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
环球时报10月8日报导,中国内地选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竞争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人民日报10月17日报导,在当天由2020年奥斯克奖正式宣布的“最佳动画长片奖”名单中,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赫然在列。2019年10月10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在总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战狼2》。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由饺子执导兼编剧,吕艳婷、囧森瑟夫、瀚墨、陈浩、绿绮、张珈铭、杨卫担任主要配音。该片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的故事。该片于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剧情简介
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助周伐纣时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家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这调皮捣蛋顽劣不堪的哪吒却徒有一颗做英雄的心。然而面对众人对哪吒的误解和即将来临的天雷的降临,哪吒是否命中注定会立地成魔,他又将何去何从?
浅评
该片在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流行元素,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易于被受众接受。它打破成见,强调自我的独立性,更兼顾有隐喻的现实。片中有不少世俗丑恶的一面,比起真相,很多人更愿意去相信道听途说,然后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反叛型超级英雄,虽看起来反叛传统却依然保留着最中正的热血和感动,依然有着奉献和担当的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 。(东南网评)
该片的逆袭,并不是打鸡血或者煲鸡汤。电影对哪吒的心路历程有着非常细腻且具有说服力的刻画。并且,编剧巧妙地将敖丙作为哪吒的对照,凸显了是人是魔都是自主选择,而不是天注定的主题 。(荔枝娱评)
该片对经典的“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改编,但影片以完成度极高、可观性极强的方式,讲好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热血又感人的“中国故事”。各个年龄层的观众爱看且买账,不单为那惊艳绝伦的中国风视效,更为角色命运与自身生命经验产生的共鸣而感动 。(中国纪检监察报评)
深析
小时候看“哪吒闹海”的神话传说,完全不同于其他神话的意气风发,伤心难过之余更多的是恐惧惊诧,李靖到底是怎样绝情的父亲啊!何至于要逼到一个3岁的孩子“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刚烈自尽……虽然我承认“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八个字冲击力够大,戏剧性够强。
后来,哪吒的故事被各种影视剧翻来覆去地讲过,一个耳熟能详的传说,大家总还是逃不过戏剧化,逃不过煽情,人们用这个神话故事来讲对父权的反抗,对大义的歌颂。可我总觉得不满足。哪吒的形象确实高大了,可李靖呢?在很长的时间里他在我心中都没有人性,不像一个父亲,只是一个可怕的“镇关总兵”符号。
可是愈成长你愈知道:人生没有那么简单,人没有那么简单,不是非黑即白就说得清楚的,全黑全白都没那么容易,大家多多少少都带一点灰。
《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一处让我颠覆的是“魔丸”和“灵珠”那里,我一直以为哪吒这么个英雄人物,必须根正苗红,怎么着也不能真的着了坏人的道,肯定最后还是灵珠入体啊!不,我错了,李靖夫人生下了魔丸……这是什么走向?
接着,哪吒长到一岁,虽然被乾坤圈震着,依旧有不符于年龄的神力,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怕他。他被太乙真人用结界日日困在家中,偶尔偷摸出来就闹得天翻地覆,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是个令人人头痛的混世魔王。可后来我们知道了,人们对于哪吒的害怕更多是出于一种成见,是的,成见。因为他是魔丸转世,于是就顺理成章觉得他是妖怪,顺理成章认为他会祸害四方,顺理成章觉得应该人人得而诛之……哪怕他去捉妖了,也会被人们认为是他在撒谎,他在祸害。
那,一个孩子面对这样的成见能怎么办呢?就是用自己所能的最原始的方法反抗,对每一个喊他“妖怪”的人报以拳脚。于是,更多的人喊他妖怪了……恶性循环。
那什么是良性循环呢?大概就是“踢毽子”。毽子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道具,哪吒的妈妈陪他玩的游戏,哪吒被困在高墙内唯一放松的时刻就是母子一起踢毽子。后来回放哪吒的童年,他出门遇见一个小女孩,她年幼、单纯,还没来得及有成见这种东西,于是主动邀请哪吒一起踢毽子。哪吒开心地笑了。可惜,这个小女孩很快被大人抱开了,“因为哪吒是妖怪”。哪吒气愤地怒了……哪吒和敖丙——他唯一的朋友,友谊的开始也是两个人一起踢毽子,那应该是电影中最动人的一段吧。就算被全世界误解、拒绝、抛弃,也还是有个人愿意相信你,能和你玩到一起。两个孤独的“妖怪”的相遇。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我看来改编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居然用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述了成见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讲出了新意。哪吒的传说终于不再是讲对父权的反抗。反抗几百年了,大家也该看倦了。
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知道了“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难以推翻。里面的每个人都深受成见之苦,别说哪吒了,就算是反派申公豹,他之所以要反,是因为他能力再高也得不到师父元始天尊的重用,“只因为我是一只豹子”。
还有龙王,他要反也是因为即便帮助天帝夺得这天下,结果到底还是海底妖兽,于是天帝对他有成见,妖兽就是妖兽,上不了天庭,被安排镇守龙宫。说是镇守,其实就是永久的囚禁。龙宫,也是死牢。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神仙都难搬动。回想我在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前,先看了这部动画的哪吒形象,当时也一时不能接受,因为和我们印象中的哪吒,和传统意义上高大上的神仙形象差别太大了。后来我知道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成见(如果有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成见,且还因此错过了这部动画,没能领略创作者的用意,更没能因此摒除成见……真的就太可惜了。幸好我没有。)
而魔童哪吒的可贵之处正是打破了这种成见。
如果一部动画片只是正邪大战,打打杀杀,特效做得再好,我可能看的时候觉得炫目,之后并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显然,魔童哪吒会在你心里留下一个印记,就像他在敖丙心中留下的一样。凭什么敖丙的出身就注定要成为一枚复仇的棋子?凭什么他的龙角就一定会因世俗的成见而被群嘲为妖精?他就必须要做一个妖精?哪吒说:“我命由己不由天!”当所谓的命运降临,有人屈服于成见,有人偏不,而努力抗争的人就是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后来才知道,父亲李靖送他去太乙真人处学习修行,并非想困住他,怕他在人间作恶。而是希望他掌握更多本领,以后在人间好好活着。因为作为父亲的李靖早已经拿好替死符,决定在老天要灭魔丸时,以身相替,替自己的儿子哪吒去死。这不是洗白,这是还原李靖一个父亲的人性,还原李靖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父亲,是一个人。
终于这一次,哪吒不必“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豆瓣热评《终于这一次,哪吒不必“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又名:《一个耳熟能详的传说,还能如何改编它?》)
我看
1
《哪吒》以“成见”为落脚点,讲述了一个“大魔头是怎样养成的”的故事。无论是婴儿哪吒在母亲怀里哭泣,还是幼年哪吒和母亲殷夫人、朋友敖丙踢毽子时最简单纯真的快乐,都彰显着“魔丸”哪吒内心作为“ 人类”善良的一面。然而由于上一代的争端与错误,哪吒从出生就背负上了“妖怪”的烙印。天生神力、教育的缺失、世人的误解,每个人的每言每语,每行每举,无不在将这个天真少年推向深渊。由此电影传达出的第一个重要思想便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结果背后都有着成千上万的原因推动着。可悲的是,险些毁灭整个陈塘关的灾难居然只被四个人的真情所挽救,固然父爱深沉,能用真情挽回堕落边缘的少年。可若早有整个陈塘关成千上万百姓的理解,这样的苦果又怎么会产生呢?纵然被世人嫌恶,哪吒还是拥有着父母的坚持、老师的努力、朋友的陪伴,这也传达了电影所想传达的另一条重要理念:即使全世界都与你为敌,家人和朋友也会永远支持着你。
2
事实上,作为“国漫崛起代表作”的哪吒也遭受了许多诟病。许多人说,《哪吒》过度改编,指纹解锁、太乙真人的形象口音、申公豹的结巴,都是迎合市场的手段。改编过程中,将“宿敌”哪吒与敖丙写成朋友,哪吒没有将敖丙“抽筋剥皮”,也没有“割肉还母,剔骨还父”,是对经典的篡改。
然而,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类比可以发现,风靡世界的漫威系列中的《雷神》,同样与北欧神话中“诡计多端的火神洛基是奥丁的弟弟,半人面半白骨的海拉是洛基的女儿”的设定不符。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正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由最初的“喜梁妻”发展到今天,《封神演义》本身即是武王伐纣的真实历史随着道教的兴起而产生的神话故事,我们有何理由阻止《封神》在他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此外,《哪吒》符合大众审美口味,能够体现时代主流审美思想,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
传承中华文化,为经典文化作品加入专属时代的新鲜元素,是作为新时代中国知识青年应有的认识与觉悟。
请关注北林人文素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