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谪仙:李白传》- 哈金 (四)

《谪仙:李白传》- 哈金 (四)

阅读量:3769574 2019-10-25


前文接:《谪仙:李白传》- 哈金 (三)
    《谪仙:李白传》- 哈金 (二)
    《谪仙:李白传》- 哈金 (一)
八 在京城念想一旦产生,李白便开始蠢蠢欲动。他不断和妻子提起离开安陆一段时间,去别处寻找机会。妻子不舍得,但也只能屈服。她明白对李白来说,长久待在妻子娘家的屋檐下无异于一种阉割,他渴望建立自己的家,有一份稳定的俸禄支持家用。岳父也同意了李白去别的地方试试。
730年初夏,李白再次出发了,这次他独自前往安陆以西600多公里的京城长安。丹砂和家里的一个丫鬟成了亲,留下来继续照看家里和女主人。李白一路上骑着马悠悠闲闲走着,这里停停、那里望望。
此次旅行,他一共在路上花了近两个月。到达京城时,正值仲夏。
当时长安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人口逾百万。长安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商贸发达。长安城垣的巍峨让李白叹为观止。这堵城墙厚15米多,高10米多。城墙顶上有骑着高头大马、腰悬利剑、身披铠甲的卫兵来回检视。
李白勒马停步望向眼前的城门,上写“明德门”三个大字。他听说长安东南西北一共12个城门,别的门有3条通道,只有这个门有5条通道。进人明德门后,一条笔直往北的大道又把他惊住了。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朱雀大街,直通皇城。李白看过书上说长安有11条南北向街道和14条东西向街道,这些街道一共组成100多个里坊。他经过一个集市,看到一些汉人和外国商人在兜售货品,跟顾客讨价还价。街道两旁的商店或摊位一家接着一家,各有专营。有卖珠宝、乐器、酒、布匹、糕点糖果、生活用具、体育用品——甚至卖马球设备和大风筝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一些店主是波斯人和大月氏人,戴着五颜六色的头巾。那些头巾让李白想起童年时代在西域见过的当地人。然后他看到一家客栈,就走了过去。天黑宵禁之前,他必须找到借宿之地。
次日上午,他去找妻子的一位名叫许辅乾的远房表侄。他在宫廷当一名小官,专管为皇家提供食材。李白离开安陆前,岳父曾写信给许辅乾,请他为李白引荐一位朝廷要人。许辅乾亲切地接待了李白。他说自己只负责官殿里的食物供应,没多少机会接触高官,但他会为此事多留心。许辅乾建议李白暂时住在他家。李白感谢不迭,接受了安排。
许辅乾开始四处打听,他听说宰相张说经常为朝廷举荐贤才,许多年轻人都在他的提拔下登朝入仕。这位老宰相不但善于解决棘手案件,而且跟许多朝臣一样喜欢谈论诗文艺术。此外,他深受皇帝信任。17年前,皇帝的姑妈太平公主(665-713年)试图起事,张说向皇帝进献了一把匕首,暗示应立即采取行动,铲除敌系。皇帝心领神会,最后恢复了朝廷秩序,夺回了王位。然而,最近张宰相有恙,在皇宫里不大见到他。但他有三个儿子,个个能诗善文,音乐绘画,无所不通——特别是次子张垍,官封从三品卫尉卿,又娶了一位公主当上了附马爷,目前是当朝红人,深得皇帝恩宠。
听完许辅乾介绍张宰相,李白满心欢喜,计划直接登门拜访。传说为了这次拜访,李白制作了一张书本大小的名帖,上面赫然写着:“海上钓鳌客李白。”看到李白的名帖后,老宰相被勾起了好奇:“钓鳌客,看来就是为这个场合杜撰的名字,这是何方奇人异士呢?”主人请李白在前厅落座,问道:“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钓线?”李白答日:“风波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宰相又问:“何物为饵?"李白对:"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客人的回答让老人侧目心惊。然而,在读完李白带来的诗歌后,老人更加客气起来,因为他看到这个年轻人,虽莽撞笨拙、口出狂言,却是真正有天赋的。他说自己年老羸弱,基本不问政事,李白可以见见他的儿子张垍。
张垍很快来到了客厅。他一身华服,态度轻松又礼数周到,甚至有些浮夸。在他眼中,客厅里的这位书生一定像个绝望的乡巴佬,说话带着浓重的川音。但他开始读李白的诗歌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诗歌流畅自然,感情饱满真挚,一种新鲜和独特的风格扑面而来,与京城诗人所写的那些规矩、平稳的作品完全不同。此外,李白的书法也老练俊逸。毫无疑问,这位访客的才华不可小觑。张培有所收敛,开始谨慎地与李白交谈。然而内心只渐渐升起一阵妒忌和防范:这个外乡人必须远离朝廷,否则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劲敌。他表面上承诺帮助李白,但具体时间含糊不清,说现在宫中无人,他们得等待最佳时机。不谙官场虚伪客套的李白以为终于碰到了伯乐。他欢欣鼓舞地离开张家,心中充满希望。
几天后张垍回访李白,说皇帝有一个心爱的妹妹,玉真公主,是一名虔诚的道教徒,10年前就出家当了道士。她在终南山有一座玉真别馆,是陛下为她建造的,她经常去那里修行,每次都要待一两个月。她喜欢诗歌,喜欢讨论《道德经》和《庄子》,如果李白去山上亲自拜见玉真公主,无疑会为自己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李白听说过玉真公主——元丹丘跟这位公主就属于同一道教派系。但李白对这个主意有个疑问:玉真公主不涉朝政,如何举荐人オ?张垍笑道,若皇姑喜欢李白,可以直接告诉皇帝。这个提拔过程更快,因为她不用经过那些复杂的程序和手续。李白觉得有理。他当然听说过传说中的终南山——道教的发源地。老子曾在那里生活并写作了《道德经》。李白十分感谢张垍。
张垍派一名仆人带领李白去终南山。他们次日一早就出发,慢慢往东骑行,午前抵达了终南镇。用过午餐后,两人继续南行上山,一路经过许多神龛、碑石、拱廊和别馆。一些建筑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显然,这座幽静的山林长期以来一直是道士和官员们最喜欢的清修之地。难怪这里被称为天下福地之首。玉真公主别別馆位于终南山西侧的斜坡上。他们走近时,太阳正从一处巨石嶙峋的山脊背后隐落,所以李白从远处没看清房子,但他觉得整个地方都不可思议的寂寥冷清。从小镇到别馆的一路上,他们连一个人影都没撞见。
公主别馆的景象更让李白心惊。这里空无一物,好像被废弃了,前院杂草丛生,中间辟出一方菜地。黄昏晦暗,菜地的绿色也显得更加阴沉。室内则家具破败,到处蒙着灰尘。公主显然很久没来过这里了。房子里只有一位老家丁,替他们打开了一间厢房。仆人略略清扫了一下,两人便在其中过了夜。第二天早上,张垍的仆从告诉家丁帮李白安顿,让家丁老婆从现在起也为李白做饭。交代完这些后,仆人就告辞回了长安。
度数日之后,李白方才疑心自己可能被人要弄了。这里荒芜破败,无人来访。张垍为什么把他送来?他问老家丁,才知玉真公主已一年多没来了。她在京城及周边地区有许多这样的道观、府邸,这里并不是她的最爱。所幸公主别馆存放了许多书籍,大部分是道教文本,李白借此打发了不少时间。
他等了一天又一天,直等到秋雨连绵。每餐都是一样的粗茶淡饭。李白一个多月不知肉味了,不知道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冬衣也没了,再等下去,寒雪来临,如何熬得下去?他垂头丧气,慢慢失去了耐心。他给张垍写了两首诗,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在第二首诗中他没忍住自己的愤怒。诗歌这样结尾: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李白尽管感到屈辱,也只能通过典故和暗示来间接地表达。
李白仍存着侥幸心理盼望玉真公主到来。他甚至为她写了诗。在《玉真仙人词》中,他这么想象她: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整个9月,李白都沉迷于这种幻想。
秋意渐浓,庄稼都收割完毕,李白又焦躁起来。他想自己继续滞留在这里,肯定熬不过冬天,于是他回了长安。他去了许辅乾的家,却吃了个闭门羹。仆人出来对李白说,主人不在家,然后送上一小笔现银。李白觉得难堪,也只好收下银子另觅小客栈落脚了。
张垍的父亲,那位老宰相刚过世。李白不指望张垍会再招待他,所以没去拜访那位贵公子,只把自己写的两首诗寄给了他。他以为张均会给他回复,但没有任何音信。李白这才明白,张垍根本没有帮他的意思,只想摆脱他。继续待在长安没有意义了,于是在第一场冬雪落下之前,李白离开了京城。
李白去了邠州(今陕西彬县),在长安西北约150多公里的地方。
邠州长史李粲热情好客,他有一所巨大的宅子,随时欢迎各地的来客。他一年的俸禄是2000石(一石相当于100斤)粮食,这不太寻常,相当于一个刺史或尚书的年收人。所以他隔三岔五就能举办一次宴请。歌女、舞姬、乐手和杂耍演员常在他家表演,一直闹到半夜。他对李白的境遇深表同情。考虑到他们都姓李,也许祖上有什么血缘关系,李白公开称呼他为堂兄。李粲看到了李白的诗才,但说现在暂时没有职位空缺,会为他留心。他不介意多一个人吃饭,请李白住在他家。
两个月过去了,李粲家里确实聚会不断,李白都陪同参加。他们一边享用美酒美食,一边欣赏表演、吟诗作对。开始李白也享受免费的吃喝玩乐,但很快他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他很可能荒废自己、一事无成。他在即席作诗时,尽管还会对眼前的排场极尽赞美,但开始加入自己的愁绪。在《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这首诗中,他甚至提到主人的俸禄,仿佛拿主人的优渥与自己的困境作对比:
忆昨去家此为客,荷花初红柳条碧。
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
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
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飄扬何处归。
李粲读到这首诗时心里却五味杂陈。想自己如此招待此人,他还一副戚戚可怜状,是在埋怨我对他帮助不力吗?
李粲不得不重新考虑李白。这位自命不凡的大诗人很可能不知感恩,有根深蒂固的性格缺陷;否则为何多年以来,他一次机遇也没得到呢?自己收留了他,他似乎还垂涎自己一年2000石的俸禄。这样不识抬举的人,还是尽快打发他走吧。他叫来李白,告诉他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隆坊镇)司马王嵩需要一名助手,他推荐李白去。
李白别无选择,只能前往离这里往东60多公里的坊州。和李戚一样,王嵩也喜欢呼朋引伴、在家里举办歌舞宴请。他对李白也很客气,不时请他赴宴。他把李白介绍给大家,李白和其中的一些客人后来成了朋友。李白照例在宴会上即席写诗助兴,主人和客人们都赞不绝口。然而,王嵩和李戚一样,也对李白的性格感到怀疑。再说,作为州里的司马,他几乎没有实权。
李白再一次认清了自己的处境,他决定离开。出于礼貌,王嵩给了他一笔数目不小的盘费。李白需要这笔钱,可以供他在京城再待一段时间,他决定回到长安。
在这段时间里,李白每天都想念安陆家中的妻子,但他在求仕道路中一无所获,没脸回家。所以,他只能断断续续地为妻子写了一组11首的爱情诗,统称《寄远》。其中一些诗歌表达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爱与依恋,如《寄远》其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黃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其实我们从这首诗中并没看到多少李白对妻子的独特情感:这种情诗的对象可能是任何女人。他甚至将信件的接受者浪漫化为一个也许永远也得不到的、理想中的情人。因为组诗第十说他用大月氏文给远在西部边境的情人写信。李白本性应该是个多情公子,他无疑会思念妻子,但不一定只思念地。
731年春,李白出发回长安。他在那里不再有落脚点:许辅乾肯定会避而不见,而且京城的消费很贵。一路上王嵩给他的钱已花去大半,所以李白过长安而未入。他往南径直走到终南山。在当地的一间寺庙找到了一张床位。他把这个地方称为“松龙旧隐”。
他在去长安途中、在长安周边旅行,以及到京城之后的这段时间里,写了不少关于普通百姓的诗歌,写得最好的一些民歌,如《子夜吴歌》中的“秋歌”和“冬歌”两首,借远征战士们留在家乡的妻子或恋人们之口表达了她们的担忧和思念,完全摆脱了李白早期诗歌中描写歌女或艺伎的那些轻浮颓废情绪。这些有尊严的民歌体现了他艺术的新深度和成熟度,传达了他早期的女性人物诗歌中缺乏的历史感。他在长安的挫折和痛苦一定使他成为一个更富有怜悯心的人,他的诗歌也更有深度了。
冬末李白回到京城,打算在城里享受大好春天,据说京城的春景非常秀丽。但他再次感到了失望。他在餐馆和小酒馆打发时间,以为会在那里遇到一些显贵或文豪。结果他不断看见地和恶霸。这些人大多来自有钱有势的家族,不做好事,只知特强凌弱。
有几次李白差点与他们打斗起来。李白依仗自己剑术高明,总认为自己可以跟他们应战。结果有一次他几乎被一群流氓暴打,幸亏他新结识的一位朋友搬来官宪,及时解救了他。所以这次逗留期间,李白还是认识了几个真正的朋友,他们都与李白一样,也是来京城寻找差事的,他们一起狂欢闹饮、发泄不满和愤怒。在宴会和饭馆里,他还看到一些粗俗无礼的人,文不通、武不会,只因在一些跟政务无关的活动上很擅长,比如击鞠(类似今天的马球)、斗鸡、斗狗、斗蟋蟀,甚至放风筝等,而得到封赏——显然这些“专业技能”很受一些王宫贵族青睐。这些顶着新头衔的“能人”有大宅、土地、生意和众多保镖。他们仗势欺人、招摇过市,只要他们经过,走狗跟班们就鸣锣开道,把路人呵斥到两边。他们骑的高头大马扬起尘土,坐的马车撞翻商贩的摊点。
李白看到太多这种情景,感到嗔怒。他创作了一系列名为《行路难》的诗歌,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出身底层的人无法凭学问和正直在社会阶层上晋升。他的朋友都有同样的痛苦,看不到一线希望。京城满是像他们一样的年轻求仕学者,都绝望地陷入这个僵局。李白知道自己不能与这些被社会抛弃的灵魂厮混太久,这只会导致更长久的绝望。
732年春天,他决定离开长安回家。
(未完待续)
“浩海拾遗,发现角落里的无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