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文书 | 韩国包饭和美国披萨

文书 | 韩国包饭和美国披萨

阅读量:3714076 2019-10-23


今天要分享《HEC内部文书手册》里的第35篇文书,HEC内部学员可打开手册第119页。
跨文化是很多申请者在文书中会涉及的角度,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从两个国家的美食入手,写出了自己对两国文化从纠结走向平衡的历程。
“没有平衡,你就是一无所有!”我的击剑教练每节课都这么和我说,他小小地往前推了一下,我就快要摔倒在地。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描述了自己上击剑课的场景,既点到了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又为巧妙而自然过渡到下文做了准备。
“Although I quickly found my balance while fencing, it wasn’t as easy to find balance in the rest of my life.”【虽然我在我的击剑课上快速找到了平衡,但是在我的生命里找到平衡并不容易。】这里就直接点出了文章的主题是要找到一个平衡,作者在什么方面纠结却不得而知,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原来作者是韩国人,在四岁那年父母离异了,作者随着一个高中毕业的父亲来到美国生活。那一年是作者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母亲。从首尔飞到纽约之后,作者的生活是穷困潦倒的,父亲不得不每天花很长时间工作,留作者一个人在家里。很多年来,作者最喜欢的是星期日,因为只有这一天父亲能够早归。这一天,父亲总会带着作者去到韩国餐馆点炸酱面和糖醋肉。
这也是作者唯一接触到韩国文化的时候。但是尽管父亲非常努力,作者的韩国身份还是迅速被美国文化抹去。作者一次次在家长会上纠正父亲一口浓浓韩国味儿的英语,父亲也很失望作者的韩语带着英语的语调。父亲总是在说“韩国人为什么不说韩语呢?”作者有时候在想,也许自己就不是韩国人。
五年级的时候,奶奶给作者做紫菜包饭作为午饭,这是典型的韩餐,饭里包上鱼、肉或蔬菜,再以紫菜卷起来。但是作者非常讨厌它。在别的孩子带着纸袋子装着黄油面包、现切果酱三明治、金鱼饼干上学的时候,作者一个人带着保鲜盒,并且在午饭时间小心翼翼的打开盖子。“just as you would gradually uncap a shaken soda bottle in the futile hope that it wouldn’t erupt.”【就像你缓慢地打开一个晃过的汽水瓶子,希望它不要爆炸。】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开饭盒动作的小心,然而无论作者的动作有多小心,餐桌上马上就弥漫着蟹棒带来的鱼腥味。最后作者因为太过尴尬就拒绝了自带午饭而改为去饭堂吃饭。但是作者喜不喜欢紫菜包饭呢?她是喜欢的,但是这对她来说并不重要。“I was so focused on not being Korean when I should have been focused on simply being myself.”【我太专注于摆脱自己的韩国身份了,忘记了应该要做自己。】
作者只有在追溯过去种种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这一点做错了,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感谢自己的韩国身份,甚至会向他人宣扬韩国文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放弃了自己的美国身份,毕竟她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作者开始在两种文化中创建桥梁,在家里作者交替使用英语和韩语。周末的时候,作者和朋友去韩国餐馆吃紫菜包饭和炒年糕,而朋友们也很乐意带着作者去披萨店。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已经不再抵触韩国文化,甚至乐于去分享它。
“I have found a balance in my life, just as I now stand unwaveringly whenever my coach pushes my shoulder.”【我已经为我的生命寻找到了平衡点,就像现在无论击剑教练怎么推我的肩膀,我也能不动如松。】在文章结尾,作者又呼应了开头,不仅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还向招生官暗示了自己有击剑这个长处。就文章内容来说,在韩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这个天平上,作者已经达到了平衡。就如作者在文章最后所说的“Because by blood I am Korean, in mind I am American, and at heart I am Korean-American.”【在血统上我是韩国人,在思维上我是我是美国人,在心里我是韩裔美国人。】
遇到类似“跨文化”的话题,你打算怎么下笔?联系哈小斯,安排文书顾问脑力激荡~想看本篇完整文章,也可联系哈小斯~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