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回顾汉简

回顾汉简

阅读量:3700678 2019-10-23






字体中无法被删减但却很容易被忽视的一段就是汉简,汉简是简与帛两种文化遗产的统称,因为帛的制造和保存极为珍贵和不易,所以流传下来的成品主要就是竹简。从书法和文字演变的角度来讲,汉简可以说是整个毛笔书法的一个本源。因为大篆的书写工具和媒介是整个文化传承中所无法全面普及的,而作为承载文字书写文化的毛笔和宣纸却在汉地生活了两千余年,而且已是百花齐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毕竟它确实是太方便了。汉简的意义在于除了衍生出汉隶和章草两个方向传承的字体之外,还衍生出笏板、令箭等形式的文化遗产,表达了古人学以致用的生活主导思想。




汉简的出土到现在依旧还在进行,通过出土汉简我们能够重新认知古代社会生活状况和思想文化外,还认知了古代制造业文明的高深,对竹片的裁剪、规范、防腐处理等工艺表明几千年以前我们在化学方面就已经有很高的成就了。汉简虽然叫汉简,但其出现的年代并不限于汉代,甚至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开了,由此可见罕见出现的年代是一个连年征战,勾心斗角的时代,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趋向于官方的规范书写和趋向于流通的自由式书写两种书写方向。前者演变成汉隶,后者演变成章草,这两种字体的继续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多种字体的书法形式。







从书法角度讲,我们从汉简中学习的实际上是周朝到汉朝这一大段时期人们的书写模式和习惯,这些书写模式和习惯恰恰是那个圣人出现的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形态。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汉简的数目虽然很多,但其书写笔法却极其精炼和规范,几乎涵盖了后期所有字体的书写法度和结体规则。临习汉简要把精力放在对笔法的认知和手法的熟悉与巩固上,而不要执着在字型上,理解汉简“在规范中变化,在稳固中灵巧”的特点。除了章法上仍然以平行、等分、呼应等法来确定平衡外,在手法上要从前后勾拨、左右摆动上逐渐向上下起落、顺逆捻转上过渡一下,让指腕活动规则最大化。




所有的汉简碑帖都可以拿来进行临摹,临摹的目的是锻炼手、眼、心的协调,进而使身体气血和意识思维活动平稳、规则化,而不是去对汉字博闻强记。碑帖只是用来表法的,不能太过执着,否则必将偏入末节曲道,古人之所以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作品,并不是从临习碑帖中出来的,而是从遵循礼制中来的。每写一个笔画,就把意识理顺一次,快速判断出方、笔圆笔的起笔形式和旋转的弧度、角度以及用笔的特点,迅速调整身体姿势与手法。





汉简是唯一一种点、线、面同时存在于具体的汉字中并分布合理的字体在用笔上,对巩固绘画基础具有很深的意义。其最大的特点是中锋的行笔特点和笔画起止转折时的多次提按捻转,注意提笔时尽量用笔锋本身的弹性,笔尖不能错位,按笔时两笔的衔接和力度要掌握好,使整个汉字的点、线、面分布有序而清晰。写字的时候,世界就攥在你的手里,你拿捏的好,世界就如愿的美一些,你懈怠一点,世界就扭曲一点。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