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人物访谈这位考霸开了什么挂:90天考研,15天学书法,3天考教师资格证

人物访谈这位考霸开了什么挂:90天考研,15天学书法,3天考教师资格证

阅读量:3753649 2019-10-24


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本期嘉宾:雪阳(化名)
成就事件:90天考研,15天学书法,3天考教师资格证;大学四年,书法专业成绩年年第一。
访谈形式:“微信+分享稿”访谈
访谈内容:学习、备考的误区,成功经验,备考的具体实例。
温馨提示:文稿有点长。为什么文稿会长?因为干货实在太多!请一定要认真看完,家长可以收藏起来给孩子看。
 
方方:雪阳你好,欢迎你成为“学门”第一期“人物访谈”的嘉宾。
雪阳:你好,“学门”的读者朋友们好。
方方:你90天考研,15天学书法,3天考教师资格证,学习、备考效率这么高,这真是“考霸模式、速成人生”啊。请问,你是不是从小学东西就这么快的?
雪阳:不是的,我虽然出身教师家庭,但在家里是学历最低、成绩最差的。初中的时候成绩下滑得厉害,还找不到原因,那段时间非常痛苦和灰暗。
方方:但你现在真的很厉害,在学习、备考上非常成功,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和大家分享吗?
 
雪阳:在分享方法前,我想先讲讲“误区”。
方方:误区?好的,那你觉得我们需要避开或者走出哪些误区?
 

雪阳:误区一——傲慢。
方方:傲慢?你也曾经傲慢吗?
雪阳:是的,很傲慢。这傲慢的种子很早就种下了。
在我小的时候,我妈妈每天早上都会播放《唐诗三百首》的磁带,我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的时候,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
五岁那年,我一年听记了500首唐诗,不需要特意去背,到现在依然张嘴就来。
基础打好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任务,我都是很轻松就完成了。
这个结果,让我误以为学习就是很简单的事,我好像不需要努力,就能取得别人努力后才有的结果。
慢慢地,我就变得傲慢、眼高手低,把一些“唾手可得”的成绩当做骄傲的资本,开始藐视做事的过程,追求学什么都“一遍过”,如果不能“一遍过”,我就会不耐烦,结果初中以后成绩下滑特别厉害……
其实,我忘了,我在记住诗词前,是经过了很多次的重复的,那种“重复的功夫”,才是成功的原因。
方方:是啊,不下功夫,怎么能成功?找到原因就好,同时要为你妈妈点个赞,妈妈们可以学起来。
 
雪阳:误区二——没有远见,没有野心,想当“差不多先生”。
方方:“差不多先生”?
雪阳:对,“差不多先生”。
为什么有些人拼命努力,有些人却只会一点点努力?这取决于战略与格局的大小。
比如一名考生,他考到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还是随便一个本科院校,那不是在填报志愿的几天里决定的,而是必须一个家庭、一个有野心的孩子,提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开始布局的。这个,就是大局观和战略部署。
有了必须争取的目标,才能环环相扣,良性攀升,后一次的发力都建立在前一次的扎实基础之上。
我们有时会安慰自己,说起点不重要,但是在北大还是在大专,完全是两种人生,两种视野。
如果有远见和能力做到战略布局的,那么这件事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就像“考霸营”核聚老师说:
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再高都不算高。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捍卫它,不要打折。
方方:“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捍卫它,不要打折”,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雪阳:就我来说,我当时没有这种非清华北大不可的决断,没有非争第一不可的战略,导致我一步步允许自己做个“差不多先生” 。
在战略上追求“差不多”,逃避竞争,结果也是“差不多”,甚至更糟。
对于一个考生来说,考到哪里、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是第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方方:现在这种“差不多先生”太多了,都是缺乏决心和布局的。
 
雪阳:误区三——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视若无睹。
雪阳:在考研之前,我问过师兄,问他是怎么考出四门课都是全国第一的成绩。
他说没别的,参考书里所有的知识都记住,看不会的就抄,一遍不行就100遍,直到会了为止。
我这样做过,但只做了一二遍,就觉得太浪费时间了,就放弃了。结果出来之后,我发现我错了,如果当时我肯照着师兄的话去做,应该也是专业课第一名。
别人已经拿到第一名,我却对他的经验熟视无睹,各种傲慢,不去照做,那结果就不会是第一名了。
方方:成功的经验的确值得重视,我记得当年苏轼也是喜欢抄书学习的,这就是“重复的功夫”吧,肯下苦工。
雪阳:是的,不一定是100遍,但肯定到学会为止。
 
误区四——以为什么都要慢慢来,喜欢持久战。
方方:不要持久?要速成?
雪阳:是的。在我备考的经历中,有一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也分享给大家。这句话在《从0到1》这本书里,彼得·蒂尔时常问自己:
如果你计划用十年时间取得成功,那么你应当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不能在6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它呢?
也是这句话,治愈了我80%的拖延症、焦虑症,让我能90天考研,15天学书法,3天考教师资格证。
方方:速成当然喜欢,可真的很难做到。

雪阳:这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二部分了——我在备考中做对了什么。
方方:好期待,洗耳恭听。
 
雪阳:做对的第一件事情——理智取舍。
因为我备考的时间都不是很宽裕,就要学会舍弃一些不能把握的部分。
比如说,考研的时候,我发现政治经济学是我不擅长的部分,那么我先把此类不擅长的部分前置,识别出它们的分值比例,会不会占用我的高分成绩,如果既不擅长,提升起来又性价比极低,我就把这一部分舍弃了,只剩下我觉得有把握的那些,彻底抓住分数。
这个策略,我从高考、艺考用到现在,每次都能帮助我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抛弃掉不擅长的,发挥擅长的,只要对擅长的部分不傲慢,老老实实把握能把握的点滴,取得一个相对的高分,是一个既心安又有成效的策略。
而不是相反,会的也拿不到高分,不会的总想弄会而浪费时间。
放弃一部分,反而能得到高速增长。
方方:对,是要学会理智取舍。
比如高中生,高二前选择科目的时候,就要选择自己擅长的。
临考前,要抓住能重点得分的,不能一味攻难题,却连基础题的分数都拿不稳。
考试过程中,也不能为了不会做的考题而耽误了会做的考题。
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不是在时间很宽裕的情况下,不经权衡就放弃,而是在非常时期理智取舍。
 
雪阳:是的。等放弃了不能把握的,就要对能把握的做第二件事——下笨功夫。
比如考研的时候,我先刷了五年的真题,不管成绩是0还是60,都先做这件事。因为这是一个检验自己知识漏洞的动作。
如果先看书再测试,那将一直摸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水平,并且心里也是一直惧怕着考试的。
而把检测前置,就等于自动摸清了什么不会,再去对应着把知识点补上,做成进步本,针对性更高。
并且,这么做的好处是,你能在早期就把真题的类型和你不会的题目类型,合并同类项,便于你日后精准爆破,否则看参考书三个月也做不出一本进步本。这样做是把日常当考场,考场就是日常了。
我在12月份没有再复习了,而是专注3个小时内的答题速度,训练自己答题的时间分配。很多考生上考场的那一刻,都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从容答完试卷的,更别说准确率了。如果这样,那成功也是模模糊糊地成功,总结不出来自己到底做对了什么。
从检测到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我大概来回经历了三次,覆盖到85%的内容,每三天写完一只笔芯,打印并标记的纸张超过3000页。
做对了步骤,调对了心态,功夫到了,结果也自然而然产生了,虽然笨,但不苦。
方方:先检测,再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的确可以省时增效啊。这样地主动学习,真的是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最后阶段训练答题速度、调整时间分配、总结应试技巧,完全可以做到胸有成竹、考试不慌啊。
 
雪阳:做对的第三件事——对标优秀。
我高考艺考的时候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书法专业,因为傲慢落选,原因很简单,我每天练50张毛笔字,我的师兄——山东考生每天100张。在准备阶段就以绝对优势碾压了我,我心服口服,也因此有了对标的榜样。
所以我考研的时候,心里每天都会提醒自己这个残酷的真实案例,与他们的动作对标。
我9月16日从工作的地方辞职,到12月17日考试,中间几乎没出过家门,两套睡衣穿到磨破,笔芯用掉89根,进步本20本以上。
我是以一种比较匆忙的时间去做的这些,如果从暑假开始会更有把握一些。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还是有傲慢,没做到和师兄一样的程度,所以我考研时没能各科全部第一,很遗憾。
所以备考的时候,一丁点的满不在乎都会导致结果的走向,这是巨大的教训。
方方: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有了榜样,就更有动力。对标优秀,人人都该做到。
 
雪阳:做对的第四件事情——精准爆破。
我就拿学书法做个例子吧。
我学书法,主要是对一个笔画的精准爆破,就是“蚕头燕尾”那个横画,这是演变成所有结字所有字体的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别说用两周,用两年时间专门攻克这一个笔画都不为过。
前期,我每天对着这个笔画几千次地重复,不知道写掉多少纸。
没有别的训练,这个就是最少必要知识,也是奠定一切的基本功。
所以在后期,对于五种书体,老师没再特别指导过。但是我一笔一划地照临,相似度高达80%。这和知识的可压缩性是相同的原理。
这种艺术类的技能,看起来有不少天赋的加成,其实不是的,它和别的学科一样,也需要前期对于经典的100%的掌握。
别人的第一笔从哪里下笔,哪里收笔,倾斜度多少,弧度多少,都是可以完全照临的,不需要自己发挥。
有很多人,往往是在照临阶段没做到100%的一致,在扎根的时候就想发挥自己的新意,所以几年都不像那回事。
方方:“精准爆破”,精准定位了,才能集中爆破。你能再帮我们解说一下吗?
雪阳:好的。精准爆破,就是去做一件事的最少必要单位。
比如蚕头燕尾这个笔画,它其实写得快连起来的话,是横躺着的阿拉伯数字“8”。
这个笔画几乎把中国汉字或者说书法的各种字体,全部贯穿、涵盖:所有的横竖撇捺都是从这一个本质的笔画演变出来的;所有的笔断意连,实际上都是对横躺着的“8”的一次次再现;所有的势都是这个动作的扩大版、缩小版、开张版、紧凑版。
这件事如果知道的话,立马速成。不知道的话,可能一辈子也概括不出来这么一句,就像设计,简洁就是最少必要单位。
简无再简的东西,就是必须暴力掌握的本质,也就是粉末化的最小单位。
方方:哦,就是要找准最基础最重要最本质的,进行重点突破。就像当年达·芬奇的老师让他画鸡蛋,就是为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雪阳:对,就是必须要精准定位到那个本质的、最小的单位,然后咬紧了,重点突破。
方方:在“重点突破”的时候,其实也不是机械重复,而是要加入思考吧?
雪阳:是的,在重复中不断对比,不断加深思考,就能不断调整,不断精进。
方方:我们书写不好的同学可以学起来,集中时间改进自己的书写。
 

方方:谢谢雪阳分享的四个成功经验——理智取舍、下笨功夫、对标优秀、精准爆破。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你可不可以再举个更详细具体的例子。
雪阳:好的,那就说一下我3天备考教师资格证的具体方法吧。
方方:欢迎欢迎。
雪阳:第一,纵向串一遍。
我的教材就是最常见的红色三套书和配套的卷子。我用一晚上的时间把所有的试卷,也就是真题,不慌不忙地做了一遍。
不要先翻看教材,要先摸底,看一套卷子上到底有没有自己会的部分,这一部分用来给自己树立信心;再看卷子上有没有不会的,或者从来没见过的部分,这部分用来认清自己到底哪里薄弱,再去查漏补缺。它类似于科目一和科目四的刷题、纠错、改错,再一次次消灭错题,直到接近于满分。
这是按照试卷的年份纵向来串一遍,大概做到心里有数。把你手里能做的真题空出来最近三份不做,其他的确保在一个集中的时间里,一次性刷完。
这里的要点是心无旁骛,完全不被别的事情打扰,像个机器一样刷题。不管会不会、对不对,先做完那些题,主观题要写下要点接下来好对答案。一门刷累了就换另外一门,这样轮休。然后开始对答案。
在这个密集的时间里,你会发现你做对的题目一直在复现,不会的那类题目也一直在复现,这个时候对答案也是复现的其中一遍,因为你的余光会不自觉看一眼具体哪里对哪里不对。
 
雪阳:第二,横向过一遍。
纵向的一遍过完了以后,再从横向着来。
先过主观题,比如第一题,从2015年到2019年所有的题目和答案,你可以先集中浏览一遍,如果它每年的题型和内容完全不变,那么等于说你可以合并同类项了,只需要彻底掌握每个题型的一个模板,整个主观题你都能拿下了。
第二题也这么横向凑在一起,看能不能合并,第三题也是如此。
我记得当时我整理的时候,主观题有“学生观”“ 教师观”等这些非常稳定的考眼,每年都在出同样的题。
那么利用这个规律,你只需要彻底掌握一道关于“教师观”的答法,等于这一类的题都掌握了,不管它怎么更换题干,只要题眼不变,你都是可以拿到分的。
其实,它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东西的,抓住本质就能解决。
等到这个横向的、可以合并同类项的题目,你总结出共同点了,那么把这个题型的题目和标准答案都摘录到进步本上。
三门考试,主观题的总题型不超过20个,所以这些分都是短时间内集中记忆或者反复抄写,就可以通过的。
 
雪阳:第三,用好进步本。
经过这么集中的纵向和横向梳理,以及横向的时候主观题的进步本整理之后,那就是还剩下客观题的零碎的小知识点。
可能会让人感觉到头疼,但是你纵向的那一遍,不是白刷的。它就是帮你直接对应需要着重记忆的点,你需要及时去查参考材料。你在刷题的时候做对的题,很多是你以前积累的知识在起作用。
那么你错的这些题,一要记录题目,二要记录解析,三要记录它对应的教材的知识点,这就是全部、完整的进步本了。
它既帮你一下子拎清你的弱项,也能帮你大海捞针、定点突破,不至于拿到三大本厚厚的教材就没了复习的欲望。
同时,尽量保证你的时间高度集中。
进步本完完整整做好之后你会发现,这三大本书和这一摞卷子,其实也没多少内容。
我在做完4本进步本之后,如释重负,就根据这些反复看,一直写。
我在候场的时候看大家都在背啊记啊,我拿出纸和笔,在默写主观题和我认为不牢固的客观题的要点。
就像21天暴力突破英语一样,你需要有记录,你需要检测自己,而不是看书。
很多人的成功经验已经证实:测试效应、真题前置、随时随地考自己,是科学又高效的学习方法。
 
雪阳:最后留下三份卷子,最后一天去考自己,看看时间把握和题型知识点还有没有什么疏漏,然后再对答案,然后继续整理到进步本上。
这之后,你不用再走哪都带着三本厚书了,只要反复翻阅进步本,不断抄写、默写标准题型就可以。
说实话,我这三天,就像自己编了一部闯关游戏一样,乐在其中。所以上考场的时候,我觉得这些题都是来为我服务、给我送分的,我完全知道它会怎么出题。
并且还有一个比较奖励人的事情就是,有一门考试的最后一题是大作文,写教育的长板、短板理论,这个正是我之前看过也思考过,并且还动手写过的内容,所以我的答题速度也非常地快,一气呵成。
总之日常的积累可能影响知识压缩的程度,但是从战略上说,不建议把战线拉太长,能速战速决的,一周搞定的不要延长到一个月;不过,多提前准备也是没问题的。
不要像我一样卡点,万一最后三天又面临其他突发事件,那么就会比较被动了。
这个思路用在我最近的申论复习里面,也是同样高效的。
先测试后对答案,再针对性地记录进步本,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但准备充分而全面。
 
方方:谢谢雪阳的分享,这么详尽的叙述,我们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仔细地分析和借鉴。真的很感谢你!
雪阳: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大家,祝大家都在可复制成功的道路上飞奔,勇猛精进!
 

访谈总结:
雪阳能做到90天考研、15天学书法、3天考教师资格证,大学四年,书法专业成绩年年拿第一。固然有她以前的积累,但方法是更重要的。
我们首先要避免四个误区:
四个误区

傲慢

没有远见,没有野心,想当“差不多先生”

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视若无睹

以为什么都要慢慢来,喜欢持久战
我们还要做对四件事:
做对四件事

理智取舍

下笨功夫

对标优秀

精准爆破
物理学家费曼说: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
不能理解的,自然就不能运用,不能从中受益。
希望大家能仔细研读雪阳的分享,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情况,创造自己的学习、备考秘诀,早日开启 “考霸模式,速成人生”。
小编有话说雪阳,是我在线上课程认识的一位朋友,我有幸能认识她,邀请她来我“学门”做分享。她马上就答应了,百忙中接受我的访谈,这一切都是无偿的!她只说:“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大家。”



学会这几招,白天高效工作,晚上治孩子拖延症

心理学家说: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可能是因为你的养育方式错了

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来看看孔子的教育智慧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