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荣誉丨这支中国男足6次称霸亚洲!其中3人来自昆明的学校~

荣誉丨这支中国男足6次称霸亚洲!其中3人来自昆明的学校~

阅读量:3735149 2019-10-24




首轮8:0大胜韩国队,决赛中又战胜伊朗队,最终取得亚锦赛冠军!近日,在“2019亚洲盲人足球锦标赛暨东京残奥会资格赛”的赛场上,中国盲人男足国家队不仅第六次获得亚锦赛冠军,同时也顺利取得了东京残奥会的入场券。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球队由昆明市盲哑学校教师乐建昆担任教练,球员中还有2名来自该校。另外,学校14年来还先后为云南盲人足球队、国家盲人足球队输送了多名运动员。
盲人足球在训练中有多少艰辛?昆明市盲哑学校又是如何为国家培养队员的呢?如今,乐建昆和队员带着荣誉凯旋,教育君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亚锦赛夺冠后,中国盲人男足国家队员高唱《我和我的祖国》
声音和触感构筑的足球世界
“球在左手边的沟里,蹲下去,捡起来??”
“继续往前走,方向错了,再过来,停住,重新开始??”

比赛、训练时都要戴上眼罩
走近昆明市盲哑学校足球场,远远就能看到球员们在训练。不同的是,他们的训练方法需要依靠声音来传递讯息。
“喂喂、喂喂、喂喂??”一些队员不停地出声,另一些队员则根据声音学习辨音走8字。
再留意看,他们当中除了守门员之外,其他人则戴着眼罩。“守门员是视力健全的,其他球员均为全盲,比赛和训练时都要带着眼罩,手碰到眼罩就是犯规。”教练乐建昆说。
眼睛看不到,指引球员们的声音,就来自足球里放着的铃铛,以及队友、队员和教练之间不停地交流。

辨音走位很重要
盲人足球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起初是职业球员的一种战术练习方式,后来演变成专业的盲人足球比赛。
众所周知,动作协调、到位是进行一项运动的关键,足球也不例外。盲人运动员看不到教练的动作,他们该如何训练呢?
昆明市盲哑学校校长萧胜南说:“学生们主要是依靠触感来感知老师的姿势。老师会一遍遍做动作,让学生们摸自己的腿,感受正确运球时肌肉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姿势。”
正是声音和触感,构筑了这特殊的足球世界。
他们的世界没有光 却有乐教练
场上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事,都在教练乐建昆的眼里。他紧紧地盯着学生们,因为这些孩子看不到,太容易摔跤、太容易撞到足球门框上受伤、太容易找不到滚到沟里的球……
乐建昆的球队有10个人,2个正常人守门员,8个盲人队员,他们的年龄从12岁到28岁不等,分别来自红河、曲靖、禄劝等地,有的小学就来到学校、有的初中才来。
这些队员,乐建昆都非常了解。
从1986年7月毕业分配到昆明盲哑学校开始,乐建昆就一直从事特殊教育工作。30多年来,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倾注在残疾学生身上。
乐建昆是中国国家盲人足球队教练
上世纪90年代时,甲A联赛正踢得火热,乐建昆和学生们都喜欢,他看电视转播,学生们就听收音机。爱好足球的学生碰到他就聊球,胆子大的孩子们还把足球套上塑料袋小试身手。
见此情景,乐建昆萌生了组建一支盲人足球队的想法,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这些孩子一起“玩”球。
后来,越来越多盲人学生想要加入足球队。此时,乐建昆都要问一句:“敢不敢,我们一起试试?”这是因为,开始训练的时候,摔跤、撞伤都在所难免,如果害怕,那么,就什么都做不了。
当然,在训练的同时,乐建昆从来不敢离开球场半步。“我也担心学生们受伤,只有时时刻刻守在旁边,不断提醒,才能让学生们尽量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会保护自己。”
踢球的日子很辛苦也很幸福
除了训练球技,乐建昆还要鼓励队员们更大胆地“走出去”。“残疾孩子很多都自闭,我是一名教师,最终育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长大后可以有一个适应生活的、乐观的态度。”乐建昆说。
在乐建昆的鼓励下,有的同学勇敢地只身出门,到小西门龟背立交桥逛了一圈回来。“不知道怎样走,可以问;走错了,再走一遍……”这位同学历经了两个小时,安全地回到学校时,同学们都钦佩不已。
盲人足球队的孩子们说:“乐老师特别懂我们盲人,和我们一起说说笑笑,能走进我们心里。”而盲人足球队里的孩子,也比一般的盲人学生更加活泼开朗、自信胆大。
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青年五四贡献奖章、云南省盲人足球队教练、中国国家盲人足球队教练……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乐建昆,早已获得了诸多荣誉。他说,教这些盲哑学生就像教自己的孩子,虽然辛苦,但也收获着来自学生们带来的感动,所以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通过踢球找到人生价值
在第六次夺得亚锦赛冠军的中国国家盲人足球队里,有两名队员毕业于昆明市盲哑学校,他们是魏建森和刘猛。尽管已经毕业多年,但他们经常回到学校,帮助乐建昆训练新队员。
“魏建森和刘猛是很多年前的老队员了,这两人又自信又阳光,有事没事就和我练嘴,有比赛一喊就来。”乐建昆说。
魏建森是禄劝的,从12岁来到昆明市盲哑学校,就一直跟着乐建昆踢球,如今已经毕业,仍然继续驰骋在球场上。“现在球赛多,就以训练为主业了,比赛期间,残联每个月除了包吃住外,还有补助。
身穿红色球衣的魏建森在帮助其他队员训练
刘猛从7岁来到昆明市盲哑学校上一年级,一开始家里人不放心,来到学校看了校舍和老师后,才决定让刘猛留下。经过多年的训练,刘猛也总结了心得:“我们踢球,最困难的是克服心里的恐惧感,只有心放开,接触这个球场,才敢奔跑。”
尽管毕业了,但刘猛(左)也经常回到学校帮助教练训练
尽管毕业了,但说起在学校的日子,两人变成了话唠:“我们原本是不喜欢说话、也不想见人,但到了学校之后,就像融入了大家庭,老师经常做菜给我们吃,帮我们买衣服,在生活上了给了我们太多,还教我们自己购物、洗衣服。最重要的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学会踢球,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踢球最开心的是什么?
魏建森和刘猛说,作为国家队员,他们先后去了西班牙、日本、韩国、泰国、巴西打比赛,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虽然我们看不见五星红旗升起,但听见夺冠时国歌奏响,真是幸福又激动!”
14年为国家队先后输送10名队员
昆明市盲哑学校校长萧胜南介绍,2005年,云南省残联委托昆明市残联以昆明市盲哑学校盲人足球队的学生和教练为班底,成立了云南省盲人足球队。
在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盲人足球运动也走进学校课堂,进入课外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培养盲生的勇气和胆量,更改变了他们不敢独自上街,焦虑、依赖、敏感等心理问题。
昆明市盲哑学校输送了多名盲足运动员
多年来,昆明市盲哑学校为云南省盲人足球队先后输送了20多名运动员,为中国盲人足球国家队输送了10名主力队员,征战各类大赛,屡折桂冠。
看到学生们站上领奖台,为国家争得荣誉,听到他们在亚锦赛夺冠后高唱《我和我的祖国》。萧胜南和乐建昆都感慨良多。
“通过教育,我们得以改变孩子,让他们自信自强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有爱无碍,这是我们的工作最大的意义。”萧胜南说,明年,在市教育体育局、市残联支持下,学校还会继续强化学艺术、体育教育,尤其要重点推进足球、门球、音乐和艺术教育,让更多的残障孩子有更多选择,打开更广阔的人生前景。
参与盲人足球让许多运动员的心理、体质健康得到了发展
昆明市盲哑学校盲人足球运动荣誉
2005年12月 全国首届盲人锦标赛获得了第十名
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金牌    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铜牌    2015年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银牌   2019年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金牌

记者:李   静摄影:李   静、乐建昆编辑:余苏晏审核:杨世玥
昆明教育新媒体矩阵今日头条丨微博 丨企鹅号
商务合作联系电话:18687153717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