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健康速览】如何照顾认知障碍患者;吃螃蟹的禁忌

【健康速览】如何照顾认知障碍患者;吃螃蟹的禁忌

阅读量:3813419 2019-10-2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如何照顾认知障碍患者
       一年前,杜爷爷出现了经常忘词的情况,有次做饭时,他怎么也想不起“削皮器”怎么说,拿着一个茄子想了很久,最后也没想起来这叫啥。接着,老伴发现他记忆力越来越差,明明出去散过步了,非说没去过,还要再出去走一次……杜爷爷被诊断为血管性痴呆,家人觉得不知所措。一年来,家人在对杜爷爷的照顾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心酸与辛苦。
  在我国,每20个老人中就有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当有家庭成员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后,家属会面临一系列的照顾和支持工作,这并不容易,往往会让照顾者感到苦恼和无措。
  该如何照顾好认知障碍患者呢?
  1.用备忘录、标注、提醒等方式,帮助患者应对记忆障碍问题。
  
       家人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按一定的顺序安排好患者每天要做的事,作为备忘录让其随身携带,还可用打钩的方式将做过的事标记出来。也可使用便签、纸条、闹钟等工具提醒患者按时做事。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更严重的记忆问题,家人还可以在家具、日常用品上贴上标签,标出名称或关键信息,减少患者因忘词而产生的挫败感。
  2.使用简单易懂的交流方式,减少患者的交流困难。
  这类患者还普遍存在人际交流障碍。因为认知障碍,他们不但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人说的话。这让很多患病老人觉得孤单、无助,还会出现焦虑情绪。因此,家人们要用尽量简单的词句或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交流,多使用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等,确保患者能理解。家人还要注意多鼓励、少催促,增加患者的信心。
  3.通过情绪安抚和分散注意力阻断患者的不当行为。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不仅会存在情绪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比如无理由生气、做一些奇怪的举动(如藏钱、捡垃圾)、猜疑、攻击他人等。面对这样的情况,家人首先要通过交谈和安慰来平复患者的情绪,阻断不当行为的继续,还要尽可能找到触发患者行为改变的原因,找出规律。注意不要责备或激怒患者,要多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想象他们的感受。
  照料患者是很不容易的事,但家人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时光可以遗忘,记忆总会消失,亲人的爱和陪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文汇报》9.22 李黎) 

“蟹”逅美味 莫忘健康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大闸蟹好吃,怎么才能“吃好”呢?
螃蟹有益脂肪含量较高
  大闸蟹能吃的部分包括蟹肉、蟹黄或蟹膏。蟹黄和蟹膏主要含脂肪和胆固醇,脂肪可以达到15%及以上;每100克蟹黄或蟹膏中的胆固醇含量可达400毫克。不过,这些脂肪中有不少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因此不过量食用就好。
    “六类人”少吃为妙
  吃螃蟹这件事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定。以下六类人群吃蟹需谨慎:
  1.体质偏弱、脾胃功能较差、胃酸分泌不足的人 螃蟹携带着一些致病菌,上述人群消化能力、免疫力都较弱,容易被致病菌攻击,出现不适症状。
  
        2.过敏体质、易长湿疹的人 虾蟹等水产品是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种类。所以,对虾蟹等海鲜过敏的人不要吃螃蟹,以免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3.伤风感冒、发热的人 上述人群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不能消化吸收螃蟹中的高蛋白,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
 
    4.患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胆管疾病的人 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螃蟹含胆固醇较高,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加重。
  5.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 每100克蟹肉中含嘌呤82毫克,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宜吃螃蟹;处于痛风慢性期患者和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少吃。
  6.老年人和婴幼儿 老年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幼儿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他们的消化吸收能力都较弱,所以食用螃蟹应以品尝为主。
 吃螃蟹的禁忌
  一忌吃生蟹醉蟹 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寄生虫等,食蟹时一定要蒸熟或煮透,一般水开后要再加热15分钟才能起到杀菌作用。
  二忌吃死蟹 螃蟹死后,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食用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痛、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最好别买。
  三忌吃久存熟蟹 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蒸现吃。一餐吃不完,剩下的螃蟹一定要保存在冰箱中,并在下一餐时吃完,吃时须回锅再煮热或蒸透。隔夜蟹建议不吃,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仍然存在危险性。
  四忌吃蟹腮、蟹胃、蟹肠、蟹心 螃蟹的这四个部位不要吃。
  五忌吃太多 螃蟹中含的蛋白质和胆固醇较高,过量食用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水产品的适宜摄入量是一次吃40~75克(可食部分),相当于带壳的螃蟹100~188克,且一周内最好不超过3次。
(《北京日报》9.25 毕研霞) 

健肺操强健肺功能
  
第一节 放松运动
  缩唇呼吸: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像吹口哨样慢慢呼出气体。吸气和呼气以1:2的比例进行,慢慢练习达到1:4的目标。
  腹式呼吸:左手放在腹部肚脐,右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
  接下来的动作结合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进行。
第二节 躯干运动
  胸廓上下拉伸运动:双手抱头吸气,呼气下压靠向腹部, 吸气上抬至躯干稍后倾位,重复4次。
  胸廓侧位拉伸运动:左手放在对侧肋骨,右手高举过头,吸气向对侧下压,呼气回至原位,重复4次。对侧相同。
  胸廓左右旋转运动:屈臂上抬与肩同高,吸气左转至最大位,呼气回至原位,吸气右转至最大位,呼气回至原位,重复4次。
第三节 肢体运动
  上下肢联合运动: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吸气拉至最大位,呼气手压向对侧同时对侧腿屈曲上抬,重复4次。对侧相同。
第四节 呼吸肌运动
  肋间肌训练:双手放在两侧肋间,呼气手向内向下用力, 吸气对抗自己双手回复至原位,重复4次。
  膈肌训练:双手放在上腹部,呼气下压,吸气时腹部上抬对抗双手,重复4次。
 
 (《健康咨询报》9.23)
什么是“隐性血栓”
  “隐性血栓”是指存在于人体某个血管壁上尚没有脱落的斑块。在没有脱落前,仅是血管狭窄,无任何症状,血脂、血压可能都正常,即使做CT、心功能全项检测,也无发病迹象;一旦脱落,2~3秒内呈现高危状态,甚至丧命,具有毁灭性。发生完全堵死血管时有两个条件:一是血液呈现高凝聚状态,二是血管壁上存在陈旧性的血栓斑块。可以说,前者是导火索,后者是炸药库。当隐性血栓脱落在脑部血管,就易发生脑梗塞,脱落在心脏血管,就发生了心肌梗塞。“隐性血栓”如同一颗颗埋藏在身体里的不定期炸弹,使患者生命悬于它脱落的一瞬间。
  所以,“隐性血栓”是个抽象的、具有鲜明特征性的医学名词,综合反映血栓形成前或发病前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心脑血栓病(中风、心梗)发生前的预警信号。
(《家庭医生报》9.16 刘树雄)

脑梗塞检查项目
  对于脑梗塞这种疾病,做好检査和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脑梗塞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CT检查 CT显示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明确病变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起病6小时内,只有部分病例可见边界不清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病例在24小时后才能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后颅凹梗死不易为CT显现,皮质表面的梗死也常常不被CT察觉。增强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
  MRI检查 MRI对脑梗塞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率优于CT,能够检査出较早期的脑部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
  常规检查 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査,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检査。胸片也应作为常规检査,以排除癌栓,并可作为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特殊检查 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彩色B超、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造影等检查,可明确有无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医药养生保健报》9.19 谢晓敏)
淋巴结肿大要及时检查
  淋巴瘤是一种善于“伪装”的疾病,首发症状并不明显,多为不痛不痒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当患者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检查,有助于早诊早治。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虽然淋巴瘤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诸多研究表明或与遭受环境污染、频繁染发以及过于紧张和劳累等有关。
  虽然一些炎症也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但一般由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块相对柔软、按压有痛感;而淋巴瘤淋巴结肿大则表现为不痛不痒、表面光滑、质感坚韧。如果出现这种不痛不痒的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发烧、盗汗、消瘦、瘙痒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淋巴瘤表现出的症状极具伪装性,再加上分型复杂,给淋巴瘤明确诊断增加了难度。由血液肿瘤科、病理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的医生联合会诊,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误诊。
  (《当代健康报》9.19 李松) 
老人用药谨记“低”和“少”
  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往往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但是老年人器官多老化,存在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药物在发挥疗效的同时很可能造成更多不良反应。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减少药量。
  在此,针对老年人的合理用药给出以下4个建议:
  1.尽量少用药。如果可以不用药物,那就尽量选择改善生活习惯、环境、饮食等方法来控制;如果必须用药,应由临床医师、药师为患者指导具体用药,个体化选择药效好、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2.低剂量原则。老年人在使用任何药物过程中,应从低剂量开始,随后根据患者的疗效和耐受能力,逐渐增加使用剂量,直至适合的剂量。
  3.服药遵医嘱。老年患者服药时应严格按照处方遵医嘱用药,按剂量、疗程、服药时间合理用药,如空腹吃的药不要饭后吃,饭后吃的不要空腹吃。
  4.联合用药应谨慎。多数老年患者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吃药的种类较多,应在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指导下,尽可能精简服用药物品种数,规避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自行加用的一些中药,有时也有很大风险,甚至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保健品更是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时报》9.26 周倩文) 
健康小知识
    饮食做到七分饱
  据《家庭医生报》报道,脾胃负责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送,如果进食恰到好处,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过饥或过饱,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如果感觉到胃里刚刚满的时候,应该是八成饱;如果在这个量之前停下进食,就是所谓的七分饱,也就是胃里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坚持一段时间,吃饭做到七分饱就会形成习惯。
  乳酸菌饮料不能代替酸奶
  据《保健时报》报道,乳酸菌饮料通常和酸奶一起出现在超市低温区,非常容易混淆。乳酸菌饮料中蛋白质和钙质的含量都不高,其营养含量一般只有牛奶或酸奶的三分之一,但含糖量常在15%以上,一瓶30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中所含的糖已经远超每日糖分建议摄取量。家长选购时,应注意看包装上的产品种类,标示“发酵乳”的是酸奶,标示“乳酸菌饮品”的是饮料。
 山药入粥最健康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山药具有益气养阳、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用山药保健时,最好用它来熬粥。①取山药30克,芡实10克,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共放入锅内煮粥食。该粥有补有泻,对经常口渴、口干,容易饥饿、发胖的人来说,长期服用效果很好。②取山药30克,制首乌15克,生地9克,共放入砂锅内熬煮,待熬好后,吃山药喝汁。可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的症状。

以上内容来自2019年10月01日 《 文摘报 》   04 版
? end ? 

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主   编 | 龚孟关 
 责   编 | 谢灵芝  

声 明
文摘报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均不作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也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按国家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