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场秋雨一场寒,转眼燕园又到了银杏金黄的季节。在这段暖气未到,而秋寒不减的时间里,燕园学子依然忙碌着。陪伴关爱留守儿童,给老人们送去温暖,同辈互助辅导小组……他们用真心和陪伴,让这座园子,也让整个秋天变得温暖。
Day 1 : 在雾灵山,环科人点亮
“10后”的绿水青山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序属三秋,雾灵山脚下的河北兴隆县也早早进入了寒冷天气。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十余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这是他们第九次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们。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不论是互相自我介绍、写信、作画、环境知识问答等室内活动,还是踢毽子、打沙包等户外活动,都增进了小朋友和北大这群“大朋友”之间的了解,为彼此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离开兴隆的早晨,志愿者们心中除了留恋与不舍外,还有一句深埋在心底的话:“兴隆,让我们明年再见!”。衷心希望雾灵山的孩子们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关怀,健康快乐地成长。
Day 2 : 在定福庄,社会(学)
“00后”青年开讲啦!
社会学系青协赴定福庄支教
秋临,寒意稍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又一次来到朝阳区安民学校定福庄校区开展“音画梦想”支教活动,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第一次支教课程。志愿者们根据经典故事《小王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结合情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思考,进行添画制作的游戏,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
孩子们打破了一切隔阂,热情地参与课堂,活泼地分享者自己的故事与想法,热切地与志愿者伙伴们交谈……他们的快乐与成长,就是这个课堂最大的意义。
Day 3 : 在万寿康,一群心理
年龄“90后”的“90”后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万寿康医院敬老活动
秋风乍寒,却吹不灭志愿者们的如火热情,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志愿者们来到万寿康医院,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夕阳送暖”活动。同学们谦虚和善,老人们和蔼健谈,很多老人已经90多岁了,笑称自己和同学们一样都是“90后”,医院变成了聊天室,氛围温馨而又欢快。
同学们临走前,老人们提出了对他们的期望:“要认真学习,也要锻炼好身体。”“要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出力。”这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相互的,国家和民族复兴的责任需要从老前辈们的身上接过来。
Day 4 : 在石景山,这里有一群
暖心的社会(学)青年
社会学系青协“乐龄”社区敬老活动
乐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位于石景山古城街道水泥厂社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们来到这里,在当地社工的帮助下,开展了一系列敬老活动。
不论是通过电话探访询问老人近期的健康状况和居住状况并进行如实记录,还是在上门探访中与爷爷奶奶们面对面,询问近况,发放环保袋,宣传驿站工作和乐龄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们都在“行行重行行”这一社会学学科操守的指引下,在身体力行中为社区的爷爷奶奶们送上了陪伴和温馨,衷心祝愿老人们身体健康。
Day 5 : 看过来,这里的数学
学霸其实很“暖”
数学科学学院举办高数辅导班
今日,有这么一群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同学,他们顶着萧瑟的秋风来到高数辅导室,响应高数求救者们的呼唤!上周的新传105室和理一425教室出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高数辅导志愿者们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写画画,来参与活动的同学们在旁边认真听讲,满脸洋溢的是幸福和崇拜。
高数辅导活动结束时,很多同学都在便利贴上写下了对志愿者的感谢,这一刻,不涉及物质和利害,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友爱。在北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扶持,每天都在小到宿舍、班级,大到学院乃至整个校园里进行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心怀社稷三秋暖
同俦相助情意长
阵阵秋凉带走了银杏的叶子
却带不走同学们投身志愿服务的热忱
每一股暖流都是由
一滴滴温暖的水滴凝聚而成
让我们拿出心底的温暖
让这座园子升温
供稿 | 社会学系、数学科学学院、心理认知与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字 | 司哲
排版 | 徐僖婧
审核 | 户国栋 王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