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S.巴赫的独奏大提琴组曲
BWV1007—1012,作于1717年,科滕。
古组曲(partita, suite)

法文suite的字面意思是排、行、一系列、连续性,16世纪源于法国,标明套曲由几个各具特点的为琉特琴作的布朗( bransle,古老的法国舞曲)组成。因此,最初的古组曲称作琉特琴套曲,后称作羽管键琴和乐队舞蹈曲套曲。这些小曲在速度、节拍和节奏轮廓方面是有对比的,各曲之间较少有音调上的关系。


15-16世纪的组曲由为各种乐器写的3个或3个以上舞曲组成,用于宫廷行列和典礼的伴奏。在舞曲的连接上常用两个对比舞曲的联结,如:帕凡一加亚尔德、帕萨梅佐一萨尔塔雷洛等。
从17世纪中叶起舞蹈组曲失去了实用的意义,在德国主要用 Partita的名称,在英国称作 lessons(演习曲),在意大利称作 balletto(舞曲乐章), sonata da amera(室内奏鸣曲),在法国称作 ordre(组曲)。

在各个民族乐派和不同作曲家创作中,都将组曲中的曲子作了各具特色的分类和排列。最典型的是以舞曲为基础的组曲。弗罗贝格尔通过约30部古钢琴组曲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四乐章古钢琴组曲的体裁,他在组曲中将舞曲的排列定型为:阿勒曼徳一库朗特一萨拉班德一吉格。
后来组曲又被加入更多乐章。在阿勒曼德前有前奏曲、序曲、幻想曲、托卡塔等。在库朗特、萨拉班徳和吉格之间置入其他舞曲,如:小步舞曲、布雷、加沃特、帕斯比耶、利戈乐、穆塞特、卢尔、波洛奈兹、福尔拉纳、西西里、铃鼓舞、昂格莱兹以及号管舞曲;被置入的非舞曲有:咏叹调、回旋曲、谐谜曲、滑稽曲、随想曲、夏空、帕萨卡里亚。

巴
赫
巴赫的这一套组曲采取标准的古组曲形式,集数种古舞曲组成。当时的科滕官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创作出这套组曲,组曲谱是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下来,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由各个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示。

第一号,G大调,BWV 1007

作品共6曲:1.前奏曲,中板,自由即兴性。2.阿勒曼德舞曲,中板,二段体。3.库朗特舞曲,庄严的快板,二段体,两段都反复。4.萨拉班德舞曲,极慢段体。5.小步舞曲1和2,1是G大调,2是G小调。6.吉格舞曲,快板,二段体。

第二号,D小调,BWV 1008

作品共6曲:1.前奏曲,较慢的中板,音阶进行为主的主题,这个主题各种各样的转调、发展,最后是5个最强的和弦。2.阿勒曼德舞曲,中板,二段体。3.库朗特舞曲,有力的快板。4.萨拉班德舞曲,极慢板。5.小步舞曲1和2。6.吉格舞曲,二段体。

第三号,C大调,BWV 1009

这一部规模最大,其中第五曲布列舞曲最为著名,共6曲:1.前奏曲,庄严的快板。2.阿勒曼德舞曲,快板,二段体。3.库朗特舞曲,庄严的二段体。4.萨拉班德舞曲。5.布列舞曲1和2,1是适中的快板,C大调;2是C小调,二段体。6.吉格舞曲。

第四号,降E大调,BWV 1010

作品共6曲:1.前奏曲,中板。2.阿勒曼德舞曲,较慢的快板,二段体。3.库朗特舞曲,庄严的二段体。4.萨拉班德舞曲,极慢板。5.布列舞曲1和2,庄严的二段体。6.吉格舞曲,较快的快板。

第五号,C小调,BWV 1011

作品共6曲:1.前奏曲,序奏部为极慢板,然后转为较慢的快板。2.阿勒曼德舞曲,庄严的二段体。3.库朗特舞曲,二段体。4.萨拉班德舞曲,二段体。5.嘉禾舞曲1和2,第一节奏活泼,第二是平静的流动,彼此对比。6.吉格舞曲。

第六号,D大调,BWV 1012

当初古大提琴为六弦,这首第六号乃巴赫为自己发明的五弦古大提琴而作,此曲结构也比较宏大,共包括6曲:1.前奏曲,刚健有力。2.阿勒曼德舞曲,慢板,具洛可可式装饰的优雅。3.库朗特舞曲,有力的快板,二段体。4.萨拉班德舞曲,二段体,全部使用复音演奏。5.嘉禾舞曲1和2,二段体,这首也较为著名。6.吉格舞曲,快板。

音乐作品系列:
清风拂面,春意盎然
东方幻想曲《伊思拉美》
《绿皮书》与肖邦《冬风练习曲》
抒情·幻想·诗意|肖邦夜曲Op.9 No.2
交响乐的“新大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成熟的标志|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熏风细柳|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随“影”摇曳|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周末聆听|格里格《特罗豪根的婚礼》
现代艺术的开端|狂野的《春之祭》
圣桑《骷髅之舞》
春风拂面|贝多芬“春天”奏鸣曲
古典音乐里的“汪星人”
在舒曼的音乐中享受春天|《第一交响曲“春天”》
“听”画展,“看”音乐|《图画展览会》
《肖申克的救赎》与莫扎特
西班牙之歌|《阿斯图里亚斯传奇》
节拍器交响诗
古典音乐里的“喵~”
古典音乐也“疯狂”
最“高”的音乐|《直升机弦乐四重奏》
“谁也没有听过的”音乐
你真的听过《小星星》吗?
以爱盛开,为爱凋零|《托斯卡》
“两座大山间的涓涓细流”︳贝多芬《第四交响曲》
音乐人物系列:
沙漠中的苦行僧|纪念勃拉姆斯诞辰186周年
纪念柴科夫斯基诞辰179周年|《如歌的行板》与《D大调弦乐四重奏》
画一样的音乐|纪念德彪西逝世101周年
从贫穷到富有|纪念海顿诞辰287周年
《禁闭岛》与马勒
永恒的神秘主义者|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04周年
西方音乐之父|纪念巴赫诞辰334周年
施特劳斯父子︳19世纪维也纳的“流行音乐家”
被“冷落”的天才|舒伯特
纪念舒伯特诞辰222周年
勤奋、才华与豪门|纪念门德尔松诞辰210周年
理查德·加利亚诺|深入灵魂的手风琴音乐家
充满魔力《波莱罗舞曲》|纪念拉威尔诞辰144年
浪漫主义悲歌|纪念肖邦诞辰209周年
琴童的“噩梦”|卡尔·车尔尼
纪念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逝世260周年
音乐流派系列:
“引用”的艺术|拼贴音乐
严肃音乐的“起点”|格里高利圣咏
艺术的价值|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回归与反浪漫|新古典主义音乐
20世纪古典音乐缩影(上)|离经叛道
20世纪古典音乐缩影(下)|回归
心灵的呐喊|表现主义音乐与艺术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系列:
古典音乐与动画|《猫和老鼠》(上)
古典音乐与动画|《猫和老鼠》(下)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一)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二)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三)|《彼得与狼》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四)︳《胡桃夹子》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
孩子们的古典音乐︳交响诗《小巫师》
音乐欣赏系列:
聆听经典|《马刀舞曲》
原汁原味的圣诞|《圣诞清唱剧》
十一月|《雪橇》
揭秘贝多芬|“爱丽丝”究竟是谁?
你那里的《冬》冷吗?
古今中外的《两只老虎
古典音乐里的“三无产品”
情人节|爱情咏叹调
开工大吉|新的一年从古典音乐开始
家的味道|带年味儿的古典音乐
新春快乐|柴科夫斯基《狂欢节》
钢琴、手风琴音乐系列:
听诗人诉说离别|肖邦《离别练习曲》
钢琴音乐的盛宴|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伴你一生的钢琴练习曲|《哈农钢琴练指法》
钢琴教学—启蒙兴趣篇(一)
钢琴教学——启蒙篇之手型训练小贴士(二)
钢琴教学|启蒙篇之识谱
钢琴教学︳如何提高练琴效率
西班牙之歌|《阿斯图里亚斯传奇》
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
钢琴教学基础篇︳音阶与琶音
《冬季素描》|手风琴上的冰凌花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概述
钢琴教学·基础篇︳手指的技术名曲赏析︳《自由探戈》
钢琴教学·基础篇︳乐感的培养
钢琴教学·基础篇︳乐句与“呼吸”
钢琴教学·基础篇︳手腕手臂的运用
钢琴教育·基础篇︳和弦的弹奏
钢琴教学篇︳音乐作品如何艺术处理?
黑键上的“舞蹈”︳《黑键练习曲》
一曲难忘|《c小调“革命”练习曲》
钢琴教学篇|复调作品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