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空之城》截图
孩子是人不是机器,他们应该有适合他们的人生之路。我们不能将自己做不到或者没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着难以承载的重任。
我们要让孩子做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应当接受自己的平凡人生,这也许是目前能缓解焦虑和恐慌的唯一出路了。
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方也的空间
ID:fangyespace
顺义妈、海淀妈的传说一直在社交媒体轮番上演,各种版本亦真亦幻,焦虑和恐慌在家长中迅速蔓延……
海淀妈和顺义妈占据了最顶级的国际国内教育资源,是众所瞩目的教育高地。父母都是知识精英或五百强高管,拥有最前沿的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国际学校、欧美夏令营、名师大师辅导,还有满世界飞地去参加高尔夫球、击剑、冰球等高端比赛。升学目标锁定清华北大剑桥斯坦福哈佛耶鲁等。
这几乎集聚了所有顶级教育元素,似乎具备了让孩子爬上金字塔尖的一切可能性,让人惊叹羡艳和嫉妒的同时,也深深地击中了无数父母们的焦虑和恐慌---深怕没有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而导致孩子在竞争中失败。 家长们都一种深深的恐惧:害怕孩子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到食物链的最低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金字塔尖的精英人才,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只有拥有最顶级的教育资源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顺义妈和海淀妈的传说像一把盐撒在了油锅里,让父母们的教育资源焦虑症集体爆发了,网络上的焦虑和恐慌此起彼伏:
有人看到了残酷的对比、悬殊的差距,沮丧、挫败和忧虑随之而来:自己的孩子不要说爬金字塔尖了,是不是以后做个社会的螺丝钉都有问题啊?有人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要更加努力,不能有丝毫松懈。有人痛恨自己不如别人,担心自己给孩子拖了后腿。
我们真的有必要如此焦虑和恐慌吗?让我们将海淀妈和顺义妈的顶级教育资源一一分析下来看看…….
Photo by Ian Froome on Unsplash
01.从北京的海淀顺义到国外:
人人都是焦虑和恐慌的制造者和受害者
“你们的数学老师怎么才是硕士毕业啊?能不能找个数学博士教来啊?”,去补习中心帮朋友接孩子,看到一群小学家长在纷纷质问前台。 一位朋友砸巨资实施爬藤规划,一路私立名校,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是孩子的私教,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是孩子的钢琴老师,听说有一家击剑馆培养了全国冠军,找到教练劈头就问:“我的孩子想学击剑,你能保证她拿到冠军吗?” 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追逐战,父母们殚精竭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深怕一步走错,步步错。无论是价格高昂的补习班和才艺训练班,还是天价的私人辅导老师和私立学校,只要能将孩子送上金字塔顶端,父母们都会拼劲全力、在所不惜。如果没能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输掉的将是孩子整个的人生啊,想想就让人恐惧。 家长们都拥有一种灵敏的嗅觉,随时都在捕捉最好的资源,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敏感的神经,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和热议,而焦虑和恐慌总是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家长们不仅自己传播和制造恐慌和焦虑,同时也是受害者。 我认识一些顺义妈,年砸百万在爬藤路上狂奔的确实不少,但从来没有见过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世界级教育专家;也确实有五百强高管经历的海归顺义妈,但没见过学术水平横贯中西,英文水平持平CCTV国际台的顺义妈。
曾经的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是海淀妈,她们会在学术沙龙和研讨会中,展示学术精英的高大上,但私底下也只是八卦闲聊一地鸡毛的生活,不会有兴致去做奥数题,谈起罗马帝国和行为经济学……除非是工作上的需要,她们也没有勤奋努力到没事儿去听常春藤在线课程的程度。 因为焦虑和恐慌,家长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焦虑和恐慌,家长们会无意识中夸大别人的优势,吓唬自己吓唬别人,让焦虑一浪高过一浪。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虽然人在北美,我也没能逃脱这个焦虑的漩涡。
每次听到这样的传说,我都会一次次发出灵魂拷问:我带孩子出国读书是不是错了?我是不是彻底耽误她了?我是不是也该给她报个课外补习班了? 韩国妈妈通过微信群抱团奋战的故事更让我震惊不已,这些妈妈们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后,会一起去喝杯咖啡,相互交流各种最新的教育信息,相互谈谈孩子教育上遇到的问题,相互提供帮助建议。
回家后还会在微信群再深入交流。韩国妈妈们的目标自然也是爬藤,如果有谁家孩子考上常春藤了,妈妈们立刻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跟藤校生保持长期的联系,感觉孩子已经一只脚跨进了藤校。
一位韩国妈妈对我说:可惜你不会韩语,否则我也可以拉你入群。不瞒您说,那时候,我连学韩语的心都有了。 当我把韩国妈妈的故事传播到中国妈妈群,我也给中国妈妈们带去了一波焦虑和恐慌:我们不仅国内家长的教育资源比不过,韩国家长也比不过啊。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已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了?我们的孩子的人生是否就此失败了?想想离乡背井跑不远万里来到国外追寻最好的教育资源,想想我们的巨大的金钱和时间的投入,想想我们为此付出的牺牲……真是不敢再往下想了。 2018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80%的家长有教育焦虑综合症,急需要外界的帮助。确实如此,焦虑和恐惧已经快要把所有的家长们淹没了。
韩剧《天空之城》截图
02.揭开顶级教育资源的神秘面纱:教育还是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规律 当我们让一个没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奥数,让一个对音乐无感的孩子苦练钢琴,让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考北大清华常春藤,我们很少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本身具备爬到金字塔尖的素质吗?
在网上看到一张海淀奥数班的照片,家长们坐在教室后面拼命地做笔记,不知道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孩子上完课需要家长辅导才能理解的话,这样的孩子在奥数竞赛中能走多远呢? 奥数竞赛是否适合他们呢?
我们都不太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孩子,自己的孩子的智商和能力不如别人,我们都在竭尽全力寻找最好的教育资源,希望由此帮助孩子成功。 当我们揭开顶级教育资源的神秘面纱后,我们就会知道,其实,那些让人羡艳的顶级资源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神奇,也不能保证把孩子送上金字塔尖。教育还是要回归到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真理:因材施教。 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取决于如下三点,一是符合孩子的天赋、兴趣和性格。二是跟家庭拥有的资源相匹配。三是与孩子的发展目标相吻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海淀妈的一些顶级教育资源。一位朋友,夫妻俩北大毕业,儿子考上了传说中的北京八中少年班。三年学完中学六年的课程,14岁就可以上大学,看来注定是金字塔尖的人生了。
但是,朋友很后悔这个选择。理由如下:一是孩子喜爱的文科被耽误了,语言学习需要时间的积累,三年速成导致孩子的中英文不够理想。二是少年班不是应试教育,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清华北大,虽然可以申请国外名校,但14岁的年龄无法独立面对国外的大学生活。三是大学期间没有同龄人朋友,会严重影响本来就内向害羞的孩子的性格发展。
还有周末就泡在北大清华北航的实验室听博导上课,4岁知道核聚变原理,6岁读《How ItWorks》的海淀娃们,这些孩子从小受到了很好的科学熏陶,比别的孩子超前或者多学了很多科学知识。
但是,未来能否成为科学家还得看孩子有没有天赋和兴趣。比如我本人是人文学科方面的博士,从小给孩子进行了大量的人文熏陶,可是我的女儿是典型的理工女,人家宁愿做几道数学题,也不愿意看我给她推荐的书 再来让我们看看顺义妈的顶级教育资源。曾经也对后沙峪那几所明星孩子云集的国际学校充满了向往,感觉只要孩子进了这样的学校,从此就是国际化人才了。但是,经过一番考察,才发现这些高大上的国际学校更适合英文家庭,所以最终也没有成为顺义妈。 约翰霍普金斯的天才营录取的不都是天才, SCAT考试并不难,数学对中国孩子来说应该很容易,英文考试稍难。天才营没有神奇的魔法让一个普通孩子变成天才,试想一个学业一般的孩子,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就有个质变的飞跃,显然是不现实的。加拿大也有不少孩子参加,没听说因为参加天才营而学业突飞猛进的。 天才营更大程度上是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确实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受到启发和鼓励,从天才营归来后,开始努力学习,最后逆袭考上常春藤大学,不过那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之前学习不好是因为不够努力。
还有每年夏天硅谷、斯坦福、哈佛、耶鲁等五花八门的夏令营,也无法保证一定能给孩子带来常春藤或者硅谷人生,试想,一个编程基础为零的小朋友,到硅谷编程夏令营待上几周,就能成为编程天才吗? 当然,确实有真正能让孩子爬到金字塔尖的夏令营,美国和加拿大都有一些门槛很高,经过严格筛选的夏令营,例如数学拿到国际国内大奖才有资格参加的数学夏令营;有作品出版或获高级别大奖的写作夏令营;还有获得各种科学大奖的科学夏令营。能参加这种夏令营的孩子是凤毛麟角,一群牛娃在一起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再有名师大师指点,这样的夏令营确实可以让孩子爬到金字塔尖。 让我们再来看看常春藤大学,孩子进入藤校是否就一步登天,从此就可以站在世界之巅高枕无忧了呢?
这张表格是美国20所大学的学生毕业十年后的平均薪水统计,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高居榜首的麻省理工学生的平均收入也才9万美元左右,这个薪水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惊人。其次,藤校生和普通大学学生的收入差距并不大。
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薪水,并不排除部分藤校毕业生会成功挤入收入的前1%。但是,一个确定的事实是,很大部分藤校生还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好的教育资源确实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但是,一个孩子的成功是由各种综合因素决定的,我们的问题是过高估计了教育资源对孩子的作用,我们的焦虑和恐慌在很大程度上是毫无意义的。 据2017年HSBC发布的全球教育报告:中国大陆平均教育支出排名全球第五位。中国有93%的父母给孩子请私人辅导,排在世界首位。根据《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统计,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40%,16%的家庭教育支出占比为60%,更有4%的家庭教育支出达到80%及以上。 我们花费巨资,放弃自己的生活,无视孩子的天赋和能力是否适合,把优质教育资源看作救命稻草,拼命地给孩子压力让他们往金字塔尖爬。
我们为什么要投入到这样一场很大程度会输掉的角逐中?我们究竟是为了孩子的人生前途呢?还是仅仅在为自己的焦虑和恐慌买单?
韩剧《天空之城》截图
03.父母的期望之高已经严重脱离现实:孩子不是父母抗击焦虑和恐慌的工具 据2017年HSBC全球教育报告,85%的中国家长考虑让孩子接受本科教育,91%的家长考虑让孩子接受研究生教育。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有54.7%的父母希望孩子得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要取得前15名的成绩。这是绝大部分孩子难以做到的,是极其不现实的。
家长为何对孩子的期望如此之高?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普通的人生,我们希望借着孩子实现超越和逆袭的欲望:孩子一定不能输,至少也不能比我差。实际上不是孩子怕输,而是我们家长怕输。这才是我们恐慌和焦虑的真正根源。
怕输的恐慌和焦虑让我们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能力,我们不能面对孩子是个普通的孩子的事实,我们过度迷信和依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量,我们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我们抗击焦虑和恐慌的工具。
曾经有个妈妈在微信群里问几个藤妈,她的孩子在外面报了十几个补习班,成绩还只是在中等偏上,问藤妈们能否推荐好的辅导老师,让她的孩子也能考上藤校。藤妈们的说法是,如果孩子在学校的考试还需要通过辅导班拿到高分的话,劝她不要考虑常春藤了。
除非是为了竞赛或者是AP课程,藤娃们不需要也没时间上课外补习班,否则哪有时间去做那么多课外活动呢,即使像SAT和ACT考试,腾娃们都是刷几套题就去考试了,而且个个成绩都是接近满分。
孩子的能力和天赋是不同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藤校真的不适合。我所见的那些藤娃,一个个天资聪颖、精力充沛、抗压能力强大;不仅有着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内心有着很大抱负和追求。这样的孩子应该只占我们人群中的5%。
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孩子在大概率上就是个普通人,他们还是要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迟早都要面对这个现实。
每年招生季,美国藤校招生官都会来加拿大举行招生说明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小学和中学的家长占据了大部分,而高中家长往往只有20%。
随着孩子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会有更多的家长们发现,绝大部分孩子无法爬到金字塔尖,都要回归到普通人的本色,成为社会的一颗颗螺丝钉,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
也许有人会说,我没想让孩子爬到金字塔尖,别人都在报各种班,都在拼命地学,全社会的竞争门槛提高了。我怕的不是孩子成为普通人,而是他连过上普通生活的资格都没有。
我觉得我们需要扪心自问下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过高估计孩子的承受能力?
各种数据显示,很多孩子已经不堪重压了。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小学五年级开始实施自杀,六年级呈现迅速攀升态式,五六年级占31%、初中占51%、高中占15%。而自杀的主要原因仍是学业的压力。
一份对重庆和四川省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症发病率为42.3%,其中轻度抑郁为14.6%,中、重度抑郁分别占15.3%和12.4%,重点中学学生抑郁症流行率为40.4%,普通中学为39.5%。
而那些爬上了金字塔尖的孩子又怎样呢?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精神科医师徐凯文在2016年对北大的新生调查发现,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这些数据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心惊胆战吗?家长们名义上是为了孩子将来着想,实际上在把自己的恐慌和焦虑在传递给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孩子是人不是机器,他们应该有适合他们的人生之路。我们不能将自己做不到或者没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着难以承载的重任。
我们要让孩子做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应当接受自己的平凡人生,这也许是目前能缓解焦虑和恐慌的唯一出路了。
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方也的空间ID:fangyespace
-END-
想了解2020国际学校招生动态?
新浪2019国际学校冬季择校展不容错过!
12月1日,北京饭店国际会展中心,
百所名校等你来挑!
招生官现场咨询面试
还等什么,快扫码报名!
添加新浪小助手(ID:sinazhushou)
上万家长为孩子找到心仪学校
已经成功入读国际学校的家长
正处在国际学校择校迷茫的家长
更多超值活动 等你来
扫描下图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