的历史时期内,倭逐渐由一支源自东亚大陆稻作文明的“渡来人”集团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最终在公元701年将国号改为日本,这也成为今日日本国名的由来。这一转变,不仅是简单的国号变更,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国家体制变革。从倭人集团的形成,以及倭国由小变大、再到日本国的历史演进中,无不伴随着与东亚世界间的密切交往。可以说日本古代国家的建成史又是一部浓缩的东亚交流史、一部东亚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作为《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中的一部,本书希望结合考古、文献资料与前代学者的经典研究,沿着日本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介绍日本列岛与中国王朝、朝鲜半岛间交流的实态,为读者展现日本是如何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从倭人集团发展而来,以及其与东亚世界经历的碰撞与融合。
 
目录 
第一章
渡海而来的弥生文化
第一节 “日本人”到来 / 2
第二节 弥生曙光—稻作农业的传播 / 10
第三节 金属时代 / 17
第四节 全新的生活方式 /25
第五节 渡来的弥生人 /33
第六节 弥生人与中国大陆 /39
第二章
弥生众国
第一节 王权崛起 / 46
第二节 海东乐浪郡 / 56
第三节 弥生众国 / 65
第四节 “汉委奴国王”金印 / 77
第三章
大和政权诞生
第一节 巨大古坟时代 /88
第二节 三角缘神兽镜 /105
第三节 安东将军倭五王 /118
第四章
骑马民族国家
第一节 东亚大陆骑马文化的兴起与传播 / 136
第二节 倭人的“骑马民族国家” / 157
第五章
日出处天子
第一节 往来的国书 /180
第二节 白村江之战 /198
第三节 朝鲜式山城与大宰府/ 213
第六章
日本国
第一节 大唐之镜—奈良 / 230
第二节 大佛开眼 / 247
第三节 东亚海域内的物质文化交流 / 266
「中国南北朝、高句麗?倭の五王:世界遺産から見る五世紀の中日文化交流」講演会
河上麻由子《古代日中關係史:倭の五王から遣唐使以降まで》出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