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位名叫天天的小朋友因模仿网红李佳琦在网上走红。在抖音上,天天有70多万的粉丝,短视频有四百多万的点赞。
01
视频中天天模仿着李佳琦说话的语气,“哦买它”等词语模仿的惟妙惟肖,但是天天却并不是推销口红,而是在自娱自乐地推销“文具”。
当然一切的口吻都是在模仿李佳琦的语气,看天天小朋友的这段视频,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小版的李佳琦一样。
作为回应,李佳琦送了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套练习册。
让人一边笑的肚子疼,一边感叹,这届小朋友确实有点不一样,与80后、90后从小纠结“上什么大学”的烦恼不同。
今天的95后、00后们似乎正面临一个新问题:选择好好读书还是选择当网红?
02
2018年,中国新闻周刊旗下的《有意思报告》曾做过一个95后就业观的图解,其中提到,54%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是主播和网红。
抖音、斗鱼、B站、小红书等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正帮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到大众面前,与此同时,也带动了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红月入百万、月入千万的新闻屡见不鲜,他们的“带货”能力更是不输明星。
网红经济的兴起为一部分年轻人实现了把爱好变现的梦想,但也不免让一些人走进认知误区。
如果当网红就可以赚钱,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读书?
03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讨论。
20年前,17岁的韩寒以一篇《杯中窥人》获得全国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但是,还在上高一的他严重偏科,对数理化完全没有兴趣。第二年,他就以写长篇小说为名办了休学。
除了韩寒,还有同为80后的茅侃侃、李想没有高考,便走向IT创业,20出头就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媒体将他们称为“京城IT四少”、“80后创业新贵”。
很多年轻人,以韩寒、茅侃侃等人为偶像,效仿辍学,认为读书没有用,不读也没关系。
但是对于韩寒他们来说,却并不是这么想的。
去年韩寒在微博中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这说明他在一项挑战中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而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
韩寒说:“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李想也在下面评论:“我如果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我才不创业呢。正是因为考不上好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我才创业的。如果你既找不到好工作,又不愿意创业,真不如好好上学。”
04
网红经济的发展,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本身并不是一件与学习冲突的事。就比如引发无数网友模仿的网红李雪琴,就是学霸一枚。
还有「见习宇航员」小宇,他是清华大学医学博士,拥有近100万粉丝;而「面人郎」第三代传人、《最强大脑》选手郎佳子彧,如今在北大艺术学院读研,刚开抖音一个月,已经获得了10万人关注。
一直在关注年轻人状态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谈到关于当网红赚钱还是埋头苦读的讨论,他直言:“读书是基本功,不做不会长久,什么书都要看。”
如果只是想走捷径,做什么都不会长久。一炮而红仿佛很轻松,但过气同样很容易,有趣搞笑、颜值高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就算是做网红,也需要有足够的智慧,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在人潮中不被淹没,释放源源不断的魅力和新意。
05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刷抖音、看游戏直播、在小红书发表种草笔记、随时随地拍Vlog,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年轻父母的日常写照。
孩子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这些影响,容易沉迷其中,这就需要父母把控好短视频和直播对孩子的影响,不要过早过多把孩子变成流量。
对于孩子一生而言,未来有大把时间去深入研究这些新兴事物,但小学、中学对一个人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的形成却非常关键。
如果孩子过多受短视频和直播的影响,学习很难集中注意力,更别提有一个好成绩了。
因此,需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对这些社交平台以及网红经济的认知,在允许孩子放松的同时,给孩子留一片学习的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