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的复赛终于告一段落,有18名选手成功获得晋级半决赛的资格。对于复赛的整体情况,评委会主任徐沛东和刘云志进行了精彩点评。
徐沛东: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任
总的感觉,这次比赛反响很大,水平也很高。中国的小提琴和钢琴一直是世界水平,可以说参加过金钟奖的这些选手,去到国际任何一个比赛都不逊色的,这个体现出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和国民对音乐文化的追求。所以说,金钟奖是检验和展示中国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最好最高的平台。
在目前世界乐坛上,能够代表中国形象的选手特别多,就拿小提琴来说,有很多国外著名乐团的首席都是中国人,而且有很多的演奏家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活跃。因为选手的水平都很高,竞争就非常激烈,我们每个评委在评审时也是很纠结。今年小提琴比赛评审团的组成,涵盖了这个领域顶尖的老师,权威性很强,每个评委打分都十分认真专业,每个选手的比赛情况他们都有很详细的记录,这是对音乐界唯一一个综合性国家级专业大奖的一种责任。
从复赛阶段来看,也不是说没有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上,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地区的选手,比其他地区选手水平明显是要高一块的,这里面有师资实力、招生情况等各方面因素。但是我想进入到半决赛或者决赛,应该就没有太大的差距了,都是相当高的水平了。对于进入到最后比赛的选手来说,整个比赛下来就好比一场个人音乐会,这是我们金钟奖历来坚持的一个标准,我们培养的选手是要面对广大的观众,所以他们要具备非常良好的专业素质。我想选手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舞台上进行竞争,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珍惜的机会。
刘云志: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任
在这样一个盛会当中,作为一个过来人,不说几句话好像错失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比赛只是对一个人在艺术成长当中阶段性成绩的检验。就算你进了前18名,也不代表你将来就代表中国小提琴演奏的“前18”,所以我想在这里面没有一个失败者,全部都是成功者。通过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这些青年学子的表现离世界水平越来越近了,有些方面甚至表现出我们独有的优势。
第一轮我们采用了拉幕的方式,是为了使比赛公平公正所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也向所有选手和观众显示了中国音协对比赛公平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我充分相信评委们所怀有的公平、公正之心。演奏演奏,一方面是演,一方面是奏。第一轮我们主要在音色、音准、音乐等作为最重要选择和评判的标准,第二轮将考察选手全方面的能力。接下来的比赛还采用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这是为了让更多热爱小提琴艺术的来共同关注“金钟奖”,共同来推动小提琴发展。
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
半决赛入围选手名单
(按抽签号顺序排序)
上海音乐学院:吴喜悦
上海音乐学院:林瑞沣
沈阳音乐学院:何可嘉
上海音乐学院:竺玟佳
四川音乐学院:邹 梦
上海音乐学院:侯艺阳
中央音乐学院:蒋熠颖
中央音乐学院:王温迪
上海音乐家协会:张薰月
中国音乐学院:郎晨宇
上海音乐学院:范昶灵
中央音乐学院:王佳稚
中央音乐学院:罗超文
上海音乐学院:李秉璋
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学会:裴颉
四川音乐学院:邹 樟
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学会:党华莉
中央音乐学院:何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