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正是吃海鲜的好时候,除了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新鲜海货可以满足口福,生活在海边的人,还有一个吃海鲜的途径,就是赶海。
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
假期里,带上孩子,体验一把传统意义的渔民赶海情愫。
提前准备好工具,铲子、小桶、鱼网等,还要记得穿好长筒雨鞋,防止赶海时弄脏鞋子。如果要抓螃蟹、海蛎子等,要带着胶皮手套防止被划伤。
在青岛能赶海的地方很多,比如八大峡、栈桥东边、小麦岛、鲁迅公园、红岛、灵山卫月亮湾、王哥庄等。
因为考虑假期游客相对较少,我们选择了王哥庄街道港东海滩,这里,毗邻近600年历史的港东渔码头。在这里可以收获到蛤蜊、螃蟹,甚至可以体验有趣又特别的用盐钓蛏子。
蛏子是软体无保护、无脊椎动物,虽然生活在大海里,却出奇的怕咸,只要把盐撒进它的窝里,它就会被齁得受不了,想用身子将盐水顶出来,结果就落网了。
挖海鲜时反应一定要快,螃蟹、小鱼一般藏在岩石下面,做好准备掀开石头一手抓住它。有些戏精螃蟹喜欢装成石头不动,这样的看见赶紧抓住就对了。沙滩上一些蛤蜊、海螺埋在沙子里,要是看见有小鼓包就挖出来看看就会有收获。
赶海一定要选对时间,从农历初一到月末,每天低潮时间都不一样,最好选择适合的时间去赶海。
根据潮汐预报,下午两点是最低潮,所以我们赶在中午过来,海滩上已有不少人,中午太阳正当头,虽然有点热,但有习习海风的吹拂,还是有几番惬意。
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天并没有收获到蛏子,但是蛤蜊还是不少的,刚下去海滩就发现了大批的蛤蜊,只可惜太小了,不忍心捉它,还是让它留在这等长大了吧,往海滩深处走去就能发现很多小洞口,几铲子下去,就能挖到"成年"的蛤蜊了,令人欣喜。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虽说现在赶海多半都是一种亲子乐趣了,但是听老一辈的渔民讲起来,在困难时期,好多人就靠赶海有饭吃才得以生存下来,是这片海滩用它宽厚的胸膛和丰富的乳汁养育了这里的人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土味生活,一样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