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特刊】“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获奖作品//美丽的小城//张卫仓

【特刊】“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获奖作品//美丽的小城//张卫仓

阅读量:3689816 2019-10-23




蒲城作协组织的“香天下”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获奖作品:成人组一等奖获得者:张卫仓《美丽的小城》。
美丽的小城

文//张卫仓
在中国,相对城市而言,县城从来不被当做城市来对待,而是被称为开拓的“农村市场”。哪个大企业有朝一日大张旗鼓地宣传说,他们已经牢固地占领了广大的农村市场,那意思是说,大部分的县城已经有了他们的一席之地,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拓展到了村镇街道和参差不齐的背街小巷。县城就是中国整个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缩影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代表。我从农村里走出来,在这座小城学习工作生活了已经20多年了。这座小城很普通,在西北地区任何一个县城都有的景色,这里都会出现。然而,久居这里的人,正在体味着这座小城独特的魅力。这座城在关中地区渭河平原上。全县人口80万,1584平方公里面积,是陕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史料记载,小城自先秦时期就设立,在当今县城的东南四十里处,因有两条汩汩泉水上下相重而得名为重泉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了。县城目前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两座唐宋宝塔,一个位于县城文化中心广场,一个在蒲城中学校内。古代宝塔是用来埋葬佛舍利的地方,也就是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验证了当时佛学观念与儒家思想交融共存的景象。小城曾经辉煌过。盛唐时,被皇帝看中为风水宝地,百年之后陵寝着唐代五位皇帝,比较有名的是唐睿宗李旦的桥陵、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小城直接隶属当时的京城长安京兆府管辖,县令正五品。小城也曾经悲凉过。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被大诗人杜甫曾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说的就是发生在这座小城时的事情。元、明、清朝时,小城均遇过8级以上大地震,房倒屋塌,死人数万。至于虫灾、鼠灾、狼灾、旱灾等就不计其数了。有天灾,也有人祸。清初时,吴三桂反乱遭到守城人的顽强抵抗,破城时大屠百姓,死了一万多人。小城的城区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城里常住人口10万多,却被打扮得十分精致,像一位北方的俊小伙。小城的大街小巷十分干净,路面光亮。每条街道两边法桐、杨槐、绒线树等不同种类的行道树,春夏秋季,郁郁葱葱。即使一场大风过后,短时间,柏油马路、水泥地面和人行道就会打扫收拾得一尘不染。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来客,都不会乱扔乱倒,他们真的不忍心弄脏这优美的环境。大家都说,这是经过多年的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活动带来的新景象、新感觉。小城街道形成了“六纵六横”框架,街道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延安街、红旗街、长安街、朝阳街、解放路等留有红色革命的烙印。而尧山街、云摩路、重泉路、漫泉路、奉先路、迎宾路等,则富有地方特色。尧山是这座城最高的山,传说救过这里人的命,古时蒲城遭遇洪涝灾害,大地一片汪洋,仅露出尧山,人们纷纷逃至尧山上躲过一难。因此,尧山又被称为浮山,意思是只有此山露出水面,是救命浮屠。云摩路是因立于桥陵的云麾将军碑而得名,云麾将军碑是唐代大书法家李邕为唐代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墓前所书的碑。而重泉之名、奉先之名,是这座小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时期的旧称。漫泉之名来源于城西过去有漫泉河,有漫泉映月之景。小城的中心地带文化中心广场和城南的紫荆公园是市民们聚集、休闲的地方。前几年,城区主要的街道上机关大院门前商铺林立,但是街头广场少、绿地少,人们出行、休闲不方便。自从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以来,许多临街机关开展了拆墙透绿、拆栏亮绿、拆障享绿工作,县委和人大机关带头,拆除了门口的门面房,建设了街头绿地广场,有供人休憩的长椅,能停车的车位,夜晚还有五光十色的花灯,与文化中心广场浑然一体,成为城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清晨,人们会在广场上、公园里,迎着朝霞散散步、打打拳、踢踢腿;还有的会穿上各色服饰,拿着锣鼓扇绳,这里一堆,那里一片,伴随轻快的小曲,舞动一番。傍晚,彩灯霓虹把整个广场打扮得如同七彩童话乐园,孩子们滑着旱冰自如地穿梭,青年人有的伴随着流行歌曲跳广场舞,有的成双成对在“伦巴、恰恰”。中老年人围在了一起,七八个人拿着伴奏乐器,有的忘情地拉着二胡,有的投入地打着小锣,这个方唱罢《周仁回府》,那个又上来唱《游西湖》,敲锣的使劲,唱戏的大声吼腔……好个悠闲自在的自乐班!春去秋来,燕返呢喃,风吹沙铃,宝塔叮鸣;紫荆塬上,清水绿树,人景交融,一派生机。小城的小吃很有名气。最有特色的是水盆羊肉泡、面辣子、椽头蒸馍、泡油糕、八宝辣子、高力肉、搅团、凉皮。这里,是西瓜之乡。隆冬时瓜农就下种务苗,五六月大棚西瓜上市,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开着大货车、带挂车来到村口、地头上门收购。“一亩园十亩田”,遇上好年景,瓜农种上十来亩瓜就能收入五六万元,是这里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的10倍。最让人骄傲的是酥梨,因独特的塬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加上勤劳智慧的果农采用无公害施肥、套袋等绿色生态生产技术,酥梨已经出口欧美、澳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全县种植面积大约25万亩,县城以南的农户几乎家家都有梨园。有专家形容蒲城酥梨“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又有清肠润肺之功能,国内外尽享“中国酥梨之乡、中华名果”之美名美誉。西瓜与酥梨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元宝”、“摇钱树”。我自小时就听爷爷说过“二虎守长安”的故事,当时爷爷是事件的亲历者。因而,从小对小城有这样一位传奇式人物——杨虎城很敬仰。杨虎城曾与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名垂青史。在杨虎城的老家,人们谈到这位爱国将领时,无不流露出自豪之情。杨虎城农村长大,早年丧父,曾参加辛亥革命,担任过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要职。主政陕西时,与水利大师李仪祉兴修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创办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蒲城县尧山小学和尧山中学,设立了陕西省人民医院。在当时政局动荡、百业凋敝的情况下,这些事情都关系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死存亡、生活温饱、身心健康,为三秦百姓称道。他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如果说,在上个世纪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岁月里,杨虎城像一只草莽中走出来的猛虎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当代,还有一位小城人,成为中国经济建设这座宏伟大厦中的一根顶梁柱,熠熠发光。他也出自农家,仅有初中文化,却通过三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中铁一局一名掌握精湛技术的全国优秀高级电力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他被大家称为解决电路运行技术故障、疑难问题的“专家型工人”,连法国的专家也为之折服。他就是窦铁成,成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对人生的发展历程来说,他百炼成钢,破茧成蝶,超越了自我,创造了奇迹。杨虎城、窦铁成是这里的杰出代表。他们都是卑微的农民出身,但不卑不亢,不屈于命运的摆布,身上闪烁着爱国爱岗、担当敢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双百人物,小城一个县就占了2位,这在全国2000多个县是很少见的。为此,当地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而推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全面奔向小康。这座小城就是蒲城。近几年,小城的规模大了,开发了新区,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化基地、卤阳湖产城融合,预计再有五六年时间,就可以再造一下新蒲城。越来越多的乡里人或因打工、孩子上学、创业而涌进了县城。高楼渐多,车辆渐堵,饭店商家延绵数十里,超市占尽东南西北中,电子商务也方兴未艾,一派繁荣景象。小城脱下了长袍,换上了西装,但是仍摆脱不了“农”的影子。你看,正是一批批从农村来的城里人推动着小城摊着大饼,向空间、规模扩张,由量变到质变转化,由粗犷到豪放,再到豪迈、和谐与文明。如今的城市繁荣而冗杂,让生活丰富却迷茫起来。特别是一些超特大城市,同城出行、水电暖等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等城市病暴发。与之相反,瑞士一个人口仅13000多、面积280多平方公里的达沃斯小城镇,因洁净清爽的空气、齐全的配套设施,每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都会在这里举行。我想,倘若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把再发展的这部分巨额资金用在小城镇的发展上,中国将会出现几千个几万个美丽小城镇。全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两年选择在浙江小镇——乌镇的召开,让我看到了中国城镇化的曙光。  这座小城守候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代又一代人。岁月把这座小城积淀得深厚而凝重,时代又把这座城打扮得日新月异。我仍将生活这里,直到老去。因为曾在我那年得重症时,是小城的医圣将我起死回生。每念于此,心怀感激。这座小城不弃我,我怎舍离?美丽的小城,我与你一路同行。我期盼着那一天快点到来。作者简介
张卫仓,陕西省蒲城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公务员,业余文学创作30万字散文、诗歌,发表于《陕西日报》《延河》《散文视野》《渭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并获中省市奖。现在陕西省蒲城县五城联创办工作。
本期编辑:杨筱宁
◆  ◆  ◆  ◆  ◆  
往期精彩回顾
【蒲城作家】蒲城作家风采---郭钊
【蒲城作家】蒲城作家风采——杨海信
【小说纵横】冰禅子//唐俑
【五陵漫步】同向阳//   不忘初心育桃李 赢得百花香烂漫
【有声散文】曹睿娥//荷缘
【五陵漫步】万慧莉//给老师管饭的那些日子
【长篇小说连载】姜文社/高原皇后【第二十三章 】 一代老母挂帅出征张家山
【五陵漫步】筱儿//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九娘峪之行有感
【小说天地】筱儿//回家(小小说)
蒲城文学投稿邮箱:
    蝶   影:2265207075@qq.com
 杨筱宁:827793922@qq.com
 曹晓红:439894865@qq.com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