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在广东江门进行的崇武英雄搏击赛上,举行了两场载入史册的跨界大战,结果赛场呼声极高的咏春拳师丁浩和另一位武术大师“太极狂人”接连被搏击七冠王阿虎秒杀,尤其在压轴之战中,阿虎只用了一分多钟就凭借高扫腿将丁浩踢昏,场面极度一边倒。
事实上,纵观整场比赛来看,结果再次印证传武缺乏与搏击对抗的资本,阿虎虽然被冠以“七冠王”的名头,实际上他在搏击圈只能算三、四线的选手,而国内所谓的“搏击冠军”不过是拿下一场比赛后就封的头衔,根本不具备任何含金量,但即便是这样的一名很普通的搏击选手,也照样将两位体型明显大过自己的传武大师击溃,将武术这个行业弄得体无完肤。
从比赛可以看出,阿虎在面对没进行专业受训的传武大师时,并未使出全力,他依靠声东击西的策略就撕破了对方的防守,依靠直拳击倒了上了年纪的太极狂人,又依靠指下打上的战术将丁浩的注意力集中在腿部的防御,疏忽了对头部的保护,结果下巴在遭到高扫重击后便昏倒在地,场面让人触目惊心。
笔者觉得,这两场比赛过后,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较量应该结束,传统武术没必要再自残下去,应给自己保留最后的尊严,而现代搏击也不值得沾沾自喜,毕竟它打败的只是比普通人稍强一点的武术爱好者。
在缺少了“传武VS搏击”的炒作桥段后,中国搏击行业今后该如何走下去才是必须正视的问题,由于观众已经对职业搏击赛产生审美疲劳,也不再对“传武PK搏击”抱有任何幻想,恶趣心理明显降低,接下来国内这个行业该怎么持续下去应必须静下心认真思考。
传统武术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把自己骗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挨揍的滋味,田野、雷雷的师父、师叔们早就品尝过了。
上个世纪,香港武术界曾多次到东南亚交流,次次都是惨败而回。
1958年,香港太极拳师40秒被泰拳拳手击昏
1974年,中泰拳师“生死决斗”,中方0胜4负
早在民国时期,由于实战能力堪忧,有识之士对于“国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就进行了深入探讨,主流意见是:“练国术目的是要积极的来锻炼国民的体魄,并不是目的就在于格斗”,“套路”形同体操,恰好合用。
1955年,国家体委正式取消了对抗形式的武术比赛,以套路表演为主,武术全面体操化,距离实战就更远了。
出生于1915年的国家级荣誉武术裁判康绍远,从民国时期就开始学习“国术”,是中国屈指可数的武术九段之一,亲身经历了传统武术“套路化”的进程。
他对武术的看法是:“武术就是套路,套路的形成才表明了武术的形成”。“武术不是起源于技击,而是起源于舞蹈。不能因为动作跟技击好像类似、相同,就误认为武术是为了打人的技击性练习”。
对于武术的实战能力,他评价道:“年轻时,我也是坚信武术的技击性。后来接触了拳击、摔跤、击剑以后,从武术与这些项目的比较中,我才发现,武术就是一个锻炼项目和锻炼身体的各种姿势:如果不练习拳击、摔跤、击剑等项目,你是不会认清这个问题的。并且,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只练武术在认识上会走上歧路。”
可惜大多数传武练习者并不具备康绍远先生的自知之明。
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无知即力量,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雷雷、田野们的自信来源。
在尝到现代搏击的铁拳之前,这些沉浸在个人世界的大师们,既没有经历过科学的训练,又严重缺乏实战经验,以至于对现代搏击体系训练下的对手一无所知。
拳击手的力量
拳击手的速度
拳击手的敏捷性
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搏击早已成为一门包含理论、装备、训练方法、饮食调配、心理辅导在内的精细科学,一项经受全世界十亿双眼睛考验的成熟项目。
相比之下,传统武术仍在闭门造车,既不重视训练,也极少实战,不强调力量、速度、体能,反而沉迷于玄而又玄的“内力”、“寸劲”。
在某档寻找武术大师的节目中,雷雷曾展示过自己的独门神功:向一只西瓜拍出一掌,然后让工作人员把西瓜切开,西瓜内部看起来像是腐坏了一般。
雷雷解释道:这便是内力的作用。
事后有记者透露,雷雷所拍打的西瓜,在表演之前已被工作人员做过手脚。
其实,就算能打坏一个西瓜,又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中国运动员林丹可以用羽毛球轻松打穿西瓜,靠的并不是什么秘不外宣的神功,就是大力出奇迹而已。
在擂台上,无论是吕刚的“点穴”还是田野的“里合腿”亦或咏春的“粘手”、太极的“卸力”,最终都没有让传武大师们逃过被直拳与飞膝KO的命运。
希望这些挨揍的惨痛经历能让传统武术爱好者意识到,作为一项运动,格斗并没有什么反物理规律的神奇窍门,它遵循一切运动项目的普遍规律:更快、更高、更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既然格斗是一项运动,那么格斗家首先应该是优秀的运动员,但任何项目里的像样运动员都不会有田野、雷雷这般糟糕的身材管理——在他们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训练痕迹。
大腹便便的里合腿“大师”
他们的实战表现正与他们的身材相配——与格斗选手的比试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惨败。
他们的拳头绵软无力,对手甚至懒得防守:
田野VS格斗狂人
丁浩VS熊呈呈
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极差,连简单的直拳都防守不住:
同样乏善可陈的还有他们的体能状况。
6月26日,坐拥近200万粉丝、号称精通八极拳、千斤坠、寸劲掌的散手大师刘俊擂台对阵职业选手薄福凡,结果比赛进行1分钟后就因体力不支弃权。
开场10秒钟后,刘俊向裁判表示:累死了
没有基本的身体素质,一切技术都是空谈。
不久前,71岁的施瓦辛格就用亲身经历证实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当时,施瓦辛格正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推广运动与健身的阿诺德体育节。
现场粉丝火爆如潮,斯瓦辛格背对演讲台侃侃而谈。
突然,一个黑影划过围观群众头顶上空,飞速跃起,合并双膝用尽全身力气,对准他的后背猛踹过去。
结果,施瓦辛格只是踉跄了几步:
反倒是偷袭者脸朝地面,被一股强大的定力,反弹下去,重重摔倒在地。
涉事男子当场摔个四仰八叉,保安人员立即上前将其按住并制服。
施瓦辛格毫发无伤,事后他在推特上这样回复袭击“我还以为只是被人群挤了一下”。
刚刚做过心脏手术的施瓦辛格如此轻描淡写,不禁令人感叹:“施瓦辛格壮得像一堵墙”。
如果站在现场的是雷雷、吕刚等传武大师,后果恐不堪设想。
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石——不仅仅限于格斗领域。
由于糟糕的身材,中国男足运动员经常被调侃为“白斩鸡”,一种常见的说法是,由于人种差距,中国运动员很难练出健美的身材。
易建联就是最佳反例。
在登陆NBA以前,他就是一个竹竿身材、对抗能力严重不足的球员。
但在美国待了几年后,他变成了“魔鬼筋肉人”。
撕掉“瘦弱”这个标签,易建联个人形象得到一次大的提升。
是自律让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强健的体魄。
如今,在国际赛场上,能抗衡世界一流运动员的,也只有易建联。
差距不仅仅来自职业运动员。体育产业是一座金字塔,只有全民体育构筑起牢固的塔基,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选手。
以中美两国都很流行的闯关类节目做对比。
中国最流行的“XX向前冲”最大的卖点是衣着清凉的美女,相比之下,美国的同类节目堪称是极限运动。
在巨石强森主办的最新闯关节目《泰坦》里,人气最高的选手之一克里斯鲁登虽然是一名残障人士,但身手之矫健,足以让普通人汗颜。
生来只有两根手指的他一出场,就敢这样豪言“没有我举不起的重量,没有我爬不上的墙,没有我无法跨越的障碍”。
健力扭转了他的命运。
7次比赛,6次冠军,打破非官方记录。
如今的他,爱上“不管什么情境我能成功“感觉,作为青年励志演讲家,他致力于向那些失去希望的孩子证明,希望是存在的。
同样通过最严苛激烈体能运动节目,挑战身体极限,解释生命另一种可能的,还有这位身材最娇小,年纪最大的单亲妈妈选手。
她有两个女儿,她为女儿而战。
两位肌肉女生,徒手拉着绑着铁球的绳,制造狂暴气旋,撞向直立的铁柱子,谁在规定时间,最快将5颗柱子撞倒,谁获胜。
她咬着牙,憋着劲,巧用力,转动身体,一口气连续撞倒4根,大幅度赶超对手。
柱子的每一次倾倒,都是一次胜利,一个新的开始。
巨石强森节目的选手覆盖美国境内各行各业,这个最先进,最具有开创性舞台,为无数人运动爱好者搭建了实现梦想的通道。
在这些地狱级别的闯关节目里,甚至不乏青少年的身影。
小小少年展现出来的速度和力量,足以秒杀一大波成年人
这身手,这敏捷度,绝非一个“强”字了得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武术界活跃的不是骨瘦如柴的道长、就是大腹便便的和尚。指望他们与训练有素的职业运动员抗衡,实在是痴人说梦。
我们距离真正的高水平格斗有多远
2015年4月12日,在一档名为《昆仑决》的国内格斗赛事中,中国选手杨建平对阵日本选手孤山信,争夺该赛事的“MMA轻量级洲际冠军金腰带”。
他的对手日本选手孤山信号称“日本冲绳最强空手道”,“长期在海外训练,熟悉空手道、拳击、自由搏击、柔道和巴西柔术等多种格斗项目,多次斩获格斗赛事冠军。”
在比赛中,孤山信本来占尽上风,已经使用“裸绞”技术控制住了杨建平,却又突然松开手臂,使杨建平得以挣脱,展开反击。
两分钟后,孤山信向裁判表示投降,杨建平获胜,取得金腰带及200万元奖金。
这场扬我国威、痛揍日本拳王的好戏过程实在蹊跷。
在外网上搜索孤山信的相关信息,只能找到一个没有照片的网页,页面显示他唯一的战绩就是输给了杨建平,是一位历史战绩0胜1负的“最强空手道”。
无独有偶,去年10月份,一场“六国拳王争霸赛”在河南登封举行。据赛事主办方事先宣传,当天的重头戏将在51岁的少林弟子释延孜和来自坦桑尼亚、15战14胜1负的30岁的“搏击悍将”盖博瑞之间进行。
在这场噱头十足的比赛中,“搏击悍将”盖瑞博毫无进攻欲望,只是象征性地发动了几次扫腿进攻,在挨了释延孜一拳后,便直接瘫软在拳台,用时43秒便举手投降。
赛后有人证实,这位非洲拳王实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留学生,在中国打了六场比赛,战绩为1胜5负。在该场“金腰带争夺战”中,他的出场费仅为6000元。
在这种竞技水平的赛事中,当然不可能出现有实力的选手。
内地第一代散打运动员邹国俊曾为多档国内比武节目担任顾问,但他坦承,由于中国选手的实力水平较弱,70%以上的国际一线拳手他都不敢引进。
中国没有像样的搏击选手吗?
有。在代表世界综合格斗最高水平的UFC联赛中,就有多位中国选手效力。
UFC联赛使用标准的MMA(综合格斗)规则,对拳击、泰拳、柔道、摔跤……等各种各样的格斗技术都保持开放的态度。在UFC联赛的中国选手中,有人练散打出身,有人练自由式摔跤出身……但没有一个是传统武术门派培养出来的。
这些选手中,名声最响亮的是绰号“吸血魔”的李景亮。相对于国内格斗明星一龙、杨建平一场比赛动辄上百万的出场费,李景亮每场比赛的出场费仅为5万美元——这已经是中国选手的最高水平。
李景亮在比赛中
被问及为何不参加收入更高的国内赛事,他的回答是:“UFC是最好的,我就要打最好的。最重要的是,UFC做的赛事很干净,没有丑闻。”
在竞争激烈的UFC次中量级中,李景亮的排名位于50名上下,属于联赛中游水平。这个成绩不算十分出色,但相比起中国综合格斗的先行者张铁泉、居马别克等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女选手张伟丽,她目前的排名为世界第五,如果能在今年8与31日对阵安德拉德的比赛中取胜,她将成为中国第一个UFC世界冠军。
承认差距、持续进步,才是处于后发地位的中国搏击应该采取的态度,而不是像被暴打的掌门们一样,全身上下,只有嘴硬。
从训练水平、职业态度的差距来看,中国武术掌门挨打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不能正视差距,他们不仅过去曾经挨打、现在正在挨打,将来仍将继续挨打。
老舍曾经写过一部小说《断魂枪》,其中的主人公沙子龙以“五虎断魂枪”威震江湖,却在晚年放弃武艺,做回一个开客栈的普通人。因为他清楚地明白:在洋枪洋炮的年代里,自己的武艺传下去只会误人子弟,“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棍棒不敌枪炮,套路不敌肌肉,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但许多年后,中国的掌门们还是不肯醒——有的是在做梦,有的是在装睡。
让掌门们挨几顿揍对中国搏击事业来讲未必是坏事,既然不愿意醒,就打醒好了。不断惨败同时又不断自欺欺人的中国传统武术,是没有出路的。
在西方观众欣赏世界级格斗赛事的时候,中文互联网上最瞩目的比赛是打王八拳的掌门被退役业余选手暴打,这样的局面是时候改变了。
如果能推动中国搏击事业的发展、强化全民体育意识,大师们的打也算没有白挨。
(来源:深度无聊)
版权声明
感谢原创作者,本文重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
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新临汾》商务合作/新闻线索/曝料QQ:17322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