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学理论
《习近平用典》接力诵读第193期:
知行相资以为用。
书目介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人民日报广大读者普遍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同时提出,在学习重要讲话(文章)过程中,受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所限,对文中所用典故的历史背景缺乏认知,对其现实意义把握不准,唯恐影响对讲话(文章)精神的深刻理解。
据此,人民日报社特别组织编写《习近平用典》一书,旨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对典故的背景义理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主持本书编写并作序,副总编辑卢新宁和评论部杨健、张铁、范正伟、詹勇、李拯等撰写解读文字,杨立新撰写典故释义文字,刘春雷负责书稿校订,董伟、鞠天相、曹腾、蒋菊平、赖凌丽、高亮、王怡等承担核对、编辑、出版工作。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作者:人民日报社评论部
出版社:人民日报社
119-120页
知行相资以为用。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李君 诵读
诵读人简介:
李君
来自山西财经大学2018级应用数学学院,现任文体委员,也是校国旗班、“红色新青年”中的一员。喜欢运动,爱好跳舞;享受读书,因为“所看的书,最终会变成:你自身的气质”;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感觉还不错。
生活中的我严于律己,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责任感强,意志力坚定;性格好,乐观积极豁达。很荣幸能够成为红色新青年中的一员,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大家庭中不断成长,结交更多优秀的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解读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道出了知与行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认识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二者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习近平引用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合一的论述,强调的也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我们推进各项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出真知,理论同实践相统一:另一方面也应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坚持那些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如何化解过剩产能、金融风险等经济难题,如何以法治引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如何实现对腐败的标本兼治……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原典
诚明相资以为体,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
——【明清之际】王夫之《礼记章句.中庸衍》
■释义
明末清初学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倡导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性命。王夫之在批判陆王心学及程朱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辩证知行观。他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相资:互相凭借。意思是:知与行都有自己的功效,两种功效互相凭借才能发挥作用。王夫之认为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又提出“繇(由)知而知所行,繇(由)行而行则知之”,指出知行辩证统一关系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
为力纠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重知不重行的流弊,王夫之的知行观突出以“行”为基础。他提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 “知而后行之,行之为贵,而非但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