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航海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东南枢纽 丝路核心——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已于9月20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荟萃近两百件福建海丝文物精粹,跨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讲述中国航海文明的起源,见证跨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向观众全面展示福建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历史地位及其孕育的灿烂文化。
展览时间:2019年9月20日-12月8日
展览地点:中国航海博物馆 一层亲水平台
开放时间:9:30-16:00(15: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泉州、福州和漳州,都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云帆高张的海船从这里出发,将古代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输世界,也带回了香料等诸多域外商品。商贸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互促互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千古流香”
泉州古称刺桐,唐代时便是中国四大名港之一,宋元时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当时的泉州港帆樯林立,商贾云集,一度出现“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南宋泉州后渚海船模型
1974年,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了一艘南宋海船,据出土文物和科学考证显示,这艘古船从东南亚贸易归来后沉没,包括香料药物、陶瓷器、铜铁器等,其中,未脱水香料重达2350公斤。
泉州后渚海船出土的香料
秦汉时期,随着海陆交通的拓展及延伸,包括檀香、龙脑等更多来自海外的名贵香料进入了宫廷,上层社会的崇香风气渐渐影响至民间。南北朝时期,某些地区已有专营香料的香市。到宋代,还有人写过为诸种香料分类定名、详述其产地、性能和使用方法的专著《香谱》。
南朝青釉博山炉(福建博物院藏)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是博山炉焚香时轻烟缭绕的迷人意境。博山炉的造型寄托着人们对于海上神山的美好想象。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博山炉,本汉器也。海中有山,名博山,形如莲花,故香炉取象。下有一盆,作山海波涛鱼龙出没之状,以备贮烫薰衣之用。盖欲其湿气相著,烟不散尔。”
元狮子熏炉(福建博物院藏)
宋元薰炉形制多样,“曰猊、曰鼎、曰彝、曰鬲、曰朝天、曰象腿、曰香奁、曰桶子”。高丽青瓷的“狻猊出香”等造型均受到中国影响。新安沉船曾出水一件狮形熏炉,又名“金猊”,元代至明初,宫廷及外销均有该类品种。
明德化窑马可波罗熏香炉(福建博物院藏)
马可波罗熏香炉是欧洲认识中国瓷器的重要物品之一,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德化窑瓷器,长期被认为是马可波罗从德化带回的瓷器之一。
“以铜为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铜镜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其一面经精细打磨后可清晰照面,另一面往往饰有丰富多彩的图案。汉代铜镜在克拉地峡等海上丝绸之路要道上屡有发现,“黑石”号沉船曾出水真子飞霜唐镜,都说明铜镜是丝路外销的重要货物。
西汉四乳四螭铜镜(福建博物院藏)
唐海兽葡萄纹铜镜(福建博物院藏)
纹饰中的海兽与葡萄都是舶来品,见证了辉煌丝路上的繁荣贸易。海兽葡萄镜不仅存在于我国南北方的广阔区域,而且在今天的日本、朝鲜、伊朗、蒙古、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现。海兽葡萄镜融合了中外文化的诸多要素,充分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兼容并蓄。
唐代铜镜
“紫瓯天味”
宋代饮茶之风蔚然兴起。“喜共紫瓯吟且酌”,在福建地区,作为皇家贡茶的北苑茶与“闻声宇内”的黑釉盏珠联璧合,促成了斗茶之风的兴盛。茶叶逐渐成为中国特有的重要外销商品之一,同时茶文化也深远影响了日本等周边国家。
建窑是宋代著名窑口之一,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建窑始于晚唐五代,至宋代极盛,以烧制黑釉瓷盏为主。因窑变而产生“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美丽纹样,是建窑茶盏最重要的特色。建窑黑釉盏的流行,与宋代风靡的斗茶风俗息息相关,而器身上“供御”“进盏”等字样,则表明这里的产品曾是宫廷御用之物。
宋建窑黑釉碗(福建博物院藏)
《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盏的“重、大、黑”特点恰符合斗茶的需求。建盏的厚重沉稳,易于茶筅搅拌,口大底深,方便搅拌后观赏,釉色深,衬托白色的汤花,显得黑白分明。
宋吉州窑黑斑纹碗(福建博物院藏)
宋代是黑釉瓷的繁盛时期,以黑釉瓷见长的除建窑外,还有吉州窑。
“文化之舟”
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多文化在福建广泛传播,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孕育出了独具特质的闽南文化。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的人们汇集到沿海地区,带来了各自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在这里以自己的方式贸易、生活并逐步融入当地。
唐福州球场石碑记(福建博物院藏)
该碑记载了福州太守裴次元修建马球场的过程及福州风物,其中提到当时已有大批异域来客在此聚居。马球的起源目前有本土说和外来说,至唐代已成为宫廷及军队中最流行的游戏项目。
唐铜雕释迦牟尼太子像 (福建博物院藏)
佛教早在东汉已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途径传入中国,这尊佛像是释迦牟尼诞生后,九龙吐水淋浴的故事,雕刻精美,立于出水的莲花上神态肃穆,栩栩如生。这是福建出土最早的佛教菩萨金属造像。
元莲花十字纹墓碑(福建博物院藏)
古代泉州既是东西文明的重要交汇点,也是多种外来宗教的传播中心之一。当时有许多西亚、中亚人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泉州现留存有伊斯兰教石刻约百件 , 包括景教在内的基督教石刻大约30余方。景教是唐代对拜占庭帝国国教基督教之宗派“聂斯托利派”的称呼,其教徒主要来自西亚和中亚地区,也有随蒙古军队南下的西北民族以及当地的汉族。这块墓碑两侧为花瓣形,向上渐窄收至顶尖,碑上方阳刻十字架一枚,十字架下阳刻莲花纹和云浪纹,是典型的景教徒墓顶石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