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耿睿祺

《偷书贼》

《偷书贼》是澳大利亚作家马克斯·苏萨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描述了在残酷的战争中,一些淳朴而善良的人的故事,小说将这个时代的疯狂与一个年幼女孩的精神成长过程,巧妙地衔接到了一起。
小说以独特的第一人称的死亡视角来描述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将“死亡”还原成一个人的形象,并用稍带揶揄的口吻叙述着二战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境况。

死神,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一提及死神,可能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可怕与恐惧。但是,作者苏萨克在《偷书贼》这本书中却扮演了一个不太符合正常人所想象的死神。



整本书中,作者作为一名“死神”,一开始便直言不讳地说到:“你正走向死亡。”并一直使用冷漠平淡的语言来叙述主人公莉赛尔及其周围人在二战期间的生活。
全书一开始,莉赛尔的生母与弟弟便死在了火车上,她独自被送往了一个寄养家庭,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表面上看,莉赛尔在养父母的家中生活得并不幸福,她的养母整天吵吵骂骂,把她叫做“猪猡”,她在学校内由于不识字受到同学们的嘲讽挤兑,而二战背景下的德国贫民区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



但是,细细品味下,作者在死神这样冷酷无情的面纱之下,仍然是透露出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人性善良之美的赞颂。
例如莉赛尔的养父,一个整天抽烟的会拉手风琴的中年人,即使在二战苦难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热爱生活的激情,他是教会莉赛尔读书识字的人,是莉赛尔在半夜害怕睡不着觉时的守护者,是看到即将饿死之人时仍乐意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面包分给他的善者,是吃饭吃到中途便起身拉手风琴的乐观主义者。他就是二战时德国一个贫穷的小油漆匠,只是一个再平凡微小不过的普通市民,但却有着超过那些达官贵人们百倍千倍的善意与温情。虽然这些并敌不过死亡,但是,这让我们看到了活着的意义,拥有了活着的渴望,所以最后莉赛尔与他生死离别时才显得那么的痛苦绝望。愈痛苦,便愈渴望生存,愈渴望体验人间的温情。



鲁迪、镇长夫人甚至是整日骂声不断的养母内心中其实都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善意与温情,养母的骂声实际上是她对家人表示亲近的拙劣方法;镇长夫人默许莉赛尔偷书也暗含了她对自己孩子的思念;而目睹鲁迪死亡时,莉赛尔不自禁的俯身一吻更是将全书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平时嘻嘻哈哈吊儿郎当的少年少女,在面对死亡这种突如其来的严峻时,所表现出来的举足无措更是将人心最本真的情感揭露得淋漓尽致。



读罢此书,我承认我还年轻,在面对死亡这种人生大事时或许会像莉赛尔一样茫然,但是,至少我懂得了,在我们依然生存的时候,要对这世界多一点善意,多一点温情,多感悟体会这生活的美好,并为这世界的美好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投稿详情~
读 · 写
欢迎投稿
新烛:bitxinzhu@163.com
文稿 | 耿睿祺
排版编辑 | 马海畅
审核| 黎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