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魏书生 陶继新|学会生存:磨难是成长的阶梯

魏书生 陶继新|学会生存:磨难是成长的阶梯

阅读量:3737716 2019-10-24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系列二十五·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陶继新: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太过娇惯,孩子一旦离开家长之后,就无法生存,甚至闹出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比如好多家长得跟到大学里,为自己刚上大学的孩子撑起蚊帐,铺好床铺,甚至洗好衣服。这样的大学生连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当真正独立生活的时候,则将如何对待?所以,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让孩子学会一些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并为此付出努力,比如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让身体始终好用;养成交好友的习惯,从他人身上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一些东西,扩大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学会适应周围的环境,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适应不同同学的性格,在适应的过程中孩子的包容性会越来越大。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能再一味地麻烦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学会严于律己,认真的对人,认真的对事,等等。
您在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方面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很想听听您是怎么做的?

魏书生:怎么做?还是要从我说的那些习惯说起,我说我为什么当一个教育局长,抓的头等大事却是家务劳动呢?因为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应该是从家庭开始的,就像您的外孙女,您说她从小可以自己整理文具盒、书包、书桌,这不是最简单的生存能力吗?如果孩子这么大了,他能做的事你不让他做,等于什么呢?等于剥夺了他增长生存能力的机遇,他能做的你不让他做,那么他学习这个能力的机遇被剥夺了,被家长给占有了,那么他的能力就被削弱了,于是他就觉得这不是我的事了。
再大一点儿,孩子大一点儿,可以让他试着学做饭,有的真就是很小就会做饭了。说一个简单的例子。洪战辉的例子,我对他说:“哎呀,战辉啊,你怎么那么点儿就什么都会啊?”
他说:“魏老师啊,我就是在意识到我们这个家庭,我要撑起来的时候,开始学的。我妈妈没有了,爸爸病卧在床了,捡来的小妹妹还不懂事呢。我不支撑起这个家怎么办呢?我只好13岁开始买粮、买菜、洗衣、做饭,做着做着,就都会了,这方面我也就比一般的孩子强。当我觉得我比别的孩子强,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能做的时候,魏老师,我的自信心反倒增强了。”
洪战辉就是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那个孩子。我把他请到盘锦,给我们的盘锦市的孩子做讲座。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洪战辉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后来他又成立了“洪战辉教育助学责任基金”,帮助了无数的人。
“感动中国”对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你说十几岁开始支撑一个家,还得赚钱养家,并把不懂事的小妹妹一天天给抚养大了。这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啊。洪战辉对我说:“魏老师,因为我能力越来越强,我自信心反倒越来越强了。我不跟别人比,人家都是爸妈给做饭,我没人做啊,我爸不能做我不做怎么办呢?于是我就觉得我比别人强,别人爸爸妈妈给他们做,我自己能做,我非常自信。我的学习也没有落后。”他在小学学习领先,初中还是领先的,因经济所限当然考上一般的大学,可帮助了很多人。他说:“我的生存能力怎么练的,就是因为这个家只能是我扛起来,当然我就越来越觉得自己能够做事,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很多学生学习还不如我,爸爸妈妈什么都给他干。”有一个家长跟我说什么?魏老师,我那个宝贝儿子啊,我可心疼他了,我什么都舍不得让他干,让他一心去学习。她说你别看他16岁了,我从来没有让他洗过一次袜子。我说您继续努力吧,您最好洗到60岁,您洗到59岁不洗孩子都有意见啊。为啥啊,都洗这么多年了,不差洗这几年。我说您这是养儿子吗?您这不是整个把孩子给坑死了,孩子本来可以具备多少能力您都给剥夺了。结果这个孩子学习不是很突出,然后呢,跟别人关系还不是很和谐。原因是什么呢?他总觉得别人欠他,别人对他做的不够。我说您一定得改变一下观念,孩子能办的事,咱别替人家办啊。
再看看人家那个洪战辉,念了大学,把小妹妹带了去上学,多不容易啊。他在小时候赚钱养家,卖东西,推销东西时,让别人给打了,把眼睛都打坏了。当他到了大学,打他那个人住院啦。洪战辉说:“魏老师,我还把卖东西、推销赚来的那些钱,拿去帮助他。”我说为什么?他说:“魏老师,我觉得这是生存的需要。化怨,以德报怨,这样呢,我可能朋友更多,而且我的能力更强。”你说他活起来,多有自信心啊!而且人家发言,还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爱心,心存责任。”
陶继新:洪战辉的事迹,真是太感人了。这再一次验证了,苦难是成就一个人的巨大礼物。它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于是走向了成功。洪战辉呢?他在勇挑生活的重担时,不仅锻炼出了坚强的意志力、非凡的生存力,更使他的心胸无限扩大,善意直达天地,“功成而不居”。
如果父母从小教育孩子把挑战困境看作一种享受,让孩子明白问题的大小决定了答案的大小。就像蚌把沙子变成了珍珠,那么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抗挫能力就会很强,不会轻易被外在的所谓逆境打败。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只要你勇敢面对,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就能克服困难和挫折,取得更高的成就。这就是著名的跨栏定律。跨栏定律是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发现的。阿费烈德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这个发现最早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因此他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有一句老话:如果这件事毁不了你,那它就会令你更加强大。苦难并不是绝对的,它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却是向上的阶梯。
魏书生:所以,别小看这做家务。要学会生存,也是从小事做起,从家庭做起。让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绝不是给他增加了负担,而是开发了他的潜能,增加了他的能力,提高了他的素质。不让孩子做他能做的事反倒是剥夺了孩子生存的机遇,剥夺了他今后发展的机遇,腰斩了他的精彩生命啊。所以从家庭、从家务做起,那么他的生存能力定是非常巨大的。洪战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现代,他能把钱赚来养活家,你想潜能多巨大啊,生存能力多强啊!那么咱们一般正常家庭的孩子,生存压力比他小多少倍啊,再不创造点机会给孩子锻炼,孩子不就太亏了吗?所以,一定要训练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在学校孩子能够做的事,学校让孩子做,在家里能够做的事,家长尽可能地要支持孩子自己去做。别又怕影响孩子学习了,发些无谓的忧虑“我的孩子管的事是不是多了”。在学校,我们都知道,学生参加社团,是十分有利于他今后发展的事,有利于训练他生存能力的事,家长一定要支持他。人的能力就是在做他能做的事,不断提高他做事水平中增长起来的,多做事,能力越来越强。
陶继新:对,他本身就具备这个能力,稍微学习一下就可以学会,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做得更好。
魏书生:没错,后期提供给他机遇,不断地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能力,开发出来的。
陶继新:是的,每个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带着令我们家长难以置信的能力而来的,家长不但要发现孩子的能力,同时也要给予这些能力得以施展的空间。当今之所以出现孩子能力下降,甚至出现很多成年人结了婚都要妈妈帮着去做饭的怪事,其实都是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凡事越俎代庖结下的恶果。父母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及早地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才是明智之举。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不论是对其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以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自理能力和放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的能力,恰是从一些看似不大、其实不小的生活常事中培养出来的。
中国有句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恰恰是这份“穷”成就了孩子的精彩的生命。第四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有一个叫何蓉的女孩子,她的家庭原来像其他人一样普通而温馨,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这个家庭陷入巨大的困境,爸爸突然瘫痪在床,妈妈身心焦虑,也患上了胃癌。小何蓉说:“经过家庭的变故,平素叽叽喳喳的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幸亏她的两个舅舅全力帮忙,当他们决定为这个家请一个保姆时,只有5岁的何蓉说:“舅舅,您没瞧我也长着两只手吗?我能干家务活,我能给爸爸妈妈做饭,我更能照顾自己。”倔强的何蓉由此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家务活,开始了艰难的自立。这个过程她是这样描述的——
穿衣、洗脸、梳头、烧开水,这些难不倒我。平时妈妈言传身教过,我也早已驾轻就熟;可是买菜、做饭、拖地之类的家务活,却使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当我握着立起来比自己还高的拖把时,调皮的拖把似乎有意地戏弄自己的小主人。我指东,它向西,故意不听我的使唤,把污水弄得满墙壁都是,急得我直想哭鼻子。我越恼火,拖把越捉弄人,地板上乌一块、亮一块,简直就像大花猫的脸。那一晚,为把拖把驯服,我一遍一遍地琢磨,直到夜深人静。邻居王奶奶一觉醒来,发现我家的灯还亮着,心疼地劝我早点儿休息。我哪里肯罢手,也顾不得王奶奶是否要睡觉,硬缠着她给我讲诀窍。经过反复练习,拖把终于不再欺生了,只是我的手掌上磨起了一个大大的血泡。
时间一长,无师自通,家务事一样样动手做来,居然像模像样。每天,我的家务日程排得满满的,6点起床,给爸爸倒痰盂,给妈妈倒吐物的桶子;接着上街买他们爱吃的热汤面,照顾他们吃饭,然后洗碗。收拾完毕后自己洗脸、刷牙、梳头,背上书包,并将饭蒸在煤炉上,才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先到市场买菜;晚上则是照顾父母吃饭,收拾饭桌,打扫房间,然后才静下心来做功课。
爸爸的病休工资每月仅61.8元,妈妈的工资虽因癌症从优对待,每月也仅有130元,经济的拮据是可想而知的。我知道家里的窘境,因而买菜积累了不少经验,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刚上市的新鲜菜不买;二是买大人们还过价的菜;三是给爸爸妈妈买他们各自喜欢吃的菜。我自己呢,则将最喜欢吃的鸡腿藏在心里,买最便宜的菜吃。
以上是何蓉带着些幽默的自述,里面饱含着艰辛,但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读出很多的自信和智慧。
真正的自信多是要孩子自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独立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难题来获得的,这些社会性的行为带给孩子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学习所不能替代的。当然,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些方面都可以从容处理时,他就完全可以独立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独立克服每一次出现的学习中的难题。不要剥夺孩子体会成就感的每一个机会,不要忽视每一个可以让孩子充满勇气面对生活的机会。
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只看到这事本身和当时当地的表面结果,其实,有些东西是在长期地潜移默化中产生的。每一件小小的家务活里面都蕴涵着巨大的学问,在愉快的劳动中,会不知不觉学到很多东西。
详见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 魏书生   陶继新  著 -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