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介休市第一个“禁煤村”原来是这个村....

介休市第一个“禁煤村”原来是这个村....

阅读量:3687152 2019-10-22



力不
大甫村位于介休市东边,和平遥交界。历史上叫孔家庄,明朝正统六年,河东明县遭灾,因捐粮赈灾多,朝廷下诏改为“大富村”。清道光早间,因承受不起高额赋税贿银数百两,改为“大甫村”。
南同蒲铁路、108国道、汾阳-长治高速公路、东观-夏县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全村现有人口1450人,440户,耕地面积1830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党员48人。
近年来修新建了小学、老年活动中心、小公园、村口五龙照壁,全村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大街小巷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并配套了上下水设施。
大甫村位于介休市东边,和平遥交界。历史上叫孔家庄,明朝正统六年,河东明县遭灾,因捐粮赈灾多,朝廷下诏改为“大富村”。清道光早间,因承受不起高额赋税贿银数百两,改为“大甫村”。
南同蒲铁路、108国道、汾阳-长治高速公路、东观-夏县公路都穿村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全村现有人口1450人,440户,耕地面积1830亩,人均纯收入3800元,党员48人。
近年来修新建了小学、老年活动中心、小公园、村口五龙照壁,全村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大街小巷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并配套了上下水设施。

进宋古乡三道河村,村道干净、民房整洁、绿树成荫,让人耳目一新;1500㎡的综合文化长廊,1000㎡的党建示范街,提振着村民的“精气神”。
作为介休和平解放谈判地点,三道河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如今,三道河村牢固树立“党建+”理念,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便民、惠民、富民、利民、暖民、乐民、育民”多管齐下,实现了由丑到美、由乱到治、由晋中市挂牌督办的后进村到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亮新颜,内外兼修更宜居

近年来,三道河村紧紧按照介休市“拆违治乱提质”、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部署要求,从环境整治到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再到综合配套设施的完善,阶梯式推进,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硬化街道、小街巷,对主干道进行铺油升级,对小街小巷进行精细化整治;实施电网改造,安装路灯、景观灯;增设花箱,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新建小游园,做到一园一景、移步异景;进行美丽庭院评比,对获奖庭院授予相应星级标牌;天然气供气供热全覆盖,成为全市第一个“禁煤村”;全村旱厕应改尽改,改厕率全市第一;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第一个农村,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实现全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将5000平米的旧煤泥池改建为集街心公园、大众食堂、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等五位一体的幸福家园;免费给60周岁以上老人体检;为全体村民交纳医保养老金……

“现在路平了,村美了,村里的生活和城市一样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正在家门口打扑克的村民赵宝生乐呵呵地说,周围群众纷纷点头。

“脏乱差”的旧景已然不复存在,环境变美了,配套更齐了,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了,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的召开,让三道河村的干劲儿更足了。
重培育,潜移默化树新风

在三道河村的综合文化长廊,记者看到有位大娘正指着文化墙上的北京天安门给小孙子看。“祖——国”小孙子不断重复地念着,稚嫩可爱。
记者注意到在长廊围墙上,遵纪守法、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移风易俗等内容图文并茂、一一呈现;在党建示范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思维等全部采用立体形式展现。这些内容清民俗、正人心,弘扬了先进文化,传播了文明新风,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近年来,三道河村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德治、自治、法治“三治”结合,培育乡风文明上不断探索,通过修建文化长廊、党建街,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积极参加“介休好人”评选推荐活动,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该村打出的培育新风尚系列组合拳卓有成效,昔日陋俗已无踪影,如今文明随处可见。
“我村的党建示范街,是全市第一家户外党性教育基地,也是我村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我们下大力气做这些工作,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影响全村的党员干部群众。通过文化熏陶,村里的文明风气逐渐形成,并不断向善向上向好转变。”村党支部书记温才表示。
谋转型,增收致富前景好

村里人有的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有的长年在外工作,不少农房成了老人养老的地方。近年来,三道河村利用“三所学校、三大小区”环绕的地理优势和通畅便捷的交通条件,全面推广学生公寓,让民风淳朴、干净卫生、诚实守信的“美丽庭院”文明户参与经营,鼓励村民靠房产挣钱,让闲置资产增值,打开了农民增收的新局面。村民燕玉萍原先以贩菜为生,如今,靠出租自家闲置的房屋,一年就有10万元的收入。走进她家,窗明几净,“最美庭院”的牌子分外醒目,各式盆栽、树木郁郁葱葱,更显雅静。“都是陪读的家长和附近务工的人租,我们村离学校近,交通方便,环境好,做饭取暖又干净,像我家房子大,有20间,还供不应求呢!”燕玉萍笑着说。
同样依托区位优势,以学生及小区居民为消费目标人群,村里建成了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便民市场,内设58个门面,配备30余个停车位,在方便大家生活的同时,增加了集体收入,促进了村民增收。“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我村教育核心区的优势,引进资源,大力支持村民开展各类文化辅导、培训、传承等服务,鼓励家家找商机、户户开门面,打造商铺相连、商街贯通的教育基地和商业村,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产业转变,促进村民转产增收。”温才信心十足。

村北的地里,大型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不久后,占地25亩的“康河丽苑”村民住宅小区将拔地而起,这又是件村“两委”班子为村子谋发展、为群众谋福利的实事。砥砺奋进中,三道河村将这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图景描绘得愈加清晰明朗。

文、图:岳海霞 田正毅
来源:介休发布
  点亮小花提醒更多人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