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杨刚曾说“不牺牲自由之外的东西就得不到自由”,他损之又损之,放掉了声名、财富、娱乐、社交等等,一生几乎就做了一件事——画画。或因觉我为学三心二意,杨刚曾引《孟子·告子上》诲我:“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杨刚就是“专心致志”,不顾“鸿鹄将至”,不“思援弓缴而射之”,故世间所重者日损,为画则日益。保守估计,他仅现存的人物画最少有上万张。仅在内蒙工作期间,他就绘有数万张速写,可惜大多散逸。我至少听到十位长者说过,那时杨刚一人住在锡林浩特文化馆办公室,他总是随手拿起速写作品引燃火炉,或有人表示喜欢,他就慷慨赠之。杨刚画先贤、工农兵、知识分子、舞蹈家、音乐家、陌生人、熟悉者、古今中外人各色人等,然自画像数量非常之少,其中有两张意味深长。
?一幅是油画《锡林浩特往事》。《锡林浩特往事》始创作于2000年,其时杨刚54岁,然此画创作了18年,甚至去世之前他还在修改此作。可是,这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画像,这幅画所写是一幅宏大的场面。油画主体是锡林浩特贝子庙,背景是1970年代的锡林浩特城。此画固整体写实,但笔触是朦胧的,氛围是梦幻的,所以像一个回首往事的梦。前景不明显处,有一骑马青年,艮其背,背画夹,观其体态疑似杨刚。杨刚儿时崇尚关羽、夏伯阳,他们皆是骑马的英雄。杨刚之所以爱马,固因爱马神骏之气,亦是其英雄情结的投射。1996年,他创作过一幅遥想其父亲工作生活状态的作品。杨刚的父亲是援藏的农业科学家,现实中在西藏或未必骑马,但画中的父亲是一位骑马者,此亦对父亲情感的无意识流露。杨刚主动赴内蒙插队、工作,本身就是其英雄主义的体现,画自己,岂可无马。杨刚外出,不管远门近处,钱、衣服、日用品可以不带,但画夹、速写本、笔则不可缺少。马与画夹集于一身,可断定是杨刚自画像。杨刚“艮其背”,无视无听、无思无虑,一则不见别人,此不动心之象也,一则不示己象,此无我之象。观者不能见到杨刚之面,只能见到画夹。画家是画画的艺术家,不是表演艺术家,何必以脸示人,故杨刚唯示画夹。可是,这个朴素的道理,今天甚至都在被遗忘。怪哉!求本者默默无闻,逐末者享有大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wibiaXjYagUgmXTMyfcpspbKIa7LfZDknKsDeqOgLRyiaXB5cT5icjy4icLAzAbfAG3lE6A6YCicl1c4edPs4GMcHHg/640?wx_fmt=jpeg)
? 锡林浩特往事,140X180cm,2000—2018年
2017年,杨刚终于有了一幅真正意义上的自画像《空》。但此画没有背景,只是他自己的正面上半身像。杨刚带一顶帽子,穿海军服,但是没有面孔。帽子是母亲送的生日礼物,杨刚非常喜欢。杨刚创作过工笔、油画、彩墨等多种形式的《迎亲图》,示正夫妇之意。帽子,象征着他所推重的家庭生活。他在致德国久久画廊老板peter的信中说:“你多想让我像个男子汉大丈夫,拍板就买下我看上的新型音响。不料我却怕老婆。”杨刚着衣随意,几乎没有正装,然他有十几件海军服。何以故?毕加索喜欢着海军服。杨刚欣赏毕加索,喜欢海军服不是爱屋及乌,是其绘画自信的体现,他将自己视作与毕加索同列,也确实有人誉杨刚为“东方的毕加索”。何以无面孔?或有丰子恺的影响。杨刚创作过部分人物画,亦无具体面孔。他在《观儿童作画诗》中言:“不让关良丰子恺,气死克利马蒂斯”。也可用钱钟书那句俏皮话解释——吃了鸡蛋觉得好,何必见母鸡呢?现实生活中,杨刚确多次对希望来访的客人说:“我长得很丑,看我的画就行了,不用见我。”?但还有另外深意:没有具体的面孔,就是无字碑,就是君子不器,就是无我。杨刚所有的画就是他的自画像,何必再另立自画像。故杨刚去世后,家人知其心意,所撰挽联有半句为“知我其惟在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wibiaXjYagUgmXTMyfcpspbKIa7LfZDknpwkJmQVJp5tDkS1f52AmL2aSo98tIbst3QwvM5YGe6nQfia1L1gkoyw/640?wx_fmt=jpeg)
杨刚自画像《空》,尺寸不详,2017年
? ?八十年代始,杨刚就沉浸于摄影、摄像。甚至,朋友结婚他都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去拍摄婚礼现场。杨刚留下大量照片和自制短视频,目前我们还没有认真整理,也未引起学术界关注。杨刚太喜欢摄影了,于是很多重要的时刻,他只是拍照者,而不在图中。
? 杨刚非常喜欢两张关于他的照片。第一张拍于1996年。是年,杨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超越自我——96杨刚画展”。于画家而言,中国美术馆的个展几乎是其生命中的最重要时刻。杨刚将照片中自己的脸画成了老虎脸,且名曰《美容》。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wibiaXjYagUgmXTMyfcpspbKIa7LfZDknzufLGvhhroVU7zemqmUwYwaS6pHibOZbR9C70RZnTmnr7HZKZpuTuFQ/640?wx_fmt=jpeg)
?
第二张拍于2014年。Peter专程带了一位德国摄影师到家里为杨刚拍照。摄影师与杨刚初次见面,磨合需要过程,故拍了好多张,两人都不满意。杨刚于是拿起毛笔,将自己的脸画成老虎脸,摄影师记录下这个珍贵的镜头。除了画成老虎脸这个特征,照片中的杨刚还身着海军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wibiaXjYagUgmXTMyfcpspbKIa7LfZDknwoW8hia9LwxBoY68LIicuBiarXbDZ38lIBic46KzGfaUCHoibPjJicB7nPQw/640?wx_fmt=jpeg)
? 画成老虎脸,是杨刚对《周易》革卦“大人虎变”的艺术化处理。杨刚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革新的一生,就是“大人虎变”的一生。已故的梅墨生先生说,杨刚的创作几乎是二十世纪美术史的缩影。诚知者言也。因为杨刚博涉多优,因为杨刚所涉题材广泛,因为杨刚不断变革,因为杨刚博学而无所成名,所以直到今天其形象还是模糊的,直到今天学术界对他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我曾多次思考杨刚个展格局,勉强稍有思路。若要全面展示杨刚艺术成就,其个展大概可以分为九个版块:水墨、油画、工笔、速写、书法、水墨实验、装置艺术、摄影、视频,每个板块都有足够的、优秀的作品提供支撑。有朝一日,此展若成,观者将会见杨刚大体。
? 杨刚的自画像或艮其背,或虚其面,杨刚喜欢的照片是革其面,此是惟精惟一之象,精进不已之象,无人无我之象,是他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也是理解杨刚的一把钥匙。
?????????????? 2019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