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张力
黎明时分,睁开睲松的睡眼,洗漱完毕,来到饭店简单的用过早点。这时天还未亮,告诉客栈老板,今天上午去险滩沟,中午还要回来,并且要继续入住一天。
老板妻子告诉我,去险滩沟可在桥头乘摩的前往,并叮嘱我注意安全。

蜀河学兵纪念碑
小客栈离桥头并不很远。来到桥头,我开始按昨晩战友的提示,沿公路的崖壁寻找学兵纪念碑,在离石牌坊很近处找到了纪念碑。我向一家住户借了水桶和抹布,打来水,仔细擦拭了纪念碑。仗着身体好,攀踩着纪念碑的边沿,拔去了悬垂在纪念碑上的藤草。
纪念碑是宝鸡学兵和蜀河镇人民政府所立。碑文记述了三千八百名宝鸡学兵,在一九七一年三月至一九七三年七月,在蜀河镇域内和铁道兵民兵共同修建襄渝线的简况。以及心系旬阳,捐资助学的事迹。
擦拭完纪念碑,东方即将发亮,巴山的红霞率先浮出天际,将巴山山巅点染,再看汉江水面,倒映着红霞,如同滚动的画幅,美不胜收,实在令人赞叹。
我在桥头遇到一位摩的司机,告诉他我要前往险滩沟。他随口就说,你是修铁路的学兵吧,当他得到肯定的答复时,也做了简单介绍。他说,他姓李,当时他十四岁不满十六岁,所以不能随民兵队伍参加三线建设。说着发动摩托车,我坐在他身后,驶过大桥,冲向江南岸,一路向东,朝着险滩沟飞驰而去。
他长期从事摩托车载客,车技娴熟,车速很高,爬坡转弯马达轰鸣,冷风刮的我两眼直淌泪水。飞奔十几分钟就来到险滩沟公路桥。付了车费,李师傅给我留下电话号码,相约出沟以后,打电话给他,再来接我。在险滩沟公路桥上,让李师傅给我拍了两张照片,然后我们分手,他掉转车头向蜀河镇方向驶去。
我驻足险滩沟公路桥上,往事再次浮现,我们由湖北均县六里坪经白河进入旬阳县,就是在这里下的车,在夜色下的江滩上,受到部队的欢迎,招待我们用了名符其实的晚餐。
也就是在这个沟口,初到这里修公路的我们,目睹了西安学兵二十五连,在公路施工爆破时,血淋淋的伤亡事故。这是一次现实的安全教育课,终身难忘。
在公路桥上向江对岸望去,仙河水循规蹈矩地流入汉江,对岸多了几座小楼,看上去多了几分画意。

当年在驻地留影

当年连队其他战友在驻地合影

学兵三连当年驻地标识
我迈步向沟里走去,沟口现有两户人家,都盖起了小洋楼,通往蜀河隧道进口的这条路已被封堵。进沟只能走东侧通往险滩沟隧道出口的这条路。这条路已完全硬化,而且还纵深了好几公里,直通襄渝复线的出碴口。
这条路上,已看不到昔日大会战的场景,倒是公路靠山崖的断崖裸露着,能够看出爆破施工的痕迹。
走不远,就看到了我们当年修建的隧道口。它是那样的熟悉,分别四十五年了,依然让我眷恋。快快走近它吧,就像探访久别了的亲人。
当我来到它的面前,好似听到日夜长鸣的排风机声,听到节奏规律的搅拌机声,听到了轰鸣的压风机声,和沉闷、地动山摇的爆破声。又似看到了铁道兵民兵学兵战斗在掌子面,驾驭着风枪,凿岩作业的场面。看到浇筑边墙,充填石料,挥锨封顶的场面。看到了人员扒碴装车,电瓶车穿梭出碴的场面。看到了铁道兵仅有的几个宝贝之一,台车在我们隧道作业的场景。
给我们心爱的隧道拍个照吧!给风驰电掣的列车拍个照吧!发个微信与战友分享分享。
微信联动了我的许多战友,战友们纷纷关注,回复的信息接联不断,并叮嘱到了连队旧址,也多拍些视频。
我沿着公路向连队驻地走去,一路上清风徐徐,沟里的翠竹茂密挺拔,一派生机。沟里原先人家极少,而今人家比原先多了许多,简单的石屋全然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三层小楼,给这个不知名的险滩沟增辉不少。
凭着记忆我向前走去,老马识途,到了,己经到了连队附近。向田间耕作的农妇打听一下泉水的位置,她用手一指,原来就在距我不到三十米的位置。有了泉水这个坐标,连队住房,操场,炊事班,连部的位置,也基本确定了。泉水池上盖石板,一米多长,宽还不到一米,依然保持着旧貌,像是专职守候在这里,等待故人远来。我顺着一条小路,向着炊事班上方的大石岩走去,这条小路不太好走,不像我们在时修得很好走的石阶路了。看到了,看到了,那个具有学兵三连驻地标志物的大石岩。它上面用红漆所书写的学兵三连几个大字已模糊了,仔细看还是有些痕迹。站在这里,让我似乎清晰地看到操场、篮球架、双杠,以及排排宿舍、炊事班、连部,看到了蔬菜组种植的西红柿、黄瓜、江豆、大白菜、白萝卜,以及学兵个人种植的南瓜、莲花白。而今,这块土地上是当地农家种植的黄豆,己到了成熟期,金黄色的一片。有几块地已经收割了,几位农民正在劳作。我客气地与他们打招呼,他们说你们在这里时,我们还是小娃子。当我问道,我们操场前有棵大柿子树时,他们回答说,早就挖掉了。真可惜,我们每天出操,晩点名,连队集合,连长指导员就站在树下的高台上,做出指示、总结、表彰。可惜再也看不到它了。几位农民纷纷说,你们来这里给我们造福了,修了公路和铁路,让我们生活变好了。几句暖心的话语,道出了当地人的感恩之情。让我好生感动。
我拍了一些视频,发给了微信群里,得到了本连队和二十七连战友的好评,都称赞图像清晰,解说到位。站在连队驻地,我想到就是在这里,我得到了锻炼,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受到连营嘉奖,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离开连队旧址时,我请老乡在连队旧址上拍了照片,留作纪念,告别老乡向公路走去。

当年连队指导员站在蜀河隧道进口

连队指导员和学兵战士在工地合影
经过公路边的一家农舍,看到有条水管引下山泉,流向这家水桶,我拿出我的水杯,接了三杯,一饮而尽。主人劝我到他家喝些热水,我婉拒了他的好意,真正体验了险滩沟泉水的味道。在修建襄渝线的年代,我和我的战友们几乎没有喝过开水,只有生病吃药时才喝过开水。连队人多,炊事班能保证全连人员用餐已是不容易了。

和当年战友在隧道口外不期而遇
返回至隧道口,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只见一部陕C牌照的黑色轿车,缓缓向隧道口驶来。这不是宝鸡的车吗?来者会是什么人呢?正在疑惑中,车上先下来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子。我首先问道,你是从宝鸡来的吗?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答道我是学兵三连荆林忠,我怕没听清楚,又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我是一班荆林忠,这回我听的真真切切。我也是学兵三连一班的,我叫张力。此刻两个当年同班战友,在险滩沟隧道口,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泪水都在眼眶打转。
他是全家祖孙三代一起来的,为得就是看看以前战斗过的地方,也让后辈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二人共同回忆起,同住一个大通铺,一同劳动工作,出操晚点名,回忆起班里每一位战友的性格特点。回忆起我们的铁道兵赖班长。
在隧道口我们合影留念,纪念我们曾经洒下汗水的襄渝线,纪念我们这次意外邂逅相逢。分手时我们互留下联系方式。他们一家人驾车向连队驶去,我一边向沟口走去,一边用微信将战友巧相逢的消息,告诉了战友群,很快我连战友和二十七连战友,纷纷发来微信,都称赞学兵心系襄渝线,战友情深。美好的瞬间,两位战友的身影定格在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宝鸡学兵出征誓师会后,在宝鸡主要街道游行
快要接近沟口了,我打电话给摩的司机李师傅,通知他来接我。在沟口我一边等李师傅,一边又远眺江滩和江对岸,远眺险滩沟,一种不忍离去的心情在心中升起,在这里又拍了视频,作为留念。
很快李师傅骑着摩托车来到桥头,我们转向蜀河镇驶去,摩托经过黑狼沟,我们短暂停下来,这沟里是宝鸡女子学兵七连的驻地,她们也和我们一样在蜀河隧道进口施工,大部分人员担负着江滩备砂石的工作,无论春夏秋冬,这片江滩就是她们工作的战场。在工地上,她们搬运水泥,丝毫不输给男性。摩托车继续向蜀河镇驶去。在大牌坊下我和李师傅约定,下午一点半,仍在这里相会,目的地是羊子沟和沙沟。
到了午饭时间,我又来到昨天吃饭的饭店,要了一碗羊肉哨子面,面需要等一会儿。趁这个时间赶快去了饭店旁的清真寺。这个清真寺地势很高,需要攀登数十级台阶方可到达。它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了,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筑特点独特,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和阿拉伯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十分古朴大方,古色古香,精致玲珑,整个建筑取材精良,纯手工打造,可惜时间紧,匆匆浏览就离开了这里。
在饭店吃饭期间,收到了学兵八连战友微信,叮嘱注意安全,注意休息。随即回了微信,虽然不曾相识,句句话语暖我心。很快又收到这位战友的回复。“君在蜀河(隧道)头,我在蜀河尾,未曾谋面君不识,同饮一江水”。“最深莫过襄渝情,一声战友暖心扉。相逢何必曾相识,三线情情谊最珍贵”。收到战友热情的诗词,感受到学兵群体的温暖,感受到学兵们炽热的襄渝情思,心底里涌出了感动和感激之情。

当年本连队其他六位战友合影

当年在驻地留影

当年修建的隧道
吃完饭后,在客栈稍事休息,就向桥头约定地奔去。没等走到,李师傅已打来电话,我告诉他,我正向桥头走来。不一会儿,李师傅驾摩托来到了,随即我们向沙沟飞驰而去。沙沟是我们团部所在地,当学兵时我不止一次来过这里,每次都是公差,抬包裹。那时全是步行,来回要三十多公里路程。摩托车驶过羊子沟,我们没有停留,直向沙沟驶去。
到了沙沟隧道出口,在公路旁停下来。这里俨然像巴山别开洞天的仙境府第,气势非凡,复线隧道和我们的隧道并肩排列,面对沙沟大桥和沙沟河汉江构成了壮美的图画。当我走近沙沟大桥目睹了它的雄姿,那桥墩像是十多根擎天柱,托住桥梁,经受着河水的洗礼,经受着列车的哹啸,沙沟大桥是铁兵民兵学兵铮铮铁骨的象征。是铁兵民兵学兵团结奋战的结晶,两座隧道和沙沟大桥与祖国的山河交相辉映,是人类建设工程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交响乐章。
我在这里少不了拍下视频,传给我们的学兵群,让战友们共同分享。随后我们掉转车头,向羊子沟而去。沙沟距羊子沟不远,转眼间我们来到了羊子沟。下得车来,隔着护网,只见蜀河隧道出口与沙沟隧道进口,相距不足二十米。在这里施工的学兵连有许多。其中蜀河出口的连队施工是和我们面对面掘进的同一隧道。这使我想到,当时隧道两路贯通时刻,铁兵民兵学兵喜悦之余徒步走过隧道全程,享受着那种胜利的喜悦情形,这景象就像发生在不久。
这时一列列车穿越沙沟隧道闪电般又驶进蜀河隧道,我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给故地重游留下了珍贵图像。再见了襄渝线,此行我目睹了襄渝线的芳容,了去了我多年的愿望。我们的摩托车又一次向蜀河镇飞驰而去,不一会儿蜀河大桥已在眼前,在进镇前与李师傅付费告别。

当年的班长在驻地留影

参加襄渝铁路建设证明书
![]()
编审:赵攀强
编辑:杨孝琴
![]()
这里是旬阳地方文交流平台,展示、交流原创作品,欢迎投稿。投稿邮箱:1329201858@qq.com,联系电话:13309151505.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