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作者:Karen,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副主编
前段时间知乎热榜上有一个问题:家长和小孩子做游戏时,是该赢还是该故意输?
有一个回答是这么说的,输赢并不重要,如何看待输赢才重要。 但这谈何容易。特别是在竞技体育中,“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能够站上最高领奖台的人永远就只有一个,那其余的千千万万的运动员呢? 今年,Netflix就将镜头对准一群“失败”的运动员,拍了一部评分9.2纪录片《铩羽》(又名《败局启示录》)。
正如其名,铩羽而归,八段回忆,八个有笑有泪的故事。
曾被父亲逼着走上拳击之路最终却在好莱坞找到自我的昔日拳王;
从体操到花滑一直在不断打破传统,甚至在比赛中表演后空翻被判出局的黑人花滑选手;
有在撒哈拉沙漠马拉松中差点丢掉性命的长跑者;
...... 在这个赢就是一切的时代,闪光灯都聚集在了那唯一的胜者上,但没有人会一直保持成功。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些失败者一步步走向失败,经历低潮甚至差点自杀,最终却选择与失败握手言和。
他们输过吗?输过。他们输了吗?没有。
《铩羽》不止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启发,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这人生中必经之事。 01拳击手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骗子
第一集的英文标题为The Miscast Champion,“该当演员的拳击冠军”,这个词语完美双关了本特的人生。
本特是最特别的一个主角,因为他从未热爱过拳击,更别提要当一个拳击冠军。
他人生的前半段可以说是被父亲绑架了,父亲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是Bentt人生中的最大反派。
本特的父亲是拳王阿里的铁杆粉丝,他把本特送到拳馆,希望他能够成为下一个阿里。
尽管本特告诉父亲:“我不想再去拳馆被打了”,父亲也毫不在乎,抽出天线将本特打得鼻青脸肿。 “因为他试图通过我去间接地感受到作为拳击手的生活。他从来不曾教育过我,他只想主宰我,这两者有云泥之别。”
在拿下了5次全国冠军后,他成为了职业选手,只因一心想要摆脱父亲的监管。
但职业赛和业余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处女赛上他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对于一名拳击手而言,没有什么比在公开赛上被对手击倒更羞耻的了。
本特回到了纽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自我厌恶、自我憎恨中,还要被各式各样的人议论嘲笑。
他每天泡在酒吧,醉生梦死,试图抚慰自己内心的伤痛。 一天晚上,他回到家在公寓里找到了一把手枪打算自杀,几经尝试,他放弃了。
“想死却又怕死。”他需要一次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找到了前拳王埃文德的教练,然后一口气赢下了10场比赛,最终得到了和当时的世界重量级拳王汤米 ? 莫森决战的机会。
刚刚开场,本特就被逼到了围绳处,对手的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
本特回忆当时比赛的场景,只听到脑子里有个声音说道,“你不能再被击倒。”
他赢下了比赛成了拳王,这远远超乎了他的预期。但人生总是如浪潮一样有起有落,好运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在之后的一场对决中,他被对手海德击中头部,直接昏迷过去,送进了急救室。
在他昏迷时,听到他的父亲说:“Let the fucking guy die.(让那个该死的家伙去死吧)”这句话像一颗子弹一样击中了本特,让他觉醒。
在昏迷了4天之后,本特终于醒了。他的医生告诉他:“可能你再也不能拳击了。” 他感到了解脱,这是死亡,却也是他新生活的开端。
后来他从事过专栏写作、演员、拳击指导,做过很多事,最重要的是他做回了自己。
和本特合作的演员说,“我认为本特明白生活在于坚持,很多人经历过低潮,毕生没有走出来,监狱里挤满了那些深陷低谷的人们。本特知道怎样走出低潮,甚至再历低潮后,再次走出来,并依然锲而不舍,持续人生旅途。这就是生活。” 回忆起那次改变他人生的拳击赛,本特只有感激。
在他看来,拳击手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骗子,因为他们否认一切,又毫无自觉。
“被海德击倒,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那很痛,但如果我没被他击倒,我会依然扮演着拳击手的角色,戴着假面具。” 02谁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世界才是最终的评委
苏瑞娅从小的运动天赋就非常出色,年仅9岁就拿到了单跳的青少年组世界冠军。
但在拿到体操冠军后,她却最终选择花滑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 “我对滑冰的喜爱胜过一切。”
1985年,法国国家花滑教练迪杰来到尼斯办滑冰训练营,她抓住机会在迪杰面前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仅仅三周之后,苏瑞娅的实力就已经超越了2/3他的学生。
迪杰意识到这是一个可塑之才,邀请她来巴黎参加训练。
为了追求梦想,11岁的苏瑞娅决定搬去巴黎,没有住所那就住在车里,日以继夜的练习,仅一年后她就进入了国家队。
迪杰相信她能够成为下一个世界冠军。
不负众望,苏瑞娅在法国全国竞标赛中一共拿下了9个冠军,对于法国而言,她是难得的人才。因为她充满天赋又毫无保留,她虽在艺术表现上有所欠缺却能不断追求技巧上的突破。
但对于世界赛的评委,她是一个异类。
不仅仅因为苏瑞娅在服装、舞蹈动作上的不断突破,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黑人,她的形象并不符合大众期待的“白雪公主”的形象。
有人评论“她的服装像宫廷小丑的服装。”还有更多评委用各种暗语去点评苏瑞娅,“异域风情”“神秘”“独特的滑行者”......
苏瑞娅清楚,她永远无法成为白雪公主,她的最佳选择就是走硬核路线,尝试各种难度极高的动作。
但种族壁垒并没有那么容易打破。1992年法国冬奥会,苏瑞娅不顾教练的反对在节目中表演四周跳,最终获得了第五名,因花滑理念的不同和教练分道扬镳。
1994年挪威冬奥会,苏瑞娅作为最后一个出场的选手毫无比赛优势,再加上节目一开始在勾手三周跳时的失误,让她只拿到了第四名,与奖牌失之交臂。
一个月后的日本世锦赛,她的表现无懈可击,但依旧输给了主场作战的日本选手佐藤,摘得银牌。
她彻底失望了。
她没有站上领奖台,摘下了奖牌,无声哭泣,多年的委屈一瞬间浮上了心头。
作为一名黑人运动员,她必须无懈可击,做到百分百,或者更高。但就算这样,她也永远没有办法站上最高领奖台。
在1998年的日本奥运会上,她带伤回归,这一次所有的规章制度、评委的评判、最终的名次都被她抛在脑后,她在表演时做了后空翻 —— 她曾经的拿手绝活,突破这项运动的极限,打破评委的固有认知。
所有观众都疯狂了。
那一刻,即使她知道赛后会陷入巨大的麻烦,但没有什么比找到自我更重要。
如今成为一名滑冰教练的她,前往有色人种社区和年轻人讲话,鼓励孩子们不要害怕因为肤色而后退。
她说:“比赛获胜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你不需要奖牌去改变自己的一生。因为奖牌并不是真实的,他不是你的一生。”
“谁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世界才是最终的评委,关键在于他们带来什么,他们与世界分享了什么。” 03每条终点线后,都有一条起跑线 撒哈拉沙漠马拉松,是世界上最艰难的徒步旅行。
在极具挑战的地形、极端的天气里,所有参赛者要在5天内跑完240公里。
这项比赛吸引着那些天生的冒险者,那些在不断挑战自我、试图找到自我的人。
参赛者需要在身体和精神上做好双重准备,去支撑自己跑完整个比赛,这不仅仅是一场跑步比赛,更是一场和自然和自己的竞争。 毛罗就是那个不安分的一员。
他曾是意大利前奥运击剑手,退役后他爱上了跑步。对毛罗而言,跑步是自由、是爱、是一切。
撒哈拉马拉松的参赛协议中,需要选手填写一条信息:如果你在比赛中死亡,我们应该把你的尸体送往何处。
那一刻毛罗不是没有犹豫过,但是比起死亡,他更想参赛。第一天,在大风中翻越30公里的盐床;
第二天,继续行走39公里;
第三天,在移动的沙丘中不断往返中行走29公里;
......
这一切都只是开端,真正的竞赛则是在第四天,他们要在沙漠中奔跑85公里,全程耗时在10-36小时之间。
毛罗专注自己脚下的路,他知道在烈日炎炎、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迷路。
在穿越宽4公里、长约40公里的沙漠时,意外发生了。致命的风吹动了小沙丘,沙丘在不断移动,让毛罗辨别不清方向......
沙尘暴持续吹了8个小时,毛罗决定在睡袋中睡一觉保住性命。 但一觉醒来,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没有任何参赛者的身影和赛道地标,毛罗意识到他迷路了。 最初,毛罗坚信自己一定可以被找到,他看到了直升机,发射了求救信号,但直升飞机却径直飞走了。
那一刻,毛罗说“我感到了绝望,那是超越了理性极限的绝望。”
那瞬间开始,已经注定了他是这次比赛的失败者,但他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命而抗争。
他在沙漠中行走,靠喝自己的尿来保持水分,一路上乌鸦一直跟在他身后,仿佛只要他一倒下就会被吃掉,他越来越虚弱,唯有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着他走下去。
他在沙漠中找到了一个圣祠,黑暗之中听到了蝙蝠的声音,为了活命,他把蝙蝠的内脏搅烂再吃下去......
在圣祠外他再一次听到了直升机的声音,便在沙子上写了 help me,甚至用打火机点燃了所有的装备来吸引直升机注意力。
那一瞬间,是悲剧的一刻,沙尘暴再次袭来。
他心如死灰,他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装备没有食物没有水。回忆当时的情形,毛罗说:“人不恐惧死亡,人害怕受苦。”
他选择割腕自杀。 但也许命中注定他要活着走出沙漠,第二天他居然醒了过来。身为一名运动员骨子里的韧性被唤醒,他决心离开寺庙继续前行。
“当我离开圣祠的那一刻,我确信我能活下来,尽管我意识到我又瘦又弱,我经常发抖,我能清楚地看到我手中所有的骨头,我也意识到我的眼窝深陷。” 幸运的是,他被士兵救起。他孤身一人在沙漠中走了9天,从摩洛哥走到了阿尔及利亚后,他活了下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这是你一直在寻找的胜利吗?你会再次参加马拉松吗?”
瘦弱的他笑着回答:“当然!好吧,为什么不呢?”
此时他眼中有一股坚定,他确信自己会再跑一次马拉松,哪怕有过这么惊心动魄的经历。
因为对于毛罗这样的探险者,他们一直在寻求突破自己的极限。当他经历过在沙漠中的极限生存状态,他就再也接受不了舒适的生活。
冒险精神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哪怕他后来又参加了6次马拉松,从来没有跑进过前12名。
但对于此时的毛罗而言,名次早已不重要,他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如果不是因为沙尘暴,我可能会错过很多的经历。我想再次参加比赛,但我对沙漠的狂热比竞争和获胜更强烈。每条终点线后,都有一条起跑线,这次经历给了我生活的乐趣。”
正如纪录片中一名受访者所说,
“我想我们错得很离谱,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关于赢赢赢。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赢家’其中一些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者;而那些所谓‘失败者’对我而言,其中一些是最伟大的赢家。” 迈尔斯.戴维斯有句名言:“有时发现自我需要很长时间”。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输赢并非完全不重要,但更重要的应当是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真正的自我。换个角度看待失败,也许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往期文章
荐读 | 胡歌发文:同志们,永别了!背后藏绝密往事
荐读 | 武亦姝随笔刷屏,老师:若能教她一回三生有幸荐读 | 黄霑侠气冲天,文山画美词甜:中国风最爱哪首人物 | 92岁中国流行歌曲之父:护士,给我输五粮液!
人物 | 她是中国半导体之母,被誉为“中国的哈佛校长”
人物 | 终于明白为何2000万人羡慕李子柒的生活?深度 | 华住集团不注册会员无法入住?曾发生数据泄露
深度 | 英国开太极培训班,欧美魔力广场舞开始了
深度 | 专家建议取消探亲假,网友:??????评论 | 最高级的聪明,是以诚待人
评论 | 真正厉害的人,可以低调到什么程度?声明:“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63076340,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监制:易艳刚 | 责编:刘新华 | 校对:赵岑
觉得不错,记得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