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生了你
我就全身心地爱你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
?
奕嘉妈妈
2019.10.07
今年暑假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源于中国传统神话,又融入了现代文化,观看中很是感动,深有感触;许多媒体的评论说出了我的感受,或者启发了我的思考。依我和儿子的约定,观后感是一定要写的,我就从哪吒父母对哪吒的爱写一点感想吧。
“人之初,性本善”,是我们愿意相信的“定理”,但也一直存在争议。有时候我也想,“性本善”是不是太绝对了?人与人之间,本性一定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不是有时候到了善与恶这样完全对立的程度?或者说,人之初,一定是善或者恶的吗?也许,“人之初,性本无”,更有说服力?
电影中,本应是灵珠转世却被调包为魔丸转世的哪吒,可以说被赋予了“性本恶” 的定位。怀着对灵珠降世美好期望的李靖夫妇,面对魔丸转世的儿子,作为父亲的李靖,先是懊恼、失落,但很快接受了现实,还体贴地安慰因喝酒失职造成这一局面的太乙真人。作为妈妈的殷夫人呢?这已经是她的第三胎了,生出来就知道自己辛苦孕育的三娃不是早就预定的灵珠,而是天性顽劣的魔丸,并且只能活三年,殷妈妈还是不顾生产的疼痛和疲惫,把哪吒捧在手心,把他当心肝宝贝,决心给哪吒快乐的三年时光。这个情节让我莫名流泪,这是对生命最本真的尊重,也是母爱的最原始表达,更是母爱的博大、担当。母爱有许多层次,博大、担当的母爱应该是最高层次的母爱,是人之至真、至善、至美。
生活中,每个家庭、每个父母都期待拥有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孩子,都梦想生育一个“灵珠”附体的孩子,可是现实是,许多婴儿并不是“完美”宝宝,仅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就为5.6%左右,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会发现,孩子的智力、能力、性格等方面会有诸多的不完美、不优秀,更会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五花八门的小“毛病”,甚至有的孩子,真的就具有“劣”的一面,比如孩子可能很懒,可能太懦弱,可能太尖刻,可能比较自私,可能情感冷漠,可能喜欢伤害行为,可能看起来脑瓜不太灵,等等。
如何接纳不完美甚至“劣”孩子?如何和孩子一起从魔丸走向灵珠呢?看魔丸哪吒的父母是如何做的吧!
生下来就一身戾气、满脸邪气的魔丸哪吒,被妈妈的完全接纳,似乎只是因为“这是我的孩子”这样朴素的理念,所谓“孩子是自家的好”嘛,而这个最朴素的理念足以支撑起一份最原始的母爱。接下来哪吒父母给了哪吒周全、深沉而甜蜜的爱,他们付出一切努力,希望陈塘关乡亲们接纳哪吒;任哪吒再淘气再顽劣,他们总是耐心教导他向善;尽管哪吒只有三年生命,他们也竭力使哪吒拥有正常而快乐的童年;李靖去求上仙,愿意拿自己一命换哪吒一命;妈妈一有空就陪哪吒踢毽子,只为换哪吒一张笑脸……有那样全心爱他的父母,哪吒也想做个好孩子,可是人们对魔丸的偏见太深了,总是一次次地误会他、伤害他,然后哪吒再报复,周而复始。哪吒的父母总是一边向乡亲们道歉,一边安抚哪吒,呵护他进取的心。在哪吒三岁生日时,李靖夫妇千方百计邀请乡亲们来参加哪吒的生日宴,其实也是令他们心碎的分离宴,因为上天安排魔丸哪吒的生命期限到了,在哪吒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仍不放弃让哪吒与乡亲们和解的努力,只希望哪吒能够在快乐满足和被大家祝福中离去。
哪吒唯一的好朋友——灵珠转世的龙太子敖丙,不得已背负着龙族的使命和师父申公豹的阴谋,趁哪吒被天雷收回生命之时,前来上演普救众生的戏码,以求得成仙的机会,还要顺便杀了师父的对手们,包括哪吒的父母、师父。在生死博斗中,父母对哪吒三年的教诲和引领终于发生了作用,哪吒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一生命呐喊,并骄傲地说:“这是我爹教给我的!”决心以命拯救陈塘关乡亲们。设定灵珠与魔丸的上仙们恐怕也没想到,当灵珠敖丙与魔丸哪吒在各自摈弃了心魔而选择联体合作后,不但救下了陈塘关百姓,两个人的魂魄也都活了下来,两个人的生命也将发生质的飞跃。
任何好的电影都会充满着爱。本片中哪吒父母纯粹、博大、有担当的父母之爱,拯救了魔丸哪吒,拯救了背负沉重父爱和龙族使命、师父阴谋的敖丙,拯救了所有人。
电影故事的主旨是“你是谁,并不由出身决定。”但父母的理念和言行,一定会深深地影响孩子。
我们的生活不是神话,没有那么复杂的人物设定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这部电影仍可启发我们:人之初,不论性本善、性本恶这还是性本无,对孩子毫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爱,可能真的会创造奇迹!
电影中妈妈和哪吒一起淘气踢毽子的快乐片断很打动人。心理学上说,孩子幼时的实际记忆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快乐的感觉,这种感觉即便是遗忘了,其实已经烙在孩子心里,会是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孩子年幼时,重要的不是陪孩子做什么或者见识多大的世界,而是让孩子身心愉悦。孩子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如果说天性真的存在一些懒惰、懦弱、尖刻、自私、冷漠、喜欢伤害、脑瓜不灵等等不足,一定会得到弥补的。
我的孩子嘉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小男孩,甚至到一岁八个月才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在同龄娃娃会说完整的句子时,嘉只能勉强说两三个字。当邻居们善意地开玩笑说他“大笨蛋”“大闷蛋”时,我总是尽量不着痕迹地带他离开。我一遍一遍温柔地告诉他:我们家里的人,还有外边这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很喜欢你,你如果能叫他们一声、给他们说话,或者对他们笑,他们会很开心,你也会开心,妈妈也会开心。偶尔嘉会和别人打招呼了,对方当然有点儿惊喜,我总是及时对嘉说:你看阿姨(爷爷、奶奶)多喜欢和你说话呀,多高兴呀,妈妈也很高兴,你也很高兴对吧?嘉会表示他也高兴。慢慢地,嘉变成了热情、开朗、喜欢和人打招呼的小男孩,邻居们都很喜欢他。在嘉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一直关心他与人交往方面,努力记住他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经常打听有小伙伴们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啊,有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儿啊,有没有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啊……使嘉的“友谊观”一直在美好的轨道上。
借此篇儿子下了最后期限的观后感,还想记录、分享我们陪儿子快乐成长的几个片断。
嘉三岁时,奶奶买了一群小蝌蚪,嘉发现小蝌蚪没有妈妈,于是闹着要给它们去买妈妈,我放下手里的活,带他去超市寻找,终于发现一个青蛙造型的储蓄罐,嘉满心欢喜的要求买下了它,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儿,很是高兴。嘉小心翼翼捧着储蓄罐回家再放在小蝌蚪身边的可爱样子一直在我们记忆中。
嘉三四岁时喜欢玩情景和人物倒错的故事(就是甲片中的A和乙片中的B,在丙片中的某一地方做丁片中可能发生的故事),我就把他看过的动画片熟悉一遍,和他接龙“胡编乱造”的动画故事,编得越离谱越能得到对方的赞赏,嘉因充满想像力而放光的小脸犹如在眼前。
五六岁时,嘉特别喜欢看恐龙科普图书,每天给我起一个恐龙的名字,然后叫我翼龙姐姐、剑龙姐姐等,我总是欣然答应,然后问他:你是什么龙呀?他说是霸王龙、剑齿龙,我就叫他霸王龙弟弟、剑齿龙弟弟,我们根据各种恐龙的特点编故事、编对话。老家亲戚来了说我乱了辈份,有点不像话,我和嘉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嘉开心的笑声至今萦绕在耳边。
嘉十岁前特别喜欢折纸、剪纸,我们就如他所愿买来好几本折纸收、剪纸书,那些妈妈看不懂的折纸、剪纸图,都是爸爸和嘉一起研究,有时候爸爸也研究不懂,嘉就自己研究,研究懂了,满心期待地做出精美的作品,有时候还能自己创造折纸和剪纸造型,我们总是由衷地夸赞。相信嘉用他的耐心与专注锻炼出来的灵巧双手,一定会使他将来的生活更幸福。
还有,家里包饺子时,嘉和很多小孩一样,会想要玩面,我总是揪给他一小块让他玩。后来嘉想学擀面条,我就耐心教他,手巧的嘉比预想中学得快、擀得好,面粉沾满脸的样子好帅啊!生水痘那个冬至,嘉想学着包饺子,我就认认真真教,嘉认认真真地学,娘儿两个包几十个饺子,用了整整一上午,可是九岁的嘉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多么自豪多么满足啊,那顿饺子吃得格外香,五年后我们仍然记得那些憨萌可爱的饺子。
上了初中后的嘉不知怎么要学吹笛子,我们在他确定是真想学以后,就给他买了笛子。嘉自学学会了简单的吹奏后,我们又想办法打听哪里有教吹笛子的,抽空去请老师指导一下。这一两年的课余,嘉读书、学习、写作业休息的时候,就喜欢拿起笛子吹奏一会儿,别样的放松让他情绪安宁。寒暑假嘉自己在家,如果下班回来的我们从楼下听到笛声,就会心情特别好,上班的辛苦与压力似乎都在笛声中化解了。这个国庆节,在我们星火成长营诗歌朗诵、走访老军人时,嘉吹笛子、小索拉小提琴,为我们火热的国庆活动增加了趣味。同时呢,嘉这小小的爱好也减少了手机、游戏对他的吸引。
▲ “演奏嘉”|来源:嘉妈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8月25日看的,嘉在第二天就写了观后感,我却一拖再拖,时间越久,电影情节越模糊。这部电影的感悟有很多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爱,对我来说相对容易写,但是是在在国庆节假期的后三天,在嘉的N次催促下,分N次写完的,难免思路不连贯。“凡事不要拖”这一简单的道理在这次观后感写作中又得到验证。这,也是看这部电影的小启示,难的是以后如何避免。相信与嘉一起努力的成长路上,一切一定会越来越灿烂又美丽!
▲ 一家三口在朗诵会上|来源:嘉妈
(嘉妈后记:爸爸认真读了一遍后说:儿子写的很愿意往下读,妈妈写的有凑数的感觉,能看出来当初写作的艰难和为难,看得很准,哈哈)
▼
●河柳读书社●
作者︱奕嘉妈妈
编辑︱轮 舟
校对︱等 闲
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