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爱旅行——广东 广州 沙湾镇

爱旅行——广东 广州 沙湾镇

阅读量:3758450 2019-10-24


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安迪·安德鲁斯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诞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沙湾飘色不愧为名闻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还有醇香诱人的传统小吃——姜里奶。沙湾享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沙湾古镇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并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全镇现存以留耕堂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约100多座,还有一筒竹、三间两廊、高楼、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筑。作为广东省民间雕塑之乡,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艺术精品,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历史
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由于建在古海湾半月形沙滩畔的“猪腰岗”上,故名“沙湾”。又因选址在青箩嶂旁而一度被称为“青箩乡”。沙湾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在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沙湾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大量祠堂、庙宇等古建筑和商业遗址、民居遗址保存完好。
特色景观
宝墨园 始建于清末民初,以弘扬包公清官文化为主线,特具岭南园林建筑风格、南国水乡特色。园内艺术精品琳琅满目。

留耕堂 始建于元朝正年,是番禺区年代古、规模大、艺术精、格调高的何姓族人的祖祠。以柱多而闻名,一共112条木、石柱,它汇集了元、明、清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建筑中高超的砖、木、石雕手工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闪烁着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光彩。

魁星楼 又称“水绿山清阁”。这是源自“鲤鱼跃龙门”、“文魁独占鳌头”传说构想建筑的。该楼始建于康熙六十年,距今已280多年。何氏先祖以此激励后人发疯图强,勇夺头标。
鳌山古建筑群 位于沙湾镇三善村鳌山脚,由报恩寺、鳌山古庙、社稷神庙、先师古庙、神龙古庙、观音庙等组成,是一处别具特色的古庙群,属清代建筑,保存完好。

民俗文化
沙湾飘色 流传于广州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广东各地流浪艺人每逢酬神庙会,便打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称“赛声”或“彩声”。后来发展成马匹上装扮的“马声”、水上装扮的“水色”,而装扮在托上由多人抬着游行的称为“飘色”。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由2—3个小孩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

美食
沙湾姜撞奶
沙湾姜撞奶是广东省一道传统甜品小吃,将鲜水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与老姜汁撞在一起,便成了既像豆腐花又像蒸水蛋一样稀中带稠的美食,却比豆腐花、蒸水蛋香滑甜爽,且有温中、调胃、驱寒、养颜的功用。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

狗仔粥
狗仔粥”原名“九仔粥”。话说清代有位财主,家中9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儿子不受宠。前8个儿子先后成家,争着要父亲分家产。财主没办法,只好将田产分作9份分给儿子。谁料,8个兄长联手欺负九弟,把最瘦瘠的田地都给了弟弟。分家后,财主按月轮流到8个儿子家中吃饭,唯独不到九仔家。
春来秋去,财主已是年近古稀的沧桑老人,身边只剩下两埕埋在自家花园的白银。某年的除夕夜,本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可8个儿子互相推诿,都不愿意接纳老父。饥寒交迫之下,财主只好步行到九仔家。回家的九仔见老夫坐于门槛之上,顿感意外。问明原因后,九仔便把父亲引进屋内,并为他准备一道特别的团年饭。

手把手分享时刻
沙湾镇是全广州市第一个广东省教育强镇。2017年沙湾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2019年1月9日,沙湾镇凭借广东音乐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手把手爱旅行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一次的旅行
都想与你同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