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新垣平 著
本书是继《剑桥倚天屠龙史》之后更宏大的戏说金庸史。新垣平,据说就是写《三体X》《时间之墟》的宝树,但是把他的金庸系列、科幻系列放一起来看,可以感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也是有趣。
另一本可与此书并提的是王怜花的《江湖外史》,作者同是90年代的北大人,同是说武侠,同是网络社区初期的网上戏作。然而,如果说《江湖外史》是才气纵横地怀念一代人的过往,《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则是立足于数千年中国历史,对金庸小说的合并叙说。
很多人说这本书是用“学术腔”讲金庸,然而它最明显、也最容易被人诟病的,是“翻译腔”。他一开始甚至想诌个英文名来做作者,再写上“新垣平 译”,全书从用词、语法、句式,全是英文风格,确实怎么看怎么像翻译作品(只有一篇附录是“正常”的)。这是一种很有趣也挺危险的尝试,可以让人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异样,也收获了很多不明所以的人的责骂。其实细想一下,文化输出确实不易,要怎么翻译“凌波微步”“鸟生鱼汤”,才能让外国人理解原文的文化意味、洗练表达、音韵趣味呢?我们读外国作品的译本,总是会丢失掉很多味道,也是同理。
另一个为本书招骂名的就是资料的混乱,作者非常擅长一本正经地说某某资料讲了什么,然而作者、作品很可能都是“莫须有”的,这从“正统”的学术观点来看,简直是乱来。比如他说复旦的分子生物学Y染色体研究,证明了清高宗乾隆是汉人,研究者、文献名写得就像真有这么回事一样。另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地方也更让人迷糊,比如他说“三言二拍”里面有“张教主四美姻缘”一类的故事,连章节名都写出来了,“酒下酒曾阿牛迷花,机中机赵郡主着道”,不小心就要着了他的道;又说《啸亭杂录》有“圣祖拿鳌拜”节,讲了韦小宝的事情,等你去翻书,还真有这么一节,但是根本不关韦小宝或者任何小太监的事儿。
但是,反过来讲,写出这样的一本戏说,功底是绝对难得的,作者对春秋以来的正史记载、社会变迁,对唐宋以来的传奇杂谈、野史笔记,对近代以来的小说情节、人物脉络,都有过常人难及的研究和思考。书里讲了武术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因素、武术世界的三个不同发展时代、各种民间组织与宗教团体的时代演变,虽然史实上真真假假,分析还是很有道理、值得一读的,很多资料也确有出处。这方面,要是对历史背景有一些了解,谨慎地对待其说法,就可以领会到不少趣味。
本书最出彩的地方,我觉得在于贯穿金庸十几部书的整体叙述,并对一些地理、时代做了不错的考证。像侠客岛,往前可以关联到张无忌,往后可以关联到《鹿鼎记》的海大富,《连城诀》的唐诗剑法,还真有那么点道理;说冰火岛就是阿拉斯加的卡纳加岛,也果然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关键是年代,金庸不少书都没有确切的年代,比如《侠客行》,完全没提及时代,他可以通过一句“张三丰祖师是数百年来武林中震铄古今的大宗师”,通过辽东门派的活跃,推断出大背景是明朝,又通过小说中出现“庚申年”,且故事中闰二月,准确地把故事年代定到了1564年,过程真是令人击节,仿佛金庸在写作之初,真的就做了这些历史考据。这一整套功夫下来,若是再有合适的打磨,假如弄成一个“金庸宇宙”的体系,未必不如国外的超级英雄系列。
其实,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本质上与金庸的小说是如出一辙的,就是看起来在讲历史故事,分支细节上说的却是另一个平行时空,它绝非历史的真实,却又纤毫毕现地确凿存在于一批人的意识之中。
下面是摘句。
说丐帮:来自与狼狗厮杀经验的打狗棒法,与来自古老而晦涩的《易经》的降龙十八掌,表明了丐帮的双重属性:既是代表底层的民众和社会上层相对立,也是代表汉族文明和异族的威胁相对立。
说侠客岛:真正和武术有关的部分,似乎在于图像和文字的形式本身,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格式塔(Gestalt)的共鸣,从而对内力机制产生激发作用。
说《九阳真经》:在对经典的注解中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是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