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孩子作业太多没时间读书,老师、家长千万别颠倒了主次

孩子作业太多没时间读书,老师、家长千万别颠倒了主次

阅读量:3848735 2019-10-27


点击"小熊教师圈"关注我们

“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
阅读的关键期在14岁之前。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是左右大脑两个区域都一起运行的,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我们成年人在阅读时,往往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工作。
科学家认为,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阅读与作业从来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小学生家长的妈妈说,在孩子上学之前一直坚持给孩子读各种故事,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上学以后,孩子阅读的时间被一点点地挤掉了,“又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又要保证孩子睡眠,只能有所舍。”在巨大的应试压力面前,如何平衡阅读和学业,是摆在很多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项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学生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家庭作业越多,孩子可能会越笨。重复的练习是孩子最讨厌的事情,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但是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并无作用。”
依据孩子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的情况,朱永新把孩子分成了4种类型:
一种孩子既不爱读教科书,也不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愚昧无知的;
第二种孩子既爱读教科书又爱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必然发展潜力巨大;
第三种孩子只读教科书不读课外书,这样的孩子可能成绩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最后一种孩子是不爱教科书只爱课外书,“这种孩子也许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希望的。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分数,成长绝对不仅仅是成绩的增长。“阅读会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它在给孩子的成长打好精神的底色。”朱永新说。如果我们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们离开校园就会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事实也证明,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读书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知天下事,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美好品格的书籍,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读书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
4.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
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
5.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让孩子喜欢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
1.读书要趁早。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的家族里,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一件甜蜜而快乐的事情,以此唤起孩子对书,对文字的兴趣。
2.保证读书时间。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3.营造读书氛围。
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的氛围好。
4.感受读书的乐趣。
当孩子在认真看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搅他,更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孩子正沉浸在享受读书的乐趣中,你要做的是分享这种乐趣,而不是破坏孩子的心境。当孩子向我们讲述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开心,分享孩子的读书成果,这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并对读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