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 10月20日,上海崇明岛前哨湾首个当代艺术群展 《降临》 在前哨村开幕。此次展览邀请了31位国内外著名当代艺术家和小组参展。展览包含了40余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大地艺术作品,分别“降临”在了前哨当代艺术中心和前哨湾景观通道两个区域。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降临”展览“凤凰艺术”专访视频,采访:姚钰琛;摄像:缪越;剪辑:缪越
降临、前哨,两个词都意味着某种前沿、不确定未来的因素,而“前”与“哨”又有着引导向前与探索的作用,“降”与“临”则预示着也许会产生未知与突如其来的事物。就是这样两个独特的词语联合在一起将中国这个小岛引向了“后现代”的新视野中。
▲ 崇明岛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在古代,海岸线没有现在这么远,长江入海口非常宽阔。上海大部分地区都还在海中,崇明岛更是不存在的。由于长江带入的泥沙慢慢沉积,到了唐朝时期崇明岛才有两个小沙洲露出水面。这两个沙洲可以看作崇明岛的婴儿时期,后来又1000多年不断的泥沙沉积,沙洲越来越多,慢慢地连成一片,海岸线也往前推进了很多。到了明清时期,这些沙洲快速生长,有些慢慢地连在一起,又有越来越多新的沙洲出现。直到清朝末年时,崇明岛才长成了今天的模样。
▲ 展览现场
这样一个沙洲小岛原本便是因为未知原因所降临到上海周边,但同时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可将它看作成一个连接着周边城市地区、陆地与海洋的枢纽小岛——一个“前哨”场所。一场别开生面的当代艺术展便降临到了这里,展览“降临”是上海崇明岛前哨湾的首个当代艺术群展,展览包含了40余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大地艺术作品,分别“降临”在前哨当代艺术中心和前哨湾景观通道两个区域。这些“意外之客”也给这个朴素的小村镇增添了不少当代颜色。
“降临”带来的是新生命?
“降临”这个词带着某种神性,便如电影《降临》所示,“降临”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当我们不再一厢情愿的把对方“生拉硬拽”进自己的语境中,不再用自己自以为是的思想肢解对方的思想时,我们才算开始严肃的正视“沟通”“交流”这些概念。就如同这次展览一样,不论是崇明岛又或是降临在这里的“当代艺术”,都不再将这种降临的信号当作是为某种意图亦或是固定逻辑中存在的某种交流。
▲ 电影《降临》海报
影片中运用语言、光的传播等来反向证明了典型的“光在出发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它的目的地是哪里。”从结果出发的目的论——功利主义思维,这也正揭示出了西方主流学术的一个先天不足——柏拉图主义的幽灵。再回到此次展览中,我们可发现,这种“幽灵”已被完全剖出,在柏拉图的语境中,理念具有某种优先性,它先于现实的存在而存在着,这次展览仿佛像是将当代艺术的创造力跳脱出”理念“的阴影之下,降临到了这个从未有着当代艺术“理念”的小岛上。在这一块土地上,通过当代艺术的降临,这个未经当代艺术开发的“前哨之地”又会开启怎样的新世界?
▲ “降临”展览现场
一种新型又陌生的降临方式似乎并未对这个原始的小村庄本土产生大的水花,但笔者认为这亦是一场“蝴蝶效应”,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也都有着独特的对话方式,艺术家Ryan Gander用大理石按照陪伴自己十几年的行李箱原型的外观和比例进行了还原,降临在这场展览中,可以看作艺术家将过去的旅途地与本地进行着同时空的对话。在Martin Creed的作品中一大一小的两只狗在白色的地板上行走,直白的表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与迷恋,不知何时何地何方式会出现何种意外惊喜。Ne?l Beloufa的“棕色雷诺车”里在静态的公路电影中展开,但汽车却止于镜头,让观者无限遐想这辆车将会开往哪里……
▲ Ryan Gander《这里,我升起于你的语言,陷落于你的细节》2016 大理石树脂 34 x 35 x 23 cm (包),47 x 81 x 26 cm (行李箱)
▲ Martin Creed《作品No. 670, Orson & Sparky》2007 单频录像,4’16” 由艺术家和豪瑟&沃斯画廊提供
▲ Ne?l Beloufa《棕色雷诺车》2009 录像装置, 15’循环播放 版权归艺术家和梅隆赫画廊,巴黎/伦敦共同所有
▲ 展览现场
在艺术家徐震的作品《进化—综合力量训练器》中,巨大的健身器材矗立在一进门的空地上,与周围废弃的小厂房展厅更突显的力量感膨胀,常人完全无力操控,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它失去了实际上的使用功能,却带着超级英雄般的威力与建筑感、以及机器固有的极简美感,就像一个超现实的物件降临在了这里,让人不免停足观看来憧憬未来世界。
▲ 徐震?《进化—综合力量训练器》 2019 1065(L) X 909(W) X 800(H) cm
艺术家徐震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表示,“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这个东西放在这之后,整个厂区不太像所谓的创意产业基地,更像一个隐隐约约有一些科幻、神秘的基地,它打破了整个厂区原来的规格,甚至像一个发射平台。”
▲ 徐震?《永生 -波赛冬、乳鸽》2014 大理石、玻璃钢、颜料 280 x 220 x 70 cm
▲ 徐震?《欧洲千手古典雕塑》2014 玻璃纤维混凝土、大理石粉、大理石、钢筋 260 x 390 x 1500 cm
而艺术家徐震的另外两件作品又似回到了远古西方时期,《永生-波赛冬、乳鸽》以西方古代雕塑对神话人物的刻画为基本素材,通过东西经典文化碰撞的格局将全球文明置于更为宽阔的视野呈现出东方传统与西方近代文化对当下生活的历史性影响。《欧洲千手古典雕塑》集合了19座不同形态的西方古典雕塑,但却借东方佛像中千手观音之形,让观者远远观看时竟一时分不清这里立的到底是“佛像”还是古“希腊人”,在周围原生态环境的衬托下竟像是纪念碑一样的物体凭空降临。同样和纪念碑似的《星期六—花脸雪糕》是陆平原的近期新作,他选择了神创造人的日子星期六为主题与如今适合消费的星期六形成了鲜明对比来赞叹人类的这种造物行为。
▲ 陆平原 《星期六—花脸雪糕》2019 玻璃钢、钢 650(L) X 345(W) X 81(H) cm
▲ 展览现场,陆平原作品
若没有固有认知概念
那“降临”意味着什么?
显然易见,这些当代艺术品的降临对于这里是种无需具象语言化的信号。就像《降临》电影中一样十二个外星飞行物降落地球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干嘛,这时第一反应便是与他们进行语言沟通,但是当人类思想得以被语言表达的同时也被语言绑架;我们认知的过去、现在、未来也将我们禁锢在了时间里,但在突然“降临”的外星文明看来,人类的语言和时间观念都如此奇妙莫名,这也正如此次展览一样,抛除了所有对“艺术”的解读,同时也抛除对这个小岛的固有认知,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理解,那么也会孕育出全新的一种艺术生态语言环境。
▲ “降临”展览现场
正如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黄海盛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国家正在大力的开展乡村振兴的工程,怎么样通过我们人居环境的提升,包括我们经济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我们乡村的重新发展。那么艺术带动乡村发展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所以我们想通过文旅结合的方法,来带动整个乡村的振兴。以后也希望通过艺术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此改变原始生态语境。”
艺术家汪建伟的《镍,自然以及环境》将古老元素镍具象化,与自然、环境产生一种联系,但同时又带给人类一种新的思考,剥离我们已有的认知词汇、意义那么将会产生怎样新的认知?那么人类“降临”到自然时与世界的关系又是怎样?
▲ 汪建伟《镍,自然以及环境》2019 不锈钢 328 x 299 x 134 cm
汪建伟在接受“凤凰艺术”采访时所解释道,“我们都说我们降临到了自然里,但是我觉得降临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不是人降临到自然里,这样的话人是一种上帝的角色,也不是宗教里边的说神降临到人间。今天的降临其实是一种世界观的降临,我们人类拥有的知识并不见得能够让我们自然的获取高出你周围任何环境的权利。所以说降临就意味着艺术家的心里必须要有一种放弃对人为主体,或者艺术家有一个什么观念为主体来赋予了一个环境意义的想法,而是你作为与你任何一个环境所平等时,这个平等性实际上就是我说的真正的环境。”
▲ 施勇《可能》 2019 钢板(表面化学氧化处理)、 不锈钢板 150 x 315 x 160cm
▲ 庄辉《公元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三日河北省大名县旧址乡高庄村民合影纪念》黑白图片 19cm×102cm 101cm×662cm 1997
▲ 庄辉《一只被放大的鸟笼》木、小米 300cm×300cm×300cm×2 2019
施勇以语义学的方式,来探讨关于“可能”寓意之下的可能性以及它可触及的现实隐喻性。庄辉运用摄影最原始的功能——记录来完成了一系列以大型团体合影为内容的观念作品。商亮的《拳击人战舰》犹如一个巨大的傀儡降临在乡土中。刘建华将一块块小泥土拟人化,置放在展厅角落里如此庸常无奇,世事万物终究难以逃脱万物伦常的宿命,尘归尘,土归土。史莱姆引擎的特别项目《引擎酒吧》,以航空体验为核心通过打造一所艺术酒吧与全新的艺术游戏《变种》,让每个人都变成游戏世界中的NPC来构建世界,这些大型物体降临到游戏世界时对游戏世界中的原住民也有着不同影响……
▲ 商亮《拳击人战舰》2019 不锈钢、树脂 490(H) X 181(W) X 415(L) c
▲ 刘建华《人人都是小泥土》 2013-2014 瓷 尺寸可变
▲ 史莱姆引擎《引擎酒吧》2019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 史莱姆引擎《变种》 2019 游戏 尺寸可变 图片致谢艺术家
这样新奇的一种降临对于崇明岛来说无非给当地带来了无限的未知想象空间,柏拉图在《伊安》中认为灵感的源泉是“神灵凭附”,“迷狂”,那么艺术创作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代神说话”,“降临”在某种意义上同样带着神性,当代艺术降临到某地,是为了输送给这个地方一种崭新的认识论。也许这是崇明岛一次改变新生态的尝试,以这种魔幻的方式对此辐射。就像此次展览学术顾问、哲学家陆兴华描述的一样:“展览假设了一个当代艺术观众突然降临崇明岛最边疆的前哨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生态剧场,是主人公了,须接手后往下演了……”。这同时也让我们开启新一轮的反思与思考,如何从一个村庄出发去做生态?我们自己到底需要一片什么样的大地?我们到底想要在它之上创造出什么样的未来?艺术家们又是否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崇明岛变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乌托邦”?
▲ 周啸虎《甚至怀有恐惧》2008 气象气球,鼓风机,自动循环控制装置 尺寸可变
▲ 王新一《幻觉延伸(视屏截图)》2018 尺寸可变
前哨湾
“前哨湾”位于上海崇明岛,是一个与自然生态合作的当代文化平台。
前哨湾项目覆盖崇明岛中北部整个前哨村,由当代艺术、大地景观、创意文化孵化计划、艺术家驻留项目、前哨当代艺术中心、共享创意空间、艺术民宿、餐饮、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等板块组成。前哨湾项目结合了文化与旅游,在丰富人们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增添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使推广文化旅游与发展乡村建设同行。
“前哨湾”项目以用艺术点亮乡村为理想,以丰富多元的当代文化实践与崇明岛的自然生态互动,提出“艺术生活”的概念。项目为游客提供自然生态与文化体验的同时,也为乡村引入了持续的关注,为乡村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艺术旅游”这样一种形式让崇明岛发展出新兴的文化经济产业。
展览信息
降临:发明风景,制作大地
展览时间:2019.10.20——2020.3.31展览地点: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前哨村前哨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人:徐震参展艺术家:Ne?l Beloufa、Martin Creed、Michael Dean、丁力、费亦宁&官承翰、Ryan Gander、关小、何岸、李然、林科、刘建华、陆平原、马秋莎、苗颖、Amalia Pica、邱黯雄、邵一、商亮、史莱姆引擎、施勇、汪建伟、王新一、王郁洋、Lawrence Weiner、夏乔伊、徐震?、杨振中、赵要、周啸虎、周子曦、庄辉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及前哨当代艺术中心)
(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拍摄/剪辑/缪越 撰文/采访/责编/姚钰琛)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
▲ “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雕塑作品展”
▲ “刘韡:看不见的城市”
▲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1997-2019
▲ 1949:艺术的选择
▲ 马修·巴尼:堡垒
▲ 临界
▲ 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
▲ 叠加的旅程:陈彧凡、圆大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