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雷
大家好,我是老雷。女侠去看望姥姥了,我主笔。
自莫雷发出那条港独推特后,已经过去了三个星期。
推文被曝光后,我在社交媒体上见证了近几年影响力最大的一场舆论盛宴。共同的敌人将平日互相掐架的网民团结在了一起 - 无论是饭圈,女权主义者,国安球迷或是申花球迷,只要你骂莫雷,咱就能当一分钟朋友。
作为NBA粉丝聚集地,虎扑出现了大量抵制NBA的宣言,掷地有声,热度极高:
网友的怒气宛如窜天猴,指向闪耀的灯球。
不过,面对中国球迷的抵制,NBA相关人士似乎颇为乐观。金州勇士队总裁在采访中谈到,假以时日,这次危机会过去,NBA的未来依旧光明。
翻译成人话:中国球迷很快会关掉中央五套的马拉松比赛,忘记莫雷的胡言乱语,笑眯眯地重新看起NBA比赛。
对于他的言论,网友嗤之以鼻:
直到今天,NBA依然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官方道歉。
被集体抵制的NBA,究竟凉了没?
1
这几天的虎扑论坛,气氛有一些玄幻。
由于姚明的加入,火箭队在近十几年里是中国球迷毋庸置疑的第一主队,至于火箭队讨论区,则是虎扑流量最高的板块之一。
莫雷事件后,火箭讨论区被取缔。在新闻板块中,与火箭队进行比赛的球队,似乎在与一支不拥有姓名的幽灵球队作战,相当诡异。
乍一看,凉透了;细一看,却是生机汹涌。
虎扑官方为了方便管理有关莫雷事件的言论,建立了‘莫雷讨论区’,该板块一度是大家表决心抵制NBA的前线战场。
如今NBA已开赛三天,该区画风变得有些魔幻现实主义。流离失所的火箭球迷对该板块进行了殖民活动,发帖分享盗版直播链接,讨论赛况,批判哈登维斯布鲁克,曾经的莫雷批斗区,生生成为了火箭专区。
虽然火箭队的比赛没有直播,但还是有24万网友守候在空空的比赛直播室,只为看一眼每两分钟刷新一次的球员数据:
NBA的复活,比想象中来得更顺溜一些。
2
在虎扑、知乎等社交媒体上,有网友对‘NBA复苏’进行了分析,将其归结于一小部分球迷的‘不懂事’。
然而数据似乎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我分析了2018/19赛季的前二十场比赛(不含火箭队)在虎扑上的流量。可以看到,今年球赛的热度甚至比往年更高一些 - 火箭板块被取缔,流量被稀释到了剩下的29支球队,或许能勉强解释这反直觉的数据。
至于百度指数,关键词‘NBA’的热度与去年持平:
数据不会说谎。虽然不乐意承认,但对于NBA的抵制,估摸将重走当年‘抵制家乐福’的老路,始于怒火,归于平淡,终于遗忘。
3
我无意对NBA球迷进行道德谴责,更不认为他们应该承受诸如‘软骨头’之类的标签。《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说过,中国人没必要将NBA与莫雷连坐,且在当下的阶段,NBA的存在依旧有建设性意义。
但该反思还是得反思。为啥每每网民抵制些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但凡国内的体育赛事争点气,谁乐意看一群老外打球?
目前阶段,中国的体育产业,从组织方到运动员,暂时缺乏取代国际赛事的底气。
4
我曾经看过几场WBO拳击赛,印象深刻。
我对拳击一窍不通,两个大男人瞎抡胳膊,压根儿看不出啥门道 - 但这比赛,真好看。
好看在哪?
在于开打前,DJ撕破了喉咙的呐喊;
在于拳击宝贝们穿着金光闪闪的比基尼到处晃悠;
在于中场休息时,动次打次的激情音乐;
在于现场炫酷的大屏幕,和那闪耀的灯球;
在于每个拳手玄乎的外号,以及他们慷慨激昂的‘人生故事’;
在于门口物美价廉的啤酒加热狗;
成熟的体育主办方,能把一场几分钟的拳赛,整成一场荷尔蒙的盛宴,即使你对规则一窍不通,也能毫无困难地被情绪感染,爱上这门赛事。
我也去CBA联赛现场看过球。就四个字,枯燥乏味,连拉拉队的身材都差了一个档次。
中国不缺优秀的运动员,但缺少将运动项目娱乐化IP化的专业度与意识。
中国女排实力世界上算得上第一,但有多少人会定期观看女排联赛?由于缺乏包装与关注度,女排普通队员工资只有几千块,明星球员如朱婷只能远走他乡,在更为成熟的土超淘金,算是恶性循环;
同样是拿拍子打球,同样是世界一流,为啥费德勒纳达尔的球票得找黄牛,马龙张继科的比赛鲜有人讨论?
中国的体育产业,大体缺乏包装与营销,市场化程度低。在呆板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中国运动员,大都木讷、不善言辞,缺乏持续吸引关注度的能力。
这也许能够解释,傅园慧成绩一般,却能爆火的原因 - ‘有意思’的中国运动员,实在太稀有了。
后记
据我观察,在抵制日货最为激烈的那些年,街上的日本车反而是最多的。
近年来中日颇为友好,而路上却多的是荣威比亚迪,丰田尼桑反而少了许多。
全球化的当下,抵制海外产品最实际的方法,是学习它们、并超越它们。
一腔热血固然是好事,但老百姓终究归于柴米油盐。搞无产阶级内部斗争,给NBA球迷扣帽子,不理智,也不明智。
这次莫雷事件,若能为国产体育项目带来一些启示与鞭策,也是好事一桩。
-END-
更多文章:
当当夫妇的权力游戏
四岁神童背后的传销帝国
我在北欧炒了一盘土豆丝