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尘封的历史,鲜活的故事,
是什么不断聚集融汇,成为新时代的“建青精神”?
《爱满建青》向你述说……
整整十年的建青工作,让我对建青充满着深厚的感情,建青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我认为我十分了解建青的历史与发展,但在静心翻阅学校档案时,我发现了更多尘封的让人心生感动的故事,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让我对校史有了更加丰满的认识。
这引发了我对于建青历史的深入思考。建青前身是上海市南洋模范无线电学校,创办于1939年,历经80年,现如今已发展成为上海唯一的一所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一贯制实验校,期间虽数易校名,然而行之有效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经验却并没有随之丢失,而是不断聚集融汇,成为新时代的“建青精神”,在这发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需要向我们后人述说,有着怎样的建青精神需要我们发扬,又有着怎样的育人经验与规律需要我们不断传承?
为了更好地研究校史,更好地传承校史中的精神财富,我们以80年校庆为契机,在前几次校庆校史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并邀请社科院马学强教授等专家共同参与研究,系统梳理了建青的发展足迹,编撰了记载80年校史的《建树青年》图志,期冀有裨益于当世。众所周知,校史图志毕竟篇幅有限,体裁限制甚多,很多发展背后的故事都没能汇编进去,为此总是深感遗憾。同时,随着80年校庆的来临,校友们纷纷撰写了回忆文章,每一篇都激荡着我的内心:有些老师虽已离世,但师恩难忘,校友们撰写的鲜活生动的点点滴滴,让这些未曾谋面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跃然纸上,令我深深的感动;校友们志存高远、勤奋刻苦、团结互助、多才多艺,在学雷锋活动、学科竞赛、手球比赛等多方面为学校争得荣誉,令人敬佩不已;这不就是我们一直在挖掘和寻找的“建青精神”吗?!建青的育人成果,就在校友们撰写的回忆校园生活的文稿里,就在这一个个看似平凡却有血有肉的故事中,更凝聚在我们这些优秀的老师和校友身上,他们就是对建青精神最好的诠释。
为了弥补图志编撰的缺憾,从另一角度丰富图志的内容,学校与校友会商议,把校友们写的回忆文章进行汇编,以更加全面完整地呈现80年建青人的奋斗史和发展史,以期让后来者知往鉴今,汲取历史财富;将前辈示范,化为今天的动力,更好地循脉前行。
于是,在邹小雷、陈国宏两任会长的动员下,历届校友热烈响应,积极投稿,把很多鲜为人知的往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非常感人。邹会长并且提议以“爱满建青”作为书名,我深表赞同:因为就是这一个“爱”字,凝聚起一代代建青人,让我们建青从一所薄弱学校发展成为现在设施先进声誉良好的十五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建青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建青的发展,也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离不开学生的团结友爱。任何困难在“爱”面前都会化为成长的动力,爱成为校友心中最重要的青春记忆。
从华山路到虹桥路,从虹桥路到古羊路,建青校址也几经变迁,办学过程异常艰辛。校友回忆说:“华山路的校址是很小很小的,一进校门一眼就看到底了。进门就是一幢三层楼的房子,全体学生在操场做早操都不够站,要站到马路对面去。”“不仅如此,当时没有实验室,都是校工自己做的实验器材……”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建青师生没有气馁,而是凭借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千方百计想办法。操场小,跑1000米不够,就绕着兴国宾馆兜一圈,正好1000米;没有实验室,就去借用其他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就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什么也阻止不了建青师生积极上进的热情,因为建青师生都是如此的爱着建青。
建青的历任校长,带着教师一心一意谋发展;建青的老师把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化为责任,努力前行。在“师恩难忘”章节中,校友饱含深情,回忆自己老师的点点滴滴,充满着无限感恩。
“我当时带的班,一个班共36个人,19个考上本科,交大6个,北大、哈军工要2个女生。交大100周年校庆,点名要建青有一个老师去,那时很荣耀。”一位退休老师自豪地说。“我带的实验班的学生到1997年初中毕业,到2000年考大学,80%是第一批,刘军是长宁区理科第一名。领导、老师、同学一条心。”另一位退休教师如此说。
学生成才便是对老师最好的报偿。
建青教师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建青学子奋力拼搏,铸就灿烂的人生,懂得感恩,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学校、回报老师。建青师生将心中之爱化为具体的行动,将爱不断传递,不断书写着建青发展的美丽诗篇。
手捧这本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爱满建青》,我感慨万千:默默付出的老师,团结互爱的同学,精彩纷呈的课堂,艰苦创业的一幕幕……校友真实生动的回忆如同一轴浓墨重彩的画卷,把建青的过往一一展现在我眼前。建青的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在我脑海更加清晰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习 主 席也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建青人对此深有感悟,将爱化为不懈的前进动力,化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化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建青精神”,创造着一个个飞跃式的发展。
80年来,建青人砥砺前行、自强不息,把建青从一所只有6个人考取高中的薄弱初中,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相当教育影响力的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建青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率先在全市确立了“幼、小、中一贯制”的全新办学模式,坚持“不加选择,就近入学”的原则,持续推进学制、课程教材的整体改革,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办师生喜欢的学校。这诚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亲自题词所评价的:“在这里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相信,之后的建青人也一定会把“建青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感谢校友们的辛勤付出,感谢潘学乐书记提供由她主编的征文《足迹》,感谢访谈年青教师的辛勤付出,你们用文笔让我们重温了过往的历程,让我们感受爱的幸福, 让我们从平凡的故事中领悟“建青精神”,令人心怀敬意。同时,也要特别感谢贾志华副会长,对于此书的刊行,给予的资助,让这本满满爱意的回忆录如期与大家见面。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建青师生与爱相伴前行的身影却永远烙印在历史深处,烙印在每一个建青师生的脑海中,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牢记使命,再创辉煌。
建青校园风采
手球馆
幼儿部
中小学部
忆往昔,爱满建青,师生奋斗不息;
看今朝,争创一流,精神薪火相传。
是为序。
2019年10月14日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现任校长
2019年10月15日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80周年校庆
艺术展演纪录片
点击视频观看
2019年10月26日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80周年校庆
期待你的到来
~ END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建青校友之声”微信公众号:JQ-Alumni校友会联络邮箱:jqalumn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