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征文选登 | 《返乡的路》

征文选登 | 《返乡的路》

阅读量:3872845 2019-10-28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致敬我亲爱的祖国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现江西省70年砥砺奋进历程和辉煌巨变,“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编辑部举办了“致敬我亲爱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及专家评审决定,现已有了结果。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优秀获奖文章予以分期刊登,以飨读者。
《返乡的路》
何志清
每个人都有一个思想的落脚点,或者说是形成自己思维方式出发地,那就是故乡。我们常常感慨,时光流逝所带走的是那么令人怀念,然而,从故乡老一辈人的口中,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他们感慨时光所带来的便捷。就像家里那条路的转变,它的生长,带动了整个村庄生活方式的转变。
山路
在历史上,我所在赣东北上饶一隅的故乡着实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东西。我一直在苦苦查询魏家村的名由,因为住在这里除了何家只有李家,并没有姓魏的,但村里已经没有人能说的清楚。魏家村的村名的后面往往加上括号,里面注明何家。何家的先祖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从福建下四府的永春县辗转至魏家开埠。在三百余年的风雨历程中,何家人本分地保留着魏家的本名,在地址一栏并未僭越成何家。
魏家是个小盆地,四周的石头山挡住了四围的风雨,魏家人的忠厚老实安于过好自己的小生活。生活因此被过得日渐丰腴起来,但身处这样优渥的环境,有一群安分守成的人,便被山贼或外族惦记上了。在族谱上,记载了有不少何氏后人被山贼掳走或死于贼乱。为此,在魏家开埠不过三代,先祖遂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相继迁往魏家出山的三个路口,单立门户,开枝散叶,守护魏家盘地,这三个地方分别被命名为岭上、劈山岭和山棚,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它们所处的位置与功效。
太爷走出山路,到最近的县府考过功名,是个秀才,着长衫,不管下雨天晴都拿着黑色油布伞,四处游走,代人写状纸。爷爷讲起太爷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钦佩和神往“他天天不用做事,走南闯北,用笔头就可以戳死人。”就着爷爷的描述,我在脑海中经常会浮想起太爷的形象,旧社会,日头曝晒,劳苦大众还在田间辛勤劳作,而太爷却撑着油布伞,戴着墨镜,叼着烟斗,在山路上优哉游哉。油布伞不用时,就将弯手柄挂在长衫的后衣领上。太爷的这些形象,经常使我想起《审死官》里的那个坏师爷。其实,我知道,这种臆想是对祖宗的忤逆,当然,旧时的油布伞的伞柄也并不是弯曲的。从太爷的后辈来看,现实中,与广大普通老百姓一样,爷爷,以及他山路上走过的的子孙辈,再忠厚不过。
山路如一条脐带,将各子房和村外联系。也只有山路,让魏家与村外的圩镇、村外的城市才有了联系。从魏家到我读书的地方,每次都要走十几里的山间小路,到太平圩,方有车可以乘坐前往。爷爷每次在山路上遇到我,都会好心地告诫,以后考上大学后,皮鞋要擦亮一点呵、要挎个皮包呵、白色衬衣要扎进裤子里面呵,那时的我一边唯唯是诺,一边不以为然。其实再亮的皮鞋,经过了那么长的山路,到了城里跟没擦也没什么太大区别。
发生在山路上的故事有很多,被蛇虫所咬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爷爷不惑之年,傍晚时分,从山那头抢收稻子回来,不意就在后山的小径上被毒蛇咬伤。因在乡间,被蛇虫咬伤是常有的事,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乡村医生来后,从田头的青豆枝上摘下几片叶子,研烂,用布往伤口上一包,便走了。隔日,爷爷口吐白沫,两眼发直。见此,子嗣们慌乱起来,山乡僻壤,要送到县府医治谈何容易,人生地不熟不多,车马无着。好在,村里一位“秀才”按照祖上传下来的医书所记载的偏方,及时将爷爷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农忙时节,每天天未亮,爸爸便会带着我与哥哥,三人经过山路,去山那边的田地里劳作。在日上山岗时,我们便会不自觉望向来时山路的方向,因为这个时候妈妈会裹着头巾,挑着稀饭、咸菜和饭团从山路上走来。此时的山路、妈妈和太阳,感觉让天都一下子亮堂了起来,再挥动手臂,再抢种一阵禾苗。当然,对山路来说,一年四季都是农忙时节。即使在我们农闲的时候,我与小伙伴们会牵着牛,提着蛇皮袋,去通过山路上山放牛,去山路上捡拾牛粪做燃料。
现在再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的山路,山路上经过的是曾祖父跨马扬鞭抵御外侵的身影,是爷爷和爸爸推车粜米挥汗如雨的身影,是我与哥哥手捧书本赶路苦读的身影,是奶奶和妈妈向我们挥手作别黯然神伤的身影。更有“有女不嫁魏家男,娶媳妇不娶魏家女”的辛酸苦泪,像爸爸妈妈这样,同村的人通婚不在少数。
马路
经年累月的走马行车,让魏家的山路越长越宽,我已记不清哪一天,村里的山路被开辟平整为一条宽阔的马路。
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和蛰伏,那一年的春天,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奋进的激情。村里的汉子开始走南闯北自力营生,再一次下广东、再一次奔赴长三角,山外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顺着马路,一批批自行车、喇叭裤、披肩发和万元户走进了村里。
小姑那时候正待字闺中,小姑父当时只是一个四处为家的木匠手艺人。顺着新开的马路,小姑夫从木雕之乡浙江东阳走进了魏家村。在帮爷爷做桶雕床后,被小姑吸引住了。小姑夫家里没有田,又到处流浪,爷爷是断然不同意的。于是小姑和小姑父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令爷爷家非常不满、而又非常浪漫的故事,两人沿着马路出了村、私奔去了浙江。在若干年后,小姑和小姑父沿着马路又回到了魏家,并带回了一个小胖墩堂弟。女儿的不辞而别,让爷爷极其不满,但岁月的流逝,对女儿的思念,以及一个虎虎可爱的外甥从马路上出现,很快让爷爷忘记了之前的怨恨。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村里的马路显得特别的宽。我小时候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马路上照的,我与哥哥相依,背景是长长的马路和马路旁不知名的野花。魏家村的马路上,有我们骑过竹马留下的印迹,有我与小朋友追打嬉闹的欢笑声,有我与哥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飞奔时的尘土,有奶奶赶鹅走过的“嚯嚯”声,有妈妈一声声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呼唤……
魏家村的马路经常有热闹的场景,最大阵仗莫过于红白喜事。村口马路边的老樟树岭上,是观看的红白喜事的最好场所,每到日子,便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老樟树岭下,是红喜事外来媳妇进村的界限,迎接过了樟树岭,就代表着成了魏家的人。而每到白喜事时,人丁兴旺的家族,老樟树岭下便会跪满妻女妯娌,披麻戴孝,用嚎啕的哭声送别走在马路上前往中塘“买水”的人,哭跪在这里直至他们回来。“买水”的队伍通常极其壮观,孝子全身披麻戴孝,手执哭丧棒和招魂幡,飞散着买路钱。马路上一路尽白,灰鸦默然。这个时候,马路边的老樟树岭上,看热闹的汉子便会点评哪个媳妇是真心的哭、哪个是假意的,而看热闹的女人们便会跟着落几滴眼泪,下岭简单劝阻一番。
在老一辈人的口中我们得知,村西头的一座有高大墓碑的坟墓,墓碑的字迹早已模糊,早些年,每至清明时节,每年都有一大批外乡人骑马前来祭扫。但自我懂事起,除了墓地坚强生长的松柏,骑马祭扫之人我却并未见到。马路开通后,第一年的清明节,一大批骑自行车的外乡人再次出现在了村西头,开始续上了每一年的祭扫。
全村人着实被第一辆开进村的拖拉机镇住了,拖拉机“突突突突”的发动声吸引了全村人的围观。大家都惊叹于,这样的一个铁疙瘩居然能够载那么多人在马路上跑起来。以后村里人要外出读书或赴圩,除了可以骑自行车外,还能坐拖拉机。寂静的山谷开始慢慢热闹起来,车铃声、喇叭声开始在山谷回荡。
拖拉机为我家拉来了红砖素瓦,钢筋水泥。一应帮工全是村里的本家人,大家建房子并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只需一日三餐好酒好肉,加上下午可口的点心,他家建房在前去帮工即可。爸爸建造的房子成了魏家村第一栋两层楼的红砖瓦房,每每村人向外人介绍爸爸,便多了一句“他家是我们这里第一户建两层楼的人”。爸爸的自豪之情着实保留了好多年。但随着马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村里的二层小楼成了村里人住房最常见的一种模式。
高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村四围的石头山陡然震动,寸草不生的石头山在数年之间变成了坦荡的高速。高速绕着魏家村,在不远的劈山岭外建起了高速路口。原来进出魏家的山路和马路如摧枯拉朽般被高速以及柏油马路替代。除去石头山的阻隔,魏家村人的眼界被再一次拉长。
高速开通之初,村里适时地建起了小饭馆,有了地道的农家菜,重修了能让城里人垂钓的水库,俨然有了城市郊区后花园的感觉。高速开通后,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吹进了魏家,通过统一规划建设,户户破旧立新,散乱的砖瓦房变成了整齐的尖顶琉璃瓦小洋楼。现在的魏家村,环境优美,先进的社区服务理念被引入村庄管理。离它最近城市,通过高速,不到半个小时便可直达,生活便捷。
我参加工作日久,在未修通高速前,我承认对故乡的记忆仍旧停留在山路、独轮车、牛粪、风雨泥泞,这也是我妻子儿女不愿跟我回去的理由。但现在,从自己所工作的城市,一家人坐上汽车,一脚油门便跨府越州,数小时后便可直抵魏家村的自家门口,这也成了我说服妻子儿女每年陪我回家过年的理由。
经常,我会独自陪伴着数个小时的车程,在开往魏家的那个美丽村庄高速公路上,阳光碎碎,心情缱绻,车内撒了淡淡的古龙水,一路上是脐橙花的香味,听着橘子味的音乐,群山绿树环抱的高速公路,像镶嵌在绿色希望中的白色飘带。千百度的回环辗转,我重新掀开了村庄的面纱,对熟悉的村庄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印象中的村庄都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这座村庄也不例外,村庄里的每个人都有着明媚的笑容,知足而又自信,村庄安宁,有着温暖的阳光和和熙的暖风。光从此而观,村庄依旧是我夜思梦想的村庄,村庄的温暖与安宁,一如村庄的名字,很有家的感觉。
外公在世时,妈妈与大姨总在闲聊时怪罪外公不送她们出山去外村读书,外公总是着急地为自己辩解,那时候家里实在是穷,那么多口人,连饭都吃不饱,妈妈小学一年级都没上完便回家帮外婆料理家事。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道路的因素,妈妈大半辈子都留在了魏家。即使是我儿女出生,妈妈想来一趟也是极其不易,我们因工作繁忙,只能将女儿送回魏家由妈妈带着。高速公路开通后,我和妻子开车回到魏家,将妈妈和女儿接回了我所在的城市。我还记得妈妈在高速公路上激动的神情,以及女儿开心的模样。现在即使没有我开车,妈妈也可以在想念孙儿时,登上客车直达我所在的城市。
面对故乡鳞次栉比的高楼,看到幸福洋溢着的张张笑脸。我发现,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苦难,都会被认为是一个时期内的理所当然,但时光过去,你会发现,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伟大的时代变迁才是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动力。
推荐阅读
1.征文选登 | 《遇见夏木塘》
2.征文选登 | 《70年 五张脸》
3.征文选登 | 《“绿色”变身三部曲》
丨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
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

主办 /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承办 / 江西省信息中心
协办 / 中国江西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