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猝死!一天之内,两名马拉松跑友都倒在了终点附近……

猝死!一天之内,两名马拉松跑友都倒在了终点附近……

阅读量:3703577 2019-10-23



10月20日,在全国各地
有近40多场马拉松鸣枪起跑
荆州马拉松、池州马拉松、龙口马拉松……
这标志着下半年跑马季渐入佳境
但令人遗憾的消息还是从赛场传来
在其中两场比赛
有两名跑者先后猝然倒地
心脏骤停、呼吸停止……

根据荆州医院发布的消息,荆州马拉松上一位50岁的跑者,在距离半马终点100米处倒地,在1分钟之内进行的心脏除颤后,没有恢复生命体征,后在送医途中过世。

△荆州市公安县长跑协会发布澄清信
而在山东烟台龙口马拉松中,一位半马跑友在20.5公里处倒地,此前赶来的医护人员曾劝阻其停下,但该选手还是想要继续完赛,但在半马终点前口吐白沫,再次昏厥。虽然经过紧急抢救,但该选手还是因心脏骤停猝死。

△荆州国际马拉松赛抢救跑者

△跑者倒在半马终点前
事件回顾
在10月20日比赛结束的下午,社交网络上就已经传出了这两场比赛中两位跑者不幸心脏骤停的消息,相关的视频更是在国内的跑步圈迅速发酵。
21日,记者根据荆州马拉松在官网上公布的联系电话致电组委会,然而,多次拨打都无人接听。记者联系荆州文化和旅游局的竞技体育科后,对方则表示并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不过,荆州市公安县长跑协会在事发后的一封澄清信,间接证实了跑者张某某在比赛中不幸离世的消息。
“半马选手张某某是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当时报名参加荆马的时候可能是从其他途径获知我们跑团的ID号,但张某某并非我们的会员,也从未参加过我们的活动。关于这位跑友的离世,我们非常痛心,深表哀悼。”
在这封澄清申明发布前,网络上已经发布了几段关于50岁的张某某在跑道上心脏骤停的视频。
视频中,张某某在半马终点前100米左右的位置突然倒地,30秒左右后,附近的救护者就赶到了现场。1分钟左右,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就已经使用AED进行心脏除颤。
而在龙口国际马拉松上,同样是半程比赛,同样在终点前不远的位置,另一位跑者张某某突然心脏骤停。
根据社交网络上的一份“赛道情况说明”,张某某其实此前就已经出现了不适反应,然而他没有听从急救志愿者的建议,仍然继续比赛,然后情况恶化,口吐白沫。
对于这份“情况说明”,龙口马拉松赛事组委会的徐姓负责人向记者确认了情况属实:“网传的情况说明是组委会根据现场的医疗救助和120口述的情况,所整理出的对市政府说明情况的材料,本不应该流出,现在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外流到网络。”
按照这位组委会负责人的回复,“现在此事件正在调查当中,对于许多材料,如当事人的心电图等还在处理。家属善后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目前并没有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和通报。”

△龙口马拉松赛道情况说明
为什么猝死多发生在半马?
近年来,半程马拉松是发生猝死最多的项目,甚至比“拳拳到肉”的拳击还多,为何半程马拉松成了运动猝死的重灾区呢?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许多入门跑者都认为,半马是全程马拉松“打了个五折”,难度也相应“打了五折”,半马咬着牙可以坚持下来。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就贸然参赛,猝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半程马拉松的最后2公里已经是人体的极点,也是马拉松猝死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时,如果不考虑现实身体情况的“冲一冲”,心跳及呼吸会急速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这也增加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当赛事对于跑者的体检资料和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越来越严格之后,问题其实就出在半马跑者的心态之上。
不少人在感受到“跑步热”的冲击后,也想随大流涌入马拉松赛道,而相较于专业度更高的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则成为跑步“菜鸟”的首选。
“参加全马的选手几乎都需要进行系统的长时间训练,这个跨度短则三四个月,长则需要半年或者一年。他们要经常进行20公里以上的训练,所以比较了解自己。”专业跑步教练王晓刚曾告诉记者。
在王晓刚看来,很多参加半马的跑者是属于“冲动型消费者”,不少人平时可能只能跑5公里或者10公里,但是感觉21公里的赛程只要“咬咬牙就能跑完”,并没有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极限。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陈国樑几乎每周都要参加各种马拉松赛事,他在长年的参赛经历中发现,10公里和半马比赛中出现的伤病情况不少于全马,很多跑者出现髂胫束摩擦综合征、足底筋膜炎。
“跑马拉松的人越来越多,变得你有一双合脚的鞋就能出去跑,然后各种以前不曾运动的人因为冲动开始跑比赛,特别是10公里和半马。”陈国樑告诉记者,“往往这些人是最追求成绩的,也是最容易出事的。”
对自己负责,关注终点前的身体状态
回顾过往三四年间发生在跑道上的多起猝死事件,在这些令人扼腕的不幸之中,其实也有一些共同点——跑者处在壮年的年龄,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也经常跑步。
“很多参加半马的年轻跑者,因为经验不足,专业度不够,在大赛上很容易兴奋过头。”王晓刚指出,这是赛道上的悲剧大都发生在终点及终点附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缺乏系统训练,不了解身体在极限状态下的变化,在接近终点时,他们听到旁边观众或者志愿者的加油呐喊,很容易因为肾上腺素加速分泌而开始冲刺。”
“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他们下意识的加速,可能就造成心率超过200。”王晓刚强调了一个被很多不太专业的跑者都容易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终点前的心脏状况,“或许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可以承受的极限范围。”
上海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魏来医生,也是“中山心外健康跑俱乐部”的跑者,2015年的上海国际马拉松上,他就和跑团的其他成员在赛道上成功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跑友。
“很多出问题的跑者其实没有什么疾病史,都是在最后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魏来医生告诉记者,“其实在跑步到达极限前,都会有一些前兆,比如现胸闷、心悸、出虚汗甚至有呕吐症状。”
对此,王晓刚的建议是,参赛跑者最好佩戴GPS手表查看心率,并且在训练中了解自己的最高心率,以及目标配速时的心率情况。
跑步的初衷本应该是为了健康和快乐,但如果每一次接近终点,都不顾自己的身体只为了成绩和奖牌冲刺,那么跑步也会渐渐失去它普及和推广的意义。
最后放一个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制作的《心肺复苏教程》,视频很短只有4分钟,看一下说不定什么时候派上大用处。

东东提醒
跑友们要量力而行
不要低估了这“迷人的危险”
来源:东方网综合澎湃新闻、封面新闻、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等
编辑:shirley、小能手
审稿:张海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