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陈梓萱设计 | 小宇宙
这个企业的历史, 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
中国有两位著名的小说家,一位是古龙,一位是金庸。 古龙清奇、疏朗,金庸大气磅礴。 做记者,写文章,基础得益于儿时对文字的热爱。我经常会学习和效仿金庸先生,以小处入手,再布局全篇,这样更容易把控,可能会有高潮迭起的效果,读者喜欢读。金庸先生也会通过细微之处,小人物的故事,投射到曾经千军万马的历史画卷。 这一次,题目起得有点大,比较难以驾驭,因为这是中国一家著名的央企。
但是这个企业的历史,却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它足够大,也具有代表性。研究这个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因为它是央企,还有在这个企业中,倾其一生,付出心血的台前和幕后的人。 不错,这是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的中国式实践,我把它分为两个阶段,实践的分割点定在上个世纪的1996年。1996年之前,长安汽车是旧中国工业到新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断代史,具有浓重的时代色彩。
在1983年以后,曾经以军工为主业的长安机器厂开始进入汽车制造业,一直到1996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是一段和中国改革开放时代背景相辅相成的发展历程,更是国有企业改革实践、摸索前进的厚重历史。 2019年9月初,中国成都。 张宝林匆匆从洗手间出来,助理把他刚刚摘下的领带又递给了他。这个平时不苟言笑的长安汽车董事长知道,他需要尽快调整一下,一会可能会有拍照。
他快速离开了长安欧尚的成都车展发布会现场,回到了毗邻的长安汽车展台。
我第一次见张宝林是在2005年,那时他任长安汽车副总裁。生于1962年的张宝林从事汽车行业工作近三十年,鲜为人知的是张宝林、还有他的父亲和爷爷三代人都是“长安人”,他们都参与见证了长安汽车的创业和发展。也正是源于三代长安人的身份,张宝林对于造车,对于长安汽车的使命感,是与生俱来的。 他很清楚,长安汽车此时所遇到的困境,有多么艰难,也了解无论是销量压力还是外界对长安汽车的诟病与期许,他和他的长安汽车都没有退路,只有横下心来,坚忍前行。 张宝林并不孤单。
与他同路的,还有他的一位战友,朱华荣。
朱华荣,也是一位老长安汽车人,这个曾经获得过国家级杰出工程师奖的长安汽车总裁,正在带领长安汽车应对着最为艰难的时局。 而那一刻,他正和他的团队一起,等待着张宝林的到来。他们要在成都车展的现场,要在2019年的岁末到来之际,要在长安汽车整体现状趋向良好的开端之时,请张宝林与团队合影,为整个长安汽车的团队提振信心。
在此前结束的长安CS75 PLUS 的发布现场,长安汽车的朋友,知名演员陈坤的出现,为长安汽车注入了强心针。而来自多个国家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更是为长安汽车CS75 PLUS的产品品质保障了国际水准。
“小的时候读书,我就很羡慕身边的同学是长安汽车的子弟。我对长安汽车充满了敬意。CS75 PLUS是一款值得信赖的产品,能为长安汽车代言,这是我的荣幸。”陈坤的寥寥数语,让人们了解到了一个更具有历史感的长安汽车。
这个拥有厚重历史的央企,正在用时下最为前卫和符合潮流的营销理念、管理方法,来实现不断进步,全无腐朽与老迈之气。
“长安不老,我们心态都很年轻,长安汽车一直在追求的就是中国品牌能够不断地向上突破。而向上突破的希望在哪里?是年轻人。CS75PLUS就是为年轻一族所准备,它的科技感和智能化都能满足新时代年轻人用车的需求。”朱华荣说。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刚踏出低谷的长安汽车。
这一定还不是最好的长安汽车。
在2019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遇到了最为艰难的困境。有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预计净利润亏损将达到19亿元~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8.04%~261.53%。 “我们和大势总体基本一致,一些好的迹象已经出现,但进步还比较弱小。”张宝林在各个场合并没有回避业绩下滑,他对于长安汽车的现状,也不做过多解释。在张宝林看来,这些困难,是成就更好的长安汽车的必经之路,当然他也并不否认,自2018年起,长安汽车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从当年的尹家绪,到后来的徐留平,到现在的张宝林,以及朱华荣,笔者有幸都曾经做过采访。
长安汽车的领导都有一种从容,都秉持着一种十分可贵的理念,这种理念是长安汽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是长安汽车用对科技和产品的追求凝结而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林”的企业发展理念,已经成为长安汽车的一个管理思维,被传承下来。而这样的理念,对于当下中国汽车业整体浮躁的现状,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居安思危、居危思变;十年树木,百年树林,稳扎稳打构建汽车战略产品结构。这是长安汽车的持续发展之道。”张宝林说。“在累计报表不太好看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沿着上半年有效措施继续做下去。只要经济不发生大变化,今年制定的盈利目标不会变。”?
无论是张宝林,亦或是朱华荣,正投身于长安汽车在2018年年初发起“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之中,他们专注而投入,也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长安汽车所经历的发展的轨迹,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所带来的借鉴意义。
在应对市场下行的寒冬时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形势下,在应对中国大汽车集团的合资依赖的惯性中,长安汽车走出了一条勇敢的路。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20年中,以一汽、东风、长安以及北汽、上汽、广汽为代表的中国大汽车企业集团,通过近20年的探索与努力,基本形成了目前的企业框架和基础。即寻求两家以上跨国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合资合作,从而通过成立合资公司,获得优秀车型导入,开拓渠道及市场,寻求技术的引进、吸收,夯实自身基础。
在近10年中,由于国家对于核心技术以及自主研发越来越重视,这6大汽车企业集团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乘用车公司。
集结了合资公司管理理念、体系能力和销售数据的几大汽车集团,都在不断发展自主品牌的同时,依托旗下合资公司的出色表现,来保证在中国汽车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比如上汽集团的大众、通用,北汽集团的奔驰和现代,广汽集团的本田、丰田以及东风集团的日产与本田。
在中国汽车市场进行长期震荡和下行的时期,长安汽车率先遇到了挑战,即提供较高利润和销量数字的合资公司出现了重大的问题。长安福特自2017年开始遇到发展危机,销量呈现断崖式下滑。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安汽车依托其提早布局的自主产品战略,在技术提升、产品提升、营销改进的过程中,用深刻的学习与深度的思考,用一种全员战斗的精神来应对这一关键时期。
这样的困境,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在中国的几大汽车集团,但东风集团和北汽集团已经初露端倪。
深度学习,做强自主品牌的内功,应对未来更为严峻的挑战,是各大汽车集团如长安一样即将面对的最为重大的战略问题。
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新创业”是张宝林与朱华荣近期常常提及的战略方向。通过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经营客户转型,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不断拉动长安品牌持续向上。
正是基于“十年树木,百年树林”的强大自信,长安汽车在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也根据长远战略对产能进行“主动淘汰”。
尽管这也会造成销量的下滑,也会背负巨大的外部压力,但长安汽车坚持了下来,产品是根本,对核心技术的大力投入是长安汽车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取胜的底气。
在“第三次创新创业”的契机下,长安汽车积极投入技术升级,在全球“六国九地”设立涵盖设计、动力、底盘、智能科技等全覆盖的研发中心。战略上的高度重视,成就了长安在技术上的全方位进化。
2019年4月,投资43亿元、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全球研发中心投入使用,长安汽车实现“开放共享、全球协同”的研发4.0时代。
2019年6月,国五向国六的切换中,长安是第一批拿出“真国六”车型的中国品牌,技术储备令新排放标准成了长安产品的助推器。
同是6月,长安建立了全新模块化发动机研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蓝鲸动力作为长安“香格里拉计划”一部分,宣告长安迈入动力3.0时代。
而CS75PLUS正是动力3.0时代的首批力作。
9月底,在重庆市政府市长唐良智的见证下,长安汽车和福特汽车在重庆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名为《关于加速推进“长安福特加速计划”及相关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在经过了三年的低谷徘徊期之后,股东双方意欲合力重新振兴合资企业长安福特,也将为长安汽车再添动力。
10月,有数据显示,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今年9月份共销售新车116015辆,环比增长26.0%。CS75系列车型全面爆发,销量突破两万辆,而轿车和其他SUV产品也保持了稳步提升。
曾领衔中国品牌的长安汽车,已经度过了企业命运的至暗时刻。他们用务实与担当,写就了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一个厚积薄发的故事,他们为中国几大汽车集团都提供了有价值的摸索与成功的示范。
通过合资合作,对产品核心技术的引进、吸收、学习,绝不能是空话。只有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发展保持平衡,企业在复杂的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就越小。
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但长期依靠合资企业供血的各大集团决策者们,也许并未认识到这个道理的重要性,也并未从战略上重视,一旦合资公司出了问题,一旦光鲜的数字出了问题,即便是再好的危机处理的方法也抵不过未雨绸缪。
“我们没有别的优势,但我们有把100天当作200天用的精气神。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因为长安和世界一流还有差距,因为这是我们这代长安人的责任。”朱华荣表示,长安技术实力的增长比品牌价值快。当车市步入震荡调整期阶段,如何从过去的“销量竞争”变为“品牌竞争”,成为摆在长安汽车乃至整个中国公司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危机中不言放弃,在困境中谋求创新,在合资合作中谋发展,在学习中谋崛起,我们愿意看到长安汽车继续用一种并不喧嚣的实干,完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式实践。
当然,这并非坦途,当真是需要精神和信仰的,但我们期待长安汽车可以做到。
2019年10月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