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现存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的元代壁画《捶丸图画壁》在山西太原美术馆展览,壁画呈现了古代捶丸运动的景象。图中,两名男子着朱色长袍,右手各握一短柄球杖。左一人正面俯身做击球姿势,右一人侧蹲注视前方地上的球穴。这是元代民间捶丸活动的真实反映。画中“捶丸”运动的场地、运动用品、竞争人数等,与现代的高尔夫运动很相似。关于高尔夫球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它起源于苏格兰。古时,苏格兰牧羊人经常用驱羊棍击石子,比赛谁击得远而且准,这就是早期的高尔夫球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广泛流传,高尔夫进入了贵族阶层,成为一种贵族运动,它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它是一项非常讲究礼仪的运动,主要表现在服装和一些规则上。”省体育职业学院高尔夫项目的负责人曹珺介绍说。最初,人们对于打高尔夫球时的着装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穿得很正式,裤子的长短是有要求的,上衣不可以是没有领子的衣服。慢慢地,也可以穿运动装了,不过还是要求款式端庄大方,舒适而适宜运动。
高尔夫的规则有很多。一个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包括18个洞,每个洞都有规定的杆数,称为标准杆。每个洞的标准杆数由该洞场地大小而定。比赛时,每组不超过4个人,打完18个洞的时间为4小时15分钟。运动员在开球区依次用球杆击出各自的球,然后走到球的落点处,继续击球,直到把球击入洞内。谁用最少的次数把球击入所有球洞,就获得胜利。一套高尔夫球杆限定不得超过14 支。整套的组成则视个人的喜好而定。通常一套球杆包括铁杆、木杆及推杆。但这并不表示每次打球都必须携带这些球杆。
随着球场的建设、球场类型的增加,这些规则也在不断改变。但最基本的规则不外乎有这么几个。“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守时,不能迟到,如果迟到就输了。其次是诚信,因为高尔夫球比赛是全场无裁判的,主要取决于球员自身是否诚实、是否能自觉遵守规则。只有在遇到很多障碍物时,不知道球如何判定时,才可以申请裁判来判定。此外,还要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为了大家的利益,球员打球时不得延误时间,如果一组球员在球场上进行迟缓并落后前面的打球员整一个洞以上,应该让后续的一组先行通过。自律、诚信、随时为他人考虑———这就是高尔夫运动所倡导的精神。”曹珺说。
我国古代的捶丸,与高尔夫运动的形式极为相似。因此,近几年来,不断有人提出高尔夫是起源于中国的说法。“捶丸”,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据记载,捶丸的出现与盛行于唐代的球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唐代,因为蹴鞠、马球等运动比较激烈,不适合女子参与。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叫做“步打球”。玩时分队,用杖击球,以球入对方球门为胜。玩这个游戏的主要是一些后宫佳丽。发展至宋代成为一种新型的球类运动,即以杖击球,以球入穴为胜,这就是捶丸。此时,步打已经成为一种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大型游戏活动。据《宋史·礼志》记载,每年三月,宋太宗都要亲自主持仪式,组织朝廷和艺人们参加步打游戏。步打在金元时期开始称为“捶丸”。
出现在元朝的《丸经》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高尔夫球理论著作,从比赛规则到挥杆要领,都进行了详细记载。比如捶丸的球杆就有杓棒、扑棒、单手、鹰嘴等十种,比高尔夫选手在比赛中需要用到木杆、铁杆、长杆、短杆等更为讲究。除了利用天然山坡打球,同样的,即使在平坦的草地上,捶丸的场地也人为地设些高低不平的障碍。今天高尔夫球设发球座作为每一洞的发球点,捶丸也划定击球点称为“基”,捶球时分头棒、二棒、三棒,头棒需先安基再击球,每棒以前一落球处为新的起点。可以说除了名称不同,捶丸的整套打球模式,几乎是高尔夫运动的翻版。除了形式规则相同以外,捶丸所体现的运动精神也和高尔夫相似。它将道德品质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要求在游戏中对人友善,语言和蔼,不能因为技术高超就孤傲逞能,举止浅薄。比赛中要按尊卑长幼的秩序,做到屡胜而不傲,屡败而不怒,心要静定,志欲宁适,气要温和,体要安舒,容止端庄,语言简当。这充分体现出中国社会对于礼仪的重视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超然的境界。
捶丸,在其发展史上曾大盛于宋、金、元三代。上至皇帝大臣,下至三教九流,皆乐此不疲。《丸经序》载:“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元人杂剧《庆赏端阳》中曾有道白:“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试武艺么?”可见当时玩捶丸的水平高低和射箭一样是可以用以炫耀的才艺。
捶丸发展到明代,主要在都市中流行,且其娱乐性更为显著。明朝覆灭后,满人入关,禁止人民练武,捶丸运动也因此逐渐中断,随之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