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盘
沪指今日震荡回调,收盘小幅下跌0.43%,收报2941.62点;创业板指走势稍弱,收盘下跌0.99%,收报1650.29点。市场成交量低迷,两市合计成交3683亿元,行业板块多数收跌,科创板股票逆市走强。
23日,沪深两市股指集体小幅低开,随后缓慢震荡走低,尾盘出现一波小幅的跳水行情,跌幅扩大。科创板、农林牧渔板块逆势领涨,其他板块集体陷入低迷。
截至收盘,沪指报2941.62点,跌幅0.43%,成交量1396.54亿元;深成指报9567.75点,跌幅0.77%,成交量2286.69亿元;创业板指报1650.29点,跌幅0.99%,成交量829.8亿元。
盘面上,行业板块只有农林牧渔、家居用品、运输装备三个板块上涨,电信运营、酿酒、仓储物流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棉花、昨日涨停、数字货币、短视频、彩票概念等涨幅居前,语音技术、疫苗检测溯源、燃料乙醇、快递、增强现实等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960只个股上涨,其中方盛制药,网达软件,丹邦科技等63只个股上涨幅度超过5%。2581只个股下跌,其中麦捷科技,广信材料,浔兴股份等30只个股下跌幅度超过5%。
换手率方面,共有21只个股换手率超过20%,其中瑞达期货换手率最高,达35.2%。
今日消息
创投引领近3000亿解禁大潮
本周内,受解禁压力的影响,相关个股纷纷挂出跌停,有解禁压力大的个股曾在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连续跌停。
四季度将再次掀起新一轮解禁潮,“与年初以定增机构配售股份解禁为主的上一波解禁潮不同,本轮的解禁压力已从一级半市场再次向一级市场过渡。”
从今年9月份开始,A股上市公司的解禁家数明显增多,不仅如此,沉寂已久的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创投机构开始取代解禁大军中定增机构的位置,成为主力。
今年10月,A股上市公司中有147家面临股东解禁。其中,由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为主导的共计59家,该解禁股份类型占比最高,为40%。而在接下来的11月,在所有164家解禁公司中,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为主导占比已回退至30%。
限售解禁阶段统计2019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占比较小的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类型,在11月直逼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类型。不仅如此,在首发原始股东中,来自机构方面特别是创投机构的占比明显比10月份更为密集。
相比于10月份首发原始股东中多数为个人投资者,在11月的相关公司解禁股东明细中牛妹发现,部分创投机构将解禁的股份已经超过所有解禁数量的40%以上,且所有待解禁股东均为创投及其他机构在其上市前所持有。
如迈为股份最新解禁日期统计为2019年11月11日,本次解禁数量1591.89万股,全部可实际流通,占总股本的30.61%。其中,解禁股东明细中,苏州金茂新兴产业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吴江东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浩视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吴江创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苏州市吴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成本次减持的队伍。
招股说明书记载,这五家机构均在迈为股份完成股改前的增资计划中进入,上市前曾承诺12个月的限售期。尽管目前公司仍未公告股东预减持的计划,但市场情绪似乎已经对其有所反应——10月以来,虽然公司给出前三季度预增,但股价也从月初的168.50元/股阶段高位连续下跌,截至今日收盘报137.15元/股,区间跌幅达18.61%。
由于目前创投机构在A股上市公司的渗透率越来越高,部分持股占比较高的个股应是投资人抵御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重点。郭厚利告诉牛妹,定增持股尚有托底价,“但始终是二级市场的既有价格,即便在参与时有所折价,但如果获利盘不高,一般不会选择抛售变现”。不过他指出,公司在上市前的估值已经被一级市场推高,“事实上,从机构投资项目上市之日起,即便按照发行价卖也有得赚”。
可见,在成功上市之后,一级市场的创投股东赚钱效应就已经阶段性显现,但毕竟只有把股份减持获利了结之后,才算真正退出。那么留给上市公司的股价冲击就显而易见,特别是对减持底价没有实际要求的他们而言,从发行价到现价之间都是他们的操作范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具指导功能,本文所提及股票不做任何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