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日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边雄中心小学 米旦 今天是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第二天,上午开班仪式结束后我们走进了青岛太平路小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PDaGhnGQEnI26Gkqh4TtkVwGx2jOOxWn6EkqpxnNSPAc1l78hOJlibjB3ObBDlpF14HPicLMXyZM0h6ysNDxYcw/640?wx_fmt=jpeg)
太平路小学校园面积不大,但这里能感受到“精致”教育,学校围绕“精致太平,生动每一个童年”这一主旨思想,探索出一系列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方法,处处体现和彰显“精”的理念。校园文化以孩子的照片出发,用全校所有学生的照片做了一个“做最好的自己、我是与众不同的”板块和“爱”、“责任”、“智慧”三个不同主体来教育孩子,从中我感受到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PDaGhnGQEnI26Gkqh4TtkVwGx2jOOxW2q2DGmwtCmLiaUbEGiaecgCiaMolaJZ2Ls6yTIIRAY1ouiahqxYDYVtYBg/640?wx_fmt=jpeg)
随后刘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与现在、精致太平的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生·动”课堂的建构和实施。各分管领导也就自己分管的特色工作,进行了介绍。教育以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通过5+X 和八个项目的悦动式学习,让学生了解学校、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从细节抓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为出发点学校里处处充满浓厚的养成教育气息。从中我感受到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要做到反复抓,长期不懈的抓,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回到学校结合我校特色与家长积极配合,努力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抓好。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来青岛之前张禹校长要求我们结合自身的需求写上培训相关需求,我结合我校特色报了“了解家校合作管理方法”,校长的精心安排下我的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太平路小学将家校合作方面做得也淋漓尽致,其中家长住校活动和走进校园亲子共成长活动对我印象深刻,开拓了我的思路,回到学校结合我校的教育理念做好相关工作。下午听了一节王隽老师的数学课,课堂上教师精准把握学情和教材特点,积极探究,充满悦动的课堂。通过听课感受到我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名师的教学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通过几个小时的“听、看,思”真切感受到我们和发展城市的差距不仅在硬件上更是软件上,想想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孩子,感慨万千,起点不一样,孩子的未来不一样。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PDaGhnGQEnI26Gkqh4TtkVwGx2jOOxWat2pC5TW39pOvs1xUqPePWaL5tFvdklcDZib25mjdbgsXX5l2u7Wy7Q/640?wx_fmt=jpeg)
为了孩子们,我真心该多学习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多看看外面世界开拓自己的视野、为桑珠孜教育添砖加瓦,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在求索路上前行………(写于2019年10月17日凌晨1点)
参观青岛市实验初中心得体会
桑珠孜区三中 肖中凯
在未去这所学校之前,已经听说这所学校很好。10月15日开班仪式结束后,我和三位初中老师以及教育局领队任静老师一同前往实验初中。
中午,由教务处赵主任带领,我们四人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吃饭的时间,我们向赵主任请教了一些问题。学校的基本情况,倒是与三中相差不大,实验初中学生1789人,教职工146人,三中学生1781人,教职工165人,师生比来讲还是三中好一点,相对更轻松一点,但是下午听课时看到实验初中的课程表和时间安排时,发现实验初中的学生上课时间短,早上7点30开始第一节,下午5点15结束,三中是早上8:00学生进教室,晚上9点50分下课。实验初中教师少、时间少,但是成绩有这么好,原因是什么呢?吃完饭,午休时间,我上了教学楼南侧的一栋楼,发现里边是学生的音乐排练室、管弦乐器室和书库等,楼梯也没有采用传统的上下拐弯等长型,而是前半段较陡较长,后半段反而短平了,走起来很有感觉,地方虽然不大,但设计的细节和布置很有古韵感和人文性。在闲逛教学楼时,走到操场一侧初一1-4班那一段时,发现走廊很宽敞,也很安静(当时教室有学生),抬头一看,走廊中间吊顶处悬挂着一个大大的古红色的“静”字,走廊的布置也都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走到两个教学楼的连廊处时,发现四根大柱子上悬挂有几张简单的海报,细看是关于学校社团纳新的,社团的名称没有,只有活动时间,后来在教务主任处了解到,实验中学的社团有很多,包括高尔夫、手球、螳螂拳和语言类等,其实三中的社团也有很多,足有24个,除了民族特色的斯马卓和藏语外,其他的包括棋类、陶笛、吉他等,都只是学校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兼任,比如我在校内兼任陶笛教师,11个学生,但实际教学效果肯定比不上真正的专业陶笛师,而实验中学的这些专业技术强的专业一般是一个校内教师+一个外聘教师,校内教师的费用按一课时算,校外的外聘教师聘请专业的社会人士,每人每次100元,相比三中,三中是很难找到这些专业教师的,不是没想法,应该是缺少专业人才,而且三中的社团时间是周四一个下午,而实验初中只有20分钟的时间,相比时间来讲,三中的更充裕一些。
趁着还没上课,在学校操场看了看,刚好有七个学生在排练下午的英语剧,第一次听到这几个小孩说英语感到很震撼,心想英语说得怎么这么好,我那时候初一才开始学英语,即使现在的英语口语水平也是赶不上那几个中学生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很好,另一方面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师傅领进行,修行在个人”,这些小孩算是在“修行”了,而我们的学生一直还在“领”的阶段。
下午第一堂听的是朱航雨老师的课,老师给我的第一感觉相当“随意”,好像也没带课本,踏着铃声进来,每节课快上课时有班主任来提醒快上课,请学生准备,所以纪律在上课时还算可以,而三中在课前如果老师不提前去教室,有一半学生是不会把课本拿出来的准备的,更不用说复习了。朱老师讲的是生物课,内容是细胞结构,算是比较难的,课容量比较大的一节课,而朱老师讲的很快,学生也都听得懂,虽然看似普通,但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第一就是课堂参与率,实验初中的课堂参与率非常高,回答问题又快又积极,班级学生50几个人,大概提问了20个左右,当然肯定有回答错误的,因为这节课提前并没有上过,但回答的正确率已经很高了。第二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很丰富,很多地方如“柳树的枝条长成个体”等来解释无性生殖都是学生联想出来的,而且思考时间很短,这是西藏学生很难比的。第三课程容量大节奏快,教师作用发挥明显。同样一节课,在我自己讲的时候如果要学生完全听懂大概需要两节课,分两个课时,才能讲的详细明白,在这边朱老师用一节课的时间绰绰有余,讲课的跳跃性很大,但是学生竟然都跟得上,朱老师大部分时间在引导学生,只有三次在学生回答的出现大问题时才会解答一些问题,而且解答的内容完全超出了课本的内容要求,但这样反而让课堂显得很丰满,容量很大,既上的去,又下的来,当然前提是学生的基础和课前预习做的是真的好。课下教务主任介绍说朱老师其实是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讲课很有风格。
第二堂课听了初一11班的课,老师上节课内容没讲完,所以是个断头课,这节课感触最多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讲课方式,老师年龄不大,是个男老师,讲课相对认真很多,优点就是跨学科很明显,一堂生物课里面穿插了很多化学元素,简单如H2O,难的有CH3COOH,目的就是讲一个C元素,还有英语讲的很地道,虽然课程不完整,但学生学得东西丝毫不少,每节课对他们讲都是一种不一样的学习经历,而且这种学习不是灌输性的,是一种思考与锤炼的过程,当然,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第二点就是学生记笔记,旁边一个小女孩,一直在记笔记,老师板书的她在记,老师没有板书的她也在记,化学式都抄了下来,而且记载的还很完整成体系,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西藏是很难做到的。
在教学楼入口环廊处,有每年毕业学生赠送的碑文,碑文不大,每一块都镶嵌在墙面上,虽然很普通,但看起来确看贵重而且既有意义,赋予了学校历史的厚重感和传承感,我觉得这种方法倒是值得借鉴,花不了多少钱,又做了一件可以提升学校品味的事。相对来讲,我们学校是找不到这种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