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回眸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回眸

阅读量:3772408 2019-10-25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发展希望所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正日益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5届大赛累计有947万名大学生、230万个团队参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回眸
1输入文字输入文字
国情教育的思政课
2017年8月,参加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3年来,全国大学生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今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从嘉兴南湖起航,先后在江西上饶、安徽六安、黑龙江大庆、山东威海、云南临沧等地开展了全国对接活动,各地各高校广泛组织省级和校级对接活动,累计有100万名大学生、22万名教师、2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对接农户74.8万户、企业24204家,签订合作协议168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约64亿元。
3年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不仅是一堂创新创业实践课,更成为一堂有温度的国情思政课。
创新创业的实践课
在“互联网+”大赛的广阔舞台上,无数紧跟前沿科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正在孵化,无数青年学生心中深深种下了“求学报国、科技报国”的种子。
今年的第五届大赛参赛规模再创新高,高教赛道、职教赛道、国际赛道以及新拓展的面向高中生的萌芽板块,共吸引了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的457万名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形成了一支敢闯会创的“双创”大军。
大赛“以赛促创”效果显著,还孵化出许多高质量创业项目。前四届获得金银奖的528个项目调研数据显示,创意类项目赛后成立公司的,有一半左右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元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突破2亿元。
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既是一场“双创”能力的展示与比拼,更是一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大赛举办5年来,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有力推动;改革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新格局。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了两个转变。”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表示,一是从“就业从业”模式到“创新创业”模式的转变,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从学科、院校壁垒向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转变,打破了学科专业之间、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让多学科交叉、跨专业学习、校内外协同成为可能。
5年,从20万大学生到947万大学生,从5万个团队到230万个团队,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生机勃勃,一代青年正激荡起创新创业的青春力量。
 观摩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赛感受
2
输入文字输入文字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国赛于10月13日-15日在浙江大学举办,清华大学的“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项目夺擂成功。浙江大学“回车科技——未来全脑智能行业定义者”项目荣获亚军,致力于走在全国脑机融合智能生活领域的最前列。浙江大学“智网云联——无限共算全球算力交易平台”项目和来自印度尼西亚泗水理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的“iHe@r”项目荣获季军。
      本次国赛,创业学院组织学生到现场观摩学习,现在,我们就来听一下,观摩学生的感受吧。
汪晖
在学校创业学院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浙江杭州观摩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现场。这次的观摩实在是获益良多,给我们团队项目的发展提供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反思的机会。
整场赛事看下来,我觉得科技类的赛事在创新创业比赛中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文化创意类的创业项目想要扩大发展,也可以尝试借鉴科技类的创业项目。例如这次浙大也有一个用AI人工智能给视频和图片配乐的项目拿到了银奖,我认为这是一次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本次的国赛中,还有一个项目和我们的运营项目比较相似,她们是来自于广西师范大学的彩虹马项目,是0-8岁儿童有声阅读的内容提供商。从他们的路演和答辩当中,我获得了许多启发。当时评委问他们:“如今已经有人工智能可以模仿声音,也就是说你们的声音未来是可以机器做出来,那你们要如何保持自己项目的优势?”团队负责人回答的是他们原创内容的独特性。我相信,这也是未来“小鹿萌妈声学计划”这个项目路演的时候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当你的声音也可以被机器替代,那还有什么是不能被机器替代的呢?
因此,独创的内容,依然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重中之重。
曾钜成
有幸来到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现场,看到了很多不同类别的项目,有农业类、教育类、科技类、军工业类等等,各式各样的项目让我大开眼界。基本每一个项目都有开发出自己核心的产品或者技术,这些项目都是容易并且值得被推广的,这样的项目都是拥有竞争力的项目。
本次比赛让我对自己的项目有所反思,之前做项目的过程中,总是想把项目组的精力放于营销推广方面,而对于自己产品/服务方面的迭代反而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而这次的国赛观摩也再次提醒我要不断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以及反馈,迭代完善而成的产品/服务更容易形成项目或团队的核心的竞争力。
经过本次国赛观摩之后,在之后的项目规划会把一部分重心放在完善、开发现有产品或者服务的工作当中。因为今年是我们项目开展的第二年,接下来我们的团队也要好好去沉淀,减少之前的浮躁。
还有一点感触是对于自我能力的焦虑,在本次大赛中遇到很多很优秀的师兄师姐,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自身能力,思维方式、知识储备等等方面都还急需要提升。
罗淑芬
我作为广外创业协会干部有幸观摩了于浙江大学进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创新创业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十分令人难忘和收获颇丰的观摩学习经历。以下是我想要简单阐述的观摩学习心得的三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需要团队的不懈追求与努力,也需要社会组织及学校的支持培养。
在与其他展示项目负责人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参会学生聊到项目发展过程中,一个团队是如何运作和不断发现问题并做出改善时,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团队良好协作的重要性。除了来自团队的努力,一个项目的成功发展还需要获得学校及社会组织的支持与培养。
二、双创项目的成功发展离不开技术革新。
在经过了大量的项目学习交流后,我最大的感受之一是一个成功的、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双创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模式或者理念上的创新,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生活不断改善的时代,项目更需要来自科技技术类的革新。模式可以被抄袭和复制,但模式创新结合技术创新无法被轻易地被突破,当然占领市场份额也是必不可缺的项目经营的一方面。
三、创业艰辛,青年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立潮头,再谋新篇。
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做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立潮头,再谋新篇,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上,怀着奋进的精神为学校、社会和国家做出一点贡献,也为自己的青春书写美好的篇章。
朱健莹
这次国赛,我感受到了选手们是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听众和评委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他们对自己项目的认同感。这启发我们,在比赛路演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的项目有足够的认同感,表达出你的自豪感,才能让评委产生共鸣。
在观摩时,许多项目令我印象深刻,比如说“红色筑梦三项赛”,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项目,他们结合自身体育专业,践行体育的力量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立足全国红色革命老区,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始策划、推广以越野跑、山地车、攀岩三个项目为主打的环中国赛,以此联结全国乡村,开展不同分站赛,盘活乡村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他们的整体思路和我们有许多类似之处,比如说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赛事引流,进而扶贫,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译带驿路项目大方向的正确,但同时要吸取他们比我们更优秀的地方,比如他们非常巧妙地利用学校资源造势,有许多体育名将为他们助阵;他们以自身专业为切入口说明项目发展前景,比我们的家乡情更有说服力。
接下来译带驿路项目将继续挖掘这个项目背后的信息,不断优化整体模式,扬长补短。
陈晓惠
力求创新,不懈追求。通过本次交流展示学习,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优秀的力量,一种想要变得更好的心。在交流的氛围中,我们都在思考:我们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应该怎么结合大家的优势去推进?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观摩学习中,我体会到了,第一、留球子亲子手工教育项目应该更突出“育人”的根本,提倡“立德树人,开拓创新”。一个项目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第二、多“实践”。在现场听到最多的是“讲出你的项目”“谈谈你的规划”“你的愿景是什么”,每一个词汇都在告知我们你的任何的语言都因为实践有了更多的份量,它能让我们快速成长,也能让倾听者激情澎湃,收获满满。第三“坚持产学研一体”。好的项目需要时间,好的项目是具备竞争力。
最后感悟到要真正做到创新创业,应当正确看待成功的标准,应该要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不断增长智慧才干、了解国情,让自己和社会都能得到成长。
愿广外学子能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
为自己的青春划上一道亮丽的彩虹!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新华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