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
文/冰点
编辑/豆丁妈
今日一则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一名7岁北京小姑娘,在沙滩上练习柔道,在父亲的配合下成功将150斤的父亲抱摔在沙滩上。
父亲是柔道三段,散打国家一级教练。他辅导女儿从一岁就开始练习柔道,同时,还苦练拳击散打和实战训练。
学习柔道中女儿经常磕碰和受伤,在实战中被摔疼到想放弃是常有的事了。
父亲除了对女儿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鼓励,为了尽量减少因动作不规范对身体带来伤害,自己甘愿充当陪练,150斤的体重一次次的被摔在地。
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中国版摔跤吧爸爸!!”
“为这样的爸爸点赞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真的费心了,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培养出女儿很优秀”
这位值得竖大拇指的父亲,陪伴女儿在摔摔打打中一起走过了6个春秋。
看得见的奖状,听得见的掌声,未知的却是背后数不清的艰辛和痛苦。
著名导演姜文说过:如今的儿童,最缺乏的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头。多吃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少时吃苦不算苦,算财富。
从小吃苦,可以让孩子快速成长,甚至脱胎换骨。这并不是说,苦难本身有多大的意义,而是经历苦难的过程,给孩子带来的领悟和思考。
真正有智慧有远见卓识的父母,我们所仰视的成功者,早已先行一步,把“让宝宝早些学会吃苦”,摆在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位置。
01
能吃苦的孩子内心更强大
董卿在一次节目中谈及幼时父亲的“魔鬼”教育。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让她站在小板凳上洗碗,还让她学做拖地等家务。
从识字起,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抄古文。
每天清晨,她就被喊起到家门口学校操场上跑一千米……
参加工作后经过三次转型,在事业低沉黯淡之时,董卿内心强大的董卿处之泰然,不急不躁,用自己的方式轻松应对,不断的提升,蜕变,破茧成蝶。
奥维德·古罗说过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这种内心的强大是和从小吃苦分不开的,是经过岁月的打磨一朝一夕的积累。
而只有从小吃过苦的人,在面对风雨时,才能毫不畏惧,静待风平雨静,守得云开见月明。
02
能吃苦的孩子更能坚持
周杰伦在一次节目中,大秀琴艺,他用苹果、香蕉和菠萝表演他的“武林绝学”——水果弹钢琴。钢琴就像他身上的一部分运用自如。
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从小就开始练琴的辛酸史。从四岁开始练习弹琴,被妈妈要求每天必须坚持练习几小时。而当他懈怠,想出去玩时,全靠妈妈一根藤条在后面逼迫。
他曾经怀疑,为什么别人能在外面玩,而我必须每天练琴。现如今,他感谢妈妈的坚持,也感谢自己的坚持。
一位年长的师者说过:最先放弃的,肯定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因为太远,太忙,太贵,太辛苦……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必须家长先学会坚持!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经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即勇敢面对困难,并坚持到底;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
让孩子吃点苦或许不难,难的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能狠下心来坚持。
因为一旦坚持下来,童年吃苦的经历将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一笔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今后在遭遇任何坎坷时,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和态度,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和勇气。
就像马云说的,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03
有远见的父母
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有远见的父母不仅舍得让孩子吃苦,更明白真正有意义的陪伴,不是让孩子自己吃苦,而是风雨兼程,一路随行,将陪伴渗透到孩子的成长点点滴滴中。
心理学家说过,父母的陪伴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陪伴及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
1、适时逼孩子一把
在《向往的生活》中,刘宪华自爆了自己被父母逼着学拉小提琴的经历。
小时候的他根本不愿意去学,一直是父母步步紧逼。直到十岁时,参加了一个比赛才真正开始喜欢拉小提琴。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蓝海博士说过:“做一个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个心上插把刀看着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喜欢吃苦,那些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难免会带点狠,用刀子般的心,逼着孩子不退缩,坚守底线不妥协,坚持方向不偏离,坚守初心不改变。
在孩子想偷懒的时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弃的时候,鼓励他一下,总有一天,他会感谢今天曾经吃的苦,感谢他的父母。
2、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妨先“袖手旁观”
《小欢喜》中童文洁开导宋倩的一段话,说得很有道理:
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我们不能代替他们,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
爱需要自由的空气,更需要放手的勇气。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困难,遭遇突发情况时,父母不妨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 对坚持不下去的苦,父母不妨“另辟蹊径”
有个朋友和我聊天,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儿子上小学成绩还可以的,初中繁重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有了畏难情绪,天天一回家就喊,累啊,上个学太辛苦了,熬不下去了。
朋友刚开始认为是暂时现象,适应了也许就好了,可是慢慢发现喊苦嚷累成了孩子的口头禅,情绪上的懈怠直接导致了成绩的下滑,一度惨不忍睹。
父母怎么开导也无济于事,这时朋友告诉儿子,既然吃不了学习的苦,那去和我上工地开推土机吧。儿子一听不用上课,开心的答应了。
到了工地,朋友手把手指导儿子学会了,儿子兴奋的开了三天。到了第四天,儿子赖着不起床,问他怎么了。
儿子愁的快哭了,说,原来还有比学习更苦的东西,那么热的天气,钻推土机里闷死了,推那些个石头,把我肠子都快颠出来了。
过几天,儿子老老实实地又背上了书包。
不想吃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让孩子知道有些苦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有些路是自己咬着牙也要走下去的。
在苦口婆心劝说,甚至“逼一把”不管用时,不妨让孩子另选一条路,“另辟蹊径”的效果可能是柳暗花明的。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有远见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从小吃点苦并不算什么,既然决定了的事就自己坚持走下去,任何人都不可取而代之。
以后才会把吃苦的历程当财富,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END—
PS: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woshihuairen__wow,回复暗号:入群。
关注“哎呀妈呀科学育儿”,后台回复关键词可以获取免费资源哦!
“电影”:和宝宝一起看的动画电影
“育儿电影”:父母必看的育儿电影
“育儿群”:加入育儿基地,和育儿老师、宝爸宝妈们一起学习探讨
微信改版之后,
你是不是经常找不到哎妈了,
按照下面的提示
把哎呀妈呀科学育儿“设为星标”
就再也不会错过精彩文章了!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作者简介:冰点,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一位喜欢随时记录孩子成长点滴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